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的腎毒性、致癌性,到底有多大?

魚腥草又名折耳根、狗心草、狗點耳,在中醫典籍里出現得很多。

《本草綱目》提到用魚腥草治療痔瘡、疔瘡、小兒脫肛、蟲牙作痛、惡蛇蟲傷以及瘧疾,不過是外敷,沒有當成草藥煎湯喝。

李時珍認為該草「辛,微溫,有小毒」,吃多了腿腳不好——「小兒食之,三歲不行」。

到了現代,魚腥草被發現有更多的作用,可以抗癌、抗炎、減肥,甚至發明了魚腥草注射液,注射進血管。魚腥草注射液臭名昭著,引發大量的過敏性休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最後不得不暫停該葯的使用。

魚腥草風波

魚腥草的江湖中,曾有一場馬兜鈴酸帶來的腥風血雨。

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比利時、西班牙、英國、波蘭、美國相繼因為馬兜鈴酸中藥引發「馬兜鈴酸腎病」,於是歐美國家都禁止了馬兜鈴類草藥的應用。 我國有數十萬人因此而患腎病,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年將馬兜鈴酸列為一類致癌物 。

Advertisements

該事件爆發后,有關部門採取了一些控制措施,但留了一條尾巴:「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或中成藥時,注意腎小管及腎小球功能監測。」

一些研究發現,不但馬兜鈴酸具有很強的腎毒性,其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同樣具有腎毒性。

魚腥草就含有馬兜鈴內醯胺,一時間魚腥草被推到風口浪尖。

科學家們的矛盾

1999年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馬兜鈴內醯胺可被肝酶再次激活,從而形成DNA加合物導致腎臟損傷。北京大學的研究者2004年提到: 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I能夠造成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傷。

魚腥草所含有的馬兜鈴內醯胺,有一些研究認為有腎毒性,會對腎臟造成損傷;而另外一些研究認為沒有。從研究數據上看有矛盾之處,矛盾從何而來,水有多深,還缺少一個明確解答。

Advertisements

談某物毒性,必須談劑量,但是食用劑量模稜兩可,令人難下判斷。目前食用魚腥草(折耳根)的人群很大(四川 、湖北 、湖南、江蘇等地有大量食用人群),並沒有因魚腥草而引發的大面積的腎損害事件發生。

警惕腎毒性

儘管魚腥草含有的馬兜鈴內醯胺,和強腎毒性、強致癌性的馬兜鈴酸並不是一回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也專門為魚腥草闢謠:不致癌。但是,一部分研究仍給我們以腎毒性提醒。

比如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2002年發表在 《柳葉刀》上的調查:西南地區(包括四川、廣西兩個省份)慢性腎病發病率最高,為18.3% (16.4–20.1),基本上就是5個人裡面有個1人患慢性腎病,遠高於全國其他地區,令人吃驚。魚腥草的大規模食用地區,與慢性腎病高發地區重合。

有無因果關係不確定,但警示意義是確定的。

我們離真相還有多遠?

如果要找出真正的答案,需要對食用魚腥草的人群進行大樣本腎穿刺活檢,並統計腎臟病理結果。

但這屬於創傷性檢查,連腎病患者都頗為抵觸,有多少人願意去受這個罪、承擔風險?而且該試驗價格不菲,又有誰願意買單?或許要等到檢測技術革新后才能得知真相。

所以,依然不建議腎病患者食用魚腥草(折耳根)

國家既不提倡也不反對,沒有必要因為不確定的罪名,而大規模要求普通人群不吃魚腥草,畢竟證據不充分。這個問題拋給了消費者自行選擇。

這裡建議腎友們持謹慎態度,魚腥草並不是必須食用不可的蔬菜,考慮到有潛在的腎毒性,還是避免吃為好。當然,吃貨的心思還是要理解的,若真愛之如命,偶爾食之也未嘗不可。

腎病之友,共享知識,有任何腎臟問題,都可以點擊下面「了解更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