老子智慧 天地不仁

  • 【導讀】老子講的天地不仁和聖人不仁,讓很多人覺得老子離經背道。本文前半部分就重點討論了這個問題。理解這個觀點后,對我們的生活、公司又有什麼幫助呢?這是後半部分的內容。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yuè)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第五章

「譯文」

天地根本就沒有仁愛,把世間萬物都當成草扎的狗,任其自生自滅。

聖人也沒有仁愛,把所有百姓當成草扎的狗,對其不理不睬。

天地之間,不正像大風箱一樣嗎?

中間是空的,拉動起來,可以發出無窮無盡的風。

說多了做多了,反而容易無路可走無話可說,不如守住靜虛,順其自然。

不同的《道德經》版本,對於這一章有不同的用詞,最後一句有的寫成「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也有不同的翻譯,但大體意思差不多,本系列不做學術研究,不究於細節某個詞的意思。

Advertisements

很多人最開始看這一章,覺得很詫異,「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太違背常理了。我們以前受的教育,天地多仁慈啊,提供我們吃的給我們喝的,聖人就應該一心為別人,聖人是雷鋒的代名詞,是好人的代名詞。為什麼老子說,他們都那麼殘忍,把老百姓當成早把子狗呢?

老子並沒有錯,老子看到的是本質。天地有自己的法則,天地遵循的是法則,而不是仁愛。無論風調雨順,還是地震火山;無論是生老病死,還是富貴貧窮,都是遵循天地法則。如果天地是父母,那麼地上萬事萬物都是她的子女,人、山、水、鳥、豬……哪怕一個石頭都是,父母沒法去偏袒任何一方,只能制定規則,讓大家在規則裡面遊戲。

聖人也是如此,得道的人,已經沒有分別心,對所有的百姓一視同仁。在聖人眼裡,沒有好人還是壞人,沒有善良還是醜陋,沒有富貴還是貧窮。老子雖然說聖人把百姓當成芻狗,其實反過來也一樣,聖人把芻狗也當成百姓,因為在聖人眼裡,沒有分別。

Advertisements

聖人和天地為什麼能這麼想?

所有有生命的物體,本質都會走向死亡,只不夠有時間有長短而已,青蛙最多能活五六年,狗最多能活20來年,人能最多能活100來歲。《莊子·逍遙遊》中的說: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因為朝菌早上生晚上就死了,不知道月初和月末,寒蟬也就活一個多季度,肯定也不會體會春秋兩季。

人身體內的細胞呢?人體內腸道細胞的生命最多只有兩三天。如果把天地和得道的人想像成我們自己的身體,把百姓當成身體裡面的腸道細胞細胞,來看看會看見什麼現象。試想有兩個腸道細胞在吵架,一個要走前面一個要走後面,在我們肚子里還打起來了,我們會不會覺得特可笑?還有個只能活兩天的細胞,一直在擔心自己很快就要死亡了,沒過多久,在它提心弔膽的時候,咯嘣就死了!我們會不會覺得它特無知?我們心想,就兩天時間,你還不好好的該吃吃該喝喝,擔心什麼呢?還有一些更倒霉的細胞,我們不小心磕破皮了,磕破的地方的細胞就更倒霉了,它剛生出來就死亡了。身體磕破點皮和地球發生地震火山沒有什麼區別。

從這個角度看,天地和聖人,把百姓視為芻狗,太理所當然了。

我們都不是聖人,但聖人的理念可以借鑒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還可以從中體會出「無常」。每一段感情,都是一段過程。 戀人只是這個時間的狀態下,是你的戀人; 父母也只是在這幾十年是你的父母。 無論長或是短,都只是一個狀態的長短。天地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我們不應該過於擔心,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他的就平淡對待。學習聖人的思考方式,再來觀察周圍的世界,或許能想通很多道理。

我很擔心父母的身體,老人的高血壓、糖尿病很嚴重,而且自己還不注意飲食。眾所周知,如果不控制飲食,糖尿病會越來越嚴重。做子女的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來建議老人,當然也有效果,但不明顯。我以前很焦慮這件事情,因為問題解決不了,現在我逐漸不再焦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我能做的是做一個子女應該做的事情,結果如何,我無法去操控。

其實,世上所有的焦慮都是多餘的。

同樣的道理,我之前很擔心一些親戚的境況,一些朋友的遭遇,以及擔心自己的未來。擔心能解決問題么?我可以做一些事情幫助他們,但不用擔心他們。有一句話,很好的解釋這個道理: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老子不是提倡無為么,為什麼還要「因上努力」?"無為"是個很好的話題,也是老子智慧中,被爭論被批判最多的觀點,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分享我的理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