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生活做減法

一、什麼是斷舍離?

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是捨棄多餘的廢物;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舍離就是通過整理物品來了解認識自己,通過捨棄一些多餘的廢物,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舒適。

收拾整理物品是斷舍離里的重要工作,一個人所使用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自我的形象和品位。通過篩選「和自己相稱」的物品,可以幫助自己了解認識自己。東西要用才有價值,通過有意識的篩選,讓物品回歸到需要它的地方去,物盡其用,才是斷舍離的目的,那如何篩選必要物品呢?

有兩個原則:

1、以自我為中心,考慮的是這件東西自己還需不需要,而不是「扔了很可惜,還是留下來吧」的這種想法。

2、時間軸永遠是現在。即這件東西此刻對我來說是否還有用。若有,則留下;若沒有,果斷捨棄。

Advertisements

二、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收拾、丟棄物品呢?

或許你的家很亂,要整理收拾所花的時間精力都很多,而收拾的人只要你自己。或許因為你不會收納術或者不會捨棄一些多餘的廢物,收拾也只是將物品擺放整齊而已,可它們依舊堆積如山,於是乾脆不收拾。或許是家裡有小孩,「髒亂」是在所難免的,於是你就任由家裡亂成一團。

具體來說,扔不掉東西的人可分為三類:

1、逃避現實型:這種人通常對家庭有所不滿,不願意呆在家裡,也就沒辦法收拾屋子。

2、執著於過去型:這種人多半含著對過去幸福時光的留戀,即使是現在已經不會再用的東西也非收著不可。

3、擔憂未來型:這種人致力於投資不知何時才會發生的未來的不安要素。

沒有人會喜歡在雜亂無章、物品堆積如山的地方呆著吧?那樣會讓人喘不上氣來、心情鬱悶,也會讓客人不敢登門拜訪,同時也會影響自我的形象。

Advertisements

為什麼我們喜歡家?因為家給我們的固有感覺就是安全舒適。那麼,既然這樣,不收拾家的話,怎麼能達到呢?阻礙我們收拾整理的絆腳石就是「或許以後會用到」這個想法。這個想法是可怕的,但往往卻被我們欣然接受而不知其危害。要知道,時間軸永遠是當下,不要把重點放在不知什麼時候才發生一次的事情上。要不然,你的家裡將堆滿不需要的廢物,遲早會成為垃圾場。

三、從大腦意識開始整理

在購物的時候,要冷靜思考真的是需要買下嗎?真的會用到嗎?從源頭開始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會大大減輕自己收拾整理的苦惱和時間精力,同時還節省了不必要的資金浪費。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的東西,真正有用的只有兩成而以,其它的八成只是徒生困擾的廢物。

「舍」的關鍵是要以自我為中心,並以當下為時間軸。不要因為「可惜」而不捨得丟棄。正是因為你認為的「可惜」,你才更應該將它們物盡其用,而不是閑置浪費。你可以將它們送人,或是捐贈,總比堆積著強。

不要因為東西遲早會髒亂而放棄掃除。掃除除了收拾外,還需要用到收納術的整理,以及包括掃、擦、刷的打掃。

四、如何進行斷舍離

1、以當下這一時間軸,以自我為中心,選擇某一個場所,同時還要考慮到時間。一定要選擇在能擠出來的時間內能去收拾完的場所。只集中於一點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覺地打開收拾的突破口,自己也有成就感。

2、從扔東西開始。從怎麼看都是垃圾的東西入手,考慮要還是不要。如果不要,那就扔掉;如果覺得別人或許需要,那就送人。

3、對於選擇留下的東西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收納。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三分法」,把所有的物品分為三類,不斷進行三分法,就能把東西整理得井然有序。

4、限制物品的總量。在看不見的收納空間里(比如抽屜)只能放滿七成。在看得見的收納空間里(例如餐具架之類)只能放滿五成。在裝飾給別人看得展示空間里只放一成的東西。通過限制總量,更加嚴格的篩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自然而然的提升的自己的品味。連平時討厭的「掃、擦、刷」也會變得輕鬆簡單。

五、內心世界的變化

外界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內心世界。當進行了當時離之後,環境變得簡潔舒適,自己的心情變得舒暢明亮了,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允許出現亂糟糟的情況來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了。維護住所與生活的舒適有序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自動化模式。這從另一層面上也治療了自己的拖延症以及懶惰。通過斷舍離,利用整理收拾物品來不斷提升自我形象和自我品味。

斷舍離,其實就是讓生活從加法變為減法。整理家是如此,整理自己亦是如此。我們可以運用類似的方法讓自己的內心垃圾不斷地被剷除,讓自己做一個輕鬆愉快的人。讓自己通過斷舍離,過上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