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年味|湖湘各地過年文化習俗知多少?

離過年越來越近了,

那麼你知道湖南各地的過年的風俗是什麼嗎?

來來來,小編為您奉上

長沙過年高尚大:傳統裡面有洋氣

沙人過年須過大半個月,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開始過。除夕那天,常年在外的朋友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吃節。團圓飯。那天,晚輩向長輩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長輩們給小孩子發紅包,祝願新的一年新氣象,紅紅火火。所有人凌晨12點燃炮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大年初一一大清早起床各家各戶都會在神靈前貢上甜料,敬慰祖先。接下來便是「忙的不亦樂乎」的親戚訪。

長沙管除夕這—頓吃的飯叫「團年飯」。有幾道菜是必備的,一條l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有的家裡的餐桌會出現雞爪子,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蔬菜類必會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裡和和氣氣,事業欣欣向榮。現在大家忙於工作,把團聚在一起看得比吃更為重要,孝順的兒女們也為父母輕鬆點,就會到長沙幾家有名的飯店,如「玉樓東」「火宮殿」 早早的訂好了團年飯歡慶新年。

Advertisements

長沙習俗有客前來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財之意。

株洲過年要紅火:熱熱鬧鬧開門炮

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

湘潭過年大場面:百人舞龍燈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后,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捲,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Advertisements

常德過得是文化年:句句有講究

忙年:臘月三十前,熬糖、打豆腐、打粑粑、打年貨、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打掃衛生。打掃衛生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俗語曰:「二十八,洗邋遢。」

團年:臘月三十為大年,在外行人皆趕回家中團年,俗稱「鴉鵲老鴉都有個三十初一」。團年前,先用豬頭、豬尾、大蒜敬菩薩,燒香鳴炮,然後閉門敬祀祖先,再合家入席團年。席上唯團年魚不能食用,留至來年吃,表示「年年有餘」。吃完團年飯後,開門納財,俗稱「開財門」。傍晚時分,上祖墳送燈亮。

守歲:相傳除夕夜晚,各路神仙下界巡視,清點人丁。為讓神仙知道人丁興旺,各家各戶用在樹蔸生旺火,合家通宵敘談,即使小孩要睡,也要睡在渣窩(灶前放柴草的地方里,灶神會奉告各路神仙,此家人不缺人頭)里。俗語曰:「三十的火,十五的燈」,「你守菩薩爹爹一夜,菩薩爹爹守你一年。」

岳陽過年得體力好:「百里魚」與守歲

岳陽地區俗稱「過年」,風俗大體同祖國各地相同,除殺雞、鴨、放鞭炮、貼春聯外,在臘月三十日吃「團年飯」,十分豐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魚這個菜,顯示吉祥有餘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區魚較少,為了有"百里魚"這個菜,用木頭雕刻一個「百里魚」,放在盆中,撒上蔥花,象真魚一般。人們極重視團年飯,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裡趕,家裡人等了又等。吃團年飯,要關著門,意在不讓財寶跑了。飯後放上一掛鞭炮,表示已吃過了年飯,人們可以走動往來了。

屬於湘北,和常德一樣有守歲的習俗,三十晚上大人小孩都不睡覺,精神抖擻要「守席」!一晚不睡第二天一早出去拜年,一般體格搞不定。

衡陽歷史悠久:最有意思的習俗

「雞冇叫,狗冇咬,半夜吃飯衡山佬。」這是形容衡東吃年夜飯的一句俗語。意思是大年二十九的下半夜,家家戶戶就起床操辦起年夜飯來了。也就是大年二十九的下半夜即三十凌晨,人們就已經吃過了年夜飯。這比「春晚」整整提早了15個小時。

為什麼半夜吃飯呢?據考證,因為過去窮人家都欠了點債,或地租。一年到頭了,債主要來收債了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躲。可窮人難道就連過年的權利也就沒有了嗎?於是只好全家在大年三十天未亮之時,把年飯吃了,躲到外面去。天黑了,債主回家過熱鬧年去了,窮人們也就回在到了家中。把早上沒有吃完的飯菜炒熱再吃,謂之「投年」。所以過大年,只吃兩餐又成了一風俗。

大年初一,一年的開始,拜年的禮節是少不了的。俗話說:「初一崽,初二郞」今天是兒子給長輩拜年的日子。清早起來,父母就擺好了果盤,端上了米酒,等著兒子們起床來行行拜年禮。過去拜年的禮節比較繁,要鞠躬作揖。現要簡單多了,只要問候一聲就行。酒是一定要喝的,叫「掛紅」,大概是酒沖腦門心,臉部血管膨脹充血,滿臉紅光的緣故吧。臉紅了,喻示一年紅紅火火,順心順意。

喝完了父母的拜年酒,就要給左鄰右舍的長輩拜年。東家進西家出,喝一杯酒,品一口茶,其樂融融,過去的矛盾、意見,糾紛衝突都在這串門拜年中消失,真是「新年一拜泯恩仇」啊。

拜年還講究一個「早」字,俗話說「拜年拜得早,吃個豆腐腦,拜年拜得遲,吃塊蘿蔔皮」說的是早來拜年有好東西吃,來遲了就只好啃蘿蔔皮了。初一一般吃素。最常備的菜肴是北瓜和芋頭,取「百事通達」和「遇事順利」之意。

湘西敬神靈有傳統:「趕年」和燈盞窩

湘西過春節和漢族不同,要過「趕年」,是湘西土家族民間最大的節日。過趕年時間是:如臘月大,過二十九日,如臘月小,則過二十八日。因為總是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故叫做過趕年。湘西過趕年,具體分三個階段:一是準備階段,即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到過「趕年」這天,每天都有具體的安排;二是敬神階段,即在過「過趕年」這天的下午三時左右,按照順序先後敬供歷代祖先、彭公爵主、灶神、土地神、四官神、門神等神靈;三是正式過「趕年」,即全家男女老小,共吃團年飯,邊吃邊唱祝酒歌,一派熱鬧氣氛。吃完團年飯後,全家在火床上圍著火炕烤旺火守年,剛進凌晨燃放鞭炮、挑水、推磨、舂碓,進行搶年。節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扛鋤、穿蓑衣、擔空水桶進屋;不能用腳踏火坑及三腳架;在室內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婦坐在一條長凳上。

過年還有兒時最喜愛的是燈盞窩,燈盞窩是湘西過年時喜歡做的一種食品。選上好的糯米和黃豆為原料,因形狀酷似小小的燈盞,所以叫燈盞窩。

邵陽年過得是一個火辣霸氣:過年習俗順口溜

本想以一張邵陽糍粑來代表,但糍粑的粘稠確實不是邵陽的性格特徵,像邵陽大麴一樣的火辣和霸氣比較貼切。

邵陽過年自然也少不了年夜團圓飯。而邵陽的年夜飯分兩種,有些家庭選擇午飯為年夜飯,而有些家庭則為晚飯。三十守一宿、初一崽(兒子)、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舅娘(街坊),這是邵陽人拜年時的「生活寫照」,而在農村裡還有初七不出,初八不歸的風俗。邵陽貼春聯是很有講究的,上下聯最後一個字如果是三四聲,就是上聯貼在右邊,最後一個字如果是一二聲,就是下聯貼在左邊,橫批當然是貼在上面。

永州美食大年:「十大碗」和三十不熄火

永州除夕更為熱鬧,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下旬就著手準備。小年一過,各家各戶就開始忙碌。砌灶刷房、洗衣做漿的,殺豬宰羊、釀酒磨豆腐的,到處可見。商店裡市場上,人貨相擠,熙熙攘攘,絡繹不絕。除夕也有貼對聯的習慣。舊時,還在門框上掛桃符,畫鍾馗或岳飛、尉遲公像等,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避邪!永州一般都有祭祖的習慣,表示對祖宗的尊敬,現在大多數地方几乎不祭祖,但對 「團年飯」很講究,菜式非常豐富,一般有「十大碗」,而且都有魚這一菜式,表示年年有「余」。除夕夜,各家都注意保好火種,意為年復一年不斷煙火。如果火種熄滅,則認為是極大的不吉利。這種做法,雖有迷信成分,但也可免大年初一重新生火的麻煩,因而比較實惠。

益陽年飯寓意深:年飯白蘿蔔不能少

益陽大年三十吃年飯,年夜飯不在晚上吃,卻是在早上和中午吃。益陽農村,有「早上過年」和「中午過年」兩種不同的習俗。在老人家操辦的年飯里,白蘿蔔也是不能少的一道菜,「吃了白蘿蔔,一生清清白白。」這是老人家的美好願望。年飯準備好后還要祭祖、祭天地。在堂屋中間擺上一張桌子,桌上的盆子內放上「三牲」雞、肉、魚,香爐里的香燭都點燃,擺上酒杯,倒上酒水,便開始祭拜祖先。伴隨著長長的鞭炮聲,家裡所有人一次在桌前跪拜祖先和天地。祭拜完,就開始吃年飯了。

大年初一的禁忌很多,不倒水,不掃地,不使刀,不能摔爛東西,見面要講吉利話。不向屋外倒垃圾、潑廢水,意為「聚寶」。

婁底禮儀之城:年夜飯講究尊卑長幼

最重要的一頓年夜飯,都必須安排在大年初一清晨五六點鐘。年夜飯要趁天未亮,飯前要放鞭炮,還要拜祖宗。至於年夜飯要趁天未亮這個習俗因何而來,聽老人們說,是因為以前大家都很窮的時候,很多乞丐出來行乞,而年夜飯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福分,一般是不能給別人吃的。所以,吃年夜飯就要趕早了。這個習俗被傳承了下來。

吃年夜飯的時候,吃東西也很講究尊卑長幼。雞大腿是給家裡的小孩子們吃的。雞的內臟和胸脯肉以及雞屁股,要給老人們吃,表示敬意。而雞爪子和翅膀要給年輕人吃,預示他們在新的一年會騰飛、掙很多的錢。

懷化年味足:大年三十趕大集

大年三十那天,懷化各地都有趕集的習俗。這是一年最後,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集市。集市上貨物應有盡有。買春聯、門神的,五色鮮艷;佛花供品、杯盤鍋盆、琳琅滿目;煙花炮竹,五彩繽紛;各種祭神之物,隨處可見。人們稱這場趕集為「忙年」或「辦年貨」。其實,在這以前,有心計的人早就把年貨辦好了,糯米糍粑,香醇美酒、甜酒之類各家皆一應全備。這天,各家各戶皆打掃房屋,整理家什。柱上換上鮮紅的春聯,門上貼了畫有唐武將秦叔寶、慰遲恭的門神像。

郴州有文化:接「對子」最講究

春節,中國民間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長期以來,在郴州這塊土地上,形成了獨特的春節習俗。其中又以結對子最有特色。

新歲來臨,人們都喜歡在門上貼上春聯和門神,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春聯,縣人叫「對子」,多書祝福之語,用以表達人們喜迎新歲,嚮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民間對聯創作中,有許多構思奇異的光彩,深受群眾喜愛。縣境入臘以來,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對子,以圖潤筆。門神,多為鍾馗、尉遲恭等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用以驅邪避害。大紅的對子和異彩紛呈的門神,似鮮艷奪目的繁花,為節日帶來了濃郁的喜慶氛

張家界有風情:土家族過「趕年」

張家界過年習俗與外界區別很大,講究過「趕年」,即提前一天過年,年夜飯一般都在臘月三十凌晨開吃,越早越好。

據考證,土家族過「趕年」,當家男人與在家的親人一起吃完飯,向逝去親人道聲問候后便出征抗倭。

總歸一句話,湖南各地的過年習俗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統稱為「湖湘年味」!

提前恭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大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