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與職場那些事兒

從來不看歷史書籍的我,居然一口氣把《明朝那些事兒》7本書全部看完了。原來一直覺得歷史很無趣,可是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才知道,歷史本身很精彩,只不過原來的人寫的太枯燥。

古人云「以史為鑒」,從這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和現代職場共通的一些經驗。

1.好的經理人往往不是好人

在歷史上干皇帝這行的人基本都不是什麼好人,因為好人幹不了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就是鐵證,出兵前他對將領說:「務必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朱棣)的罪名啊」,最終被朱棣奪權。朱元璋、朱棣都可謂心狠手辣之人,前者幾乎殺光了當年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人,朱棣上台後將拒不投降的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都予以凌遲與滅族,他們都不是好人,但可以算好皇帝。

同樣,在職場上,好的經理人往往也不是好人,因為經理人在考評下屬時要區分好、中、差,在面對不合格的員工時,要狠得下心解僱。號稱全球第一CEO的傑克韋爾奇就說:「如果一個人不敢裁員,他不應該做企業領導。」

Advertisements

NBC的總裁安迪.萊克說:「傑克韋爾奇和我已經是8年的老朋友了,我們的妻子幾乎天天見面。但是如果我開始走下坡路,做了4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愚蠢決定,我知道他一定會炒我的魷魚。他會擁抱我,說他很難過。『而且你可能再也不想與我共進晚餐了。』但是,他對我的解僱卻不會有半點的猶豫。」

從另一個方面說,能讓你學到東西、不斷提升的老闆一般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因為他們要求嚴格、脾氣往往也很差,但如果你因此而離職,是你自己的損失。

2.評價好的經理人的標準是「干不幹」而非「混不混」

明代有偉大的政治家張居正、徐階、夏言等,也有奸臣嚴嵩、溫體仁。

判斷政治家與奸臣的標準不是「混不混」,因為他們都得混,都要先裝孫子才能當爺爺,區別在於政治家混出來后就要幹事,要實現當年的抱負。

Advertisements

夏言把弄權術,掌握朝權,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治理國家,整頓朝政,而嚴嵩的目的就單純得多了,他玩這麼多花樣,只是為了自己的愛好——貪污受賄。

徐階這一輩子,被人整過,也整過人,干過好事,也干過壞事,但無論何時何地,他始終沒有背棄自己當年的誓言,在他幾十年的從政生涯中,許多正直的官員得以任用,無數普通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高拱與張居正的偉大新政由他而起。

3.隱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古人云:「小不忍,亂大謀」,是非常有道理的。

明代第一硬漢楊繼盛死磕嚴嵩,嚴嵩沒下台,自己掛了;楊漣彈劾魏忠賢,最終遭遇各種酷刑,所屬的東林黨也因此而覆滅。他們的節氣令人敬佩,但問題沒解決,奸臣依然當道。

徐階為了斗垮嚴嵩,提拔他的老師夏言被嚴嵩弄死時一言未發,遭到許多人的誤解;崇禎皇帝幹掉太監魏忠賢用了7年的時間。

4.職場也需要運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是個好皇帝,可是他的運氣實在太差了。他的前輩二十幾年不上朝的萬曆朱翊鈞、木匠朱由校留下的攤子太爛,加之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如果其中任意一件事沒有發生,也許明朝就不會有最後的滅亡。可惜,全都發生了,明朝最終亡於他之手。

5.如果好人與有用的人只能二選其一,就做有用的人。

最理想的狀況是像明孝宗朱祐樘一樣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兩者不可兼得。如果只能二選其一,就做個有用的人而不是好人,因為好人最後的結局,往往就是無用處的廢人。明惠帝朱允炆因為心軟囑咐將領不要殺造反的叔叔,最終丟了皇位。海瑞一生清廉,自己、家人、下屬都活得辛苦,但他並未改變時局,推動社會的進步。與之相反,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張居正可謂老奸巨滑,工於心計,也為自己謀私利,但他的改革造福百姓,使國家富強。

6.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

輔佐明惠帝朱允炆的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個都是紙上談兵,最終書生誤國。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傑出代表要數王守仁(王陽明),雖說是哲學家,但某些方面卻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槍是良民,拿起槍就是悍匪。王守仁(王陽明)很清楚,對於叛亂者,講解哲學是沒有用的,只有開展武裝鬥爭,槍杆子才是硬道理。這才是智慧,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現在高學歷人才一大把,但要把知識真正轉化為解決問題,還需要像王守仁(王陽明)學習,理論聯繫實際,知行合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