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路志正:如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專家簡介:路志正,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博士后導師,中醫風濕病學科創始人之一。內容來源:中醫雜誌。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中軸關節,以骶髂關節炎和脊柱強直為主要特點的風濕性疾病,在我國患病率約為0. 35%。本病多發於中青年男性,起病隱匿,病程長,纏綿難愈,誤診率及致殘率高,患者可因疼痛、活動受限和逐漸發展的脊柱畸形而影響生活質量,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強直性脊柱炎屬中醫學「痹病」範疇,與古代文獻所記載的「大僂」「骨痹」「腎痹」「督脈病」等相似。現將國醫大師路志正治療本病的經驗介紹給大家。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稟賦不足,或由調攝不慎、房事不節、嗜欲無度以及驚恐、郁怒、病後失調等因素導致營衛氣血虛弱、肝腎虧損,筋骨無以充養,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壅塞經絡,久而為痹。

痹痛為標,而腎虛乃痹病之本,「督脈貫脊屬腎」,腎虛督虧,腰脊失養,復加外邪留滯,氣血凝澀,督脈經氣瘀滯,不榮不通,故表現為腰背疼痛、僵硬; 病程漸進,寒濕、痰濁、瘀血膠結難解,凝聚不散,甚則形成「尻以代踵,脊以代頭」的疾患。

總而論之,本病多以素體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為內因,風寒濕熱之邪為外因,治療上補腎強脊治病之本,配合祛風、散寒、除濕、清熱、活血、散瘀、消痰等法以蠲痹通絡治病之標。

臨證心法

溫腎強脊、活血通絡法

以此法論治腎虛督寒、經脈瘀滯證,選用陽和湯、右歸丸、龜鹿二仙膠等。

此證患者常先天腎氣虧虛,督脈受累,經氣不充,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氣血瘀滯,經脈痹阻。故見腰骶、脊背疼痛,背冷惡寒,晨起項背僵痛、活動不利,得溫痛減,舌淡苔白,脈象沉弦或細遲。

路老師喜用鹿角鎊、炙龜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生髓,以固先天之本,輔以仙茅、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等溫腎壯陽藥物以驅散督寒,再以桃仁、紅花、四物湯、雞血藤等養血活血通絡之品,少佐一二引經葯以領諸葯直達病所,如羌活、狗脊、川牛膝之屬。溫補之品味厚、膩滯,易傷脾胃,故常佐砂仁、橘皮、焦三仙等以顧護脾胃。

養肝益腎、柔筋壯骨法

以此法論治肝腎虧虛或肝脈郁滯、筋骨失養證,常選用獨活寄生湯、柴胡疏肝散。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互滋互化; 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盛,筋骨榮利; 肝腎虧虛,筋脈不榮,骨髓不充,外邪侵犯,筋骨受累,則發為關節腫脹、疼痛。

路老師指出,因肝腎相關,臨床常用熟地黃、山萸肉、枸杞等肝腎同補;筋骨為病,重用桑寄生、杜仲、續斷等滋補肝腎、強健筋骨; 伸筋草、忍冬藤、絡石藤等舒筋活絡。

另外,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情志不遂,肝氣鬱滯,切忌只顧一味補益,尚需輔以疏肝、柔肝理氣之品,酌加柴胡、白芍、橘葉、佛手花、代代花、玫瑰花等以助肝用,此所謂「以疏為補」。

祛風除濕、疏經活絡

以此法論治太陽經氣不利、風濕痹阻證,代表方如羌活勝濕湯、李東垣通氣防風湯。足太陽膀胱經「挾脊抵腰中」,太陽主一身之表,乃衛外之藩籬,風寒濕邪侵襲,脊背受邪,太陽膀胱經脈首當其衝。風寒濕雜至,客於肌表,阻滯太陽經氣運行,可見脊背酸痛不適,走竄疼痛,上至頭頸,下至腰尻。

此時治療當以祛除外邪為首要,以羌活、獨活、蔓荊子、防風之屬祛風勝濕、表散寒邪。羌活入足太陽經,激發太陽經氣,除頭痛、項強及一身之痛,痛甚無汗者倍之。

此法適於疾病初期,以表散外邪為主,因風葯剽悍,須配合當歸、川芎、芍藥等養血潤燥之劑,俾邪外出,中病即止。

溫陽益氣、養血宣痹

以此法論治陽氣不固、氣血不足證,代表方如防己黃芪湯、玉屏風散、桂枝加附子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督脈循身之背, 總督諸陽, 為「陽脈之海」。督之陽氣不足,衛外不固,風濕客至,督脈經絡之氣受阻,氣血痹阻不通, 則出現「脊強而厥」的病證,此時當以溫陽益氣為先,所謂「離照當空,則陰霾自消矣」。

治療上溫陽益氣為法,佐以養血宣痹。用藥以黃芪益氣固表,以桂枝溫經通絡,甚以附子補火助陽,三味均可溫陽益氣,但程度有異,所謂陽虛為氣虛之漸,臨證當揆度病情之淺深,擇情選用。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陽氣盛則血運暢達,痹痛可通。

健脾和胃、調和營衛

以此法論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衛不和證,代表方如六君子湯、小建中湯、桂枝湯。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本已為虛餒之體,不勝風冷,更易兼夾外感,而致營衛不和者多見,故常合用桂枝湯以調和營衛。

再者,強直性脊柱炎病程冗長,需長期服藥調治,脾主運化,胃主受納,長期受葯,易致脾胃獃滯,表現以頭暈乏力、食少神疲、脘腹脹滿、大便溏稀等中焦虛損之症為主時,路老師多從脾胃論治,以建立中焦為法,扶正以驅邪,安內以攘外。

故路老師常以健脾和胃、調和營衛二法並用,以達到脾胃健、氣血充、營衛和,則痹病以除之目的。

典型病例

患者,男,28 歲,2010 年5 月27 日初診。

主訴: 腰背部疼痛、腿痛反覆發作6 年,加重1 年。

現病史: 6 年來患者腰疼僵硬伴後背疼痛、腿痛反覆發作,4 年前患者因腰骶部疼痛加重,查HLA -B27 陽性,骨盆正位片及骶髂CT 提示為強直性脊柱炎。曾在外院服用中藥3 年,腰腿及後背疼痛明顯減輕,無晨僵。2006 年底開始使用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治療,近1年來因勞累過度出現腰痛加重。

刻診: 腰骶部疼痛,夜間尤甚,翻身困難,時可痛醒,脊背僵硬,時有右髖部及腹股溝處不適,偶有右膝關節疼痛,活動后汗出較多,畏寒喜暖,反酸燒心, 納食一般,夜寐尚安,二便調。

查體: 駝背,脊柱前屈活動不受限,背伸活動受限。舌體胖大、舌淡略暗、苔白稍厚,脈細弦。

治則: 通脊益腎,疏筋活血。處方: 羌活10g,葛根15g,蔓荊子10g,炒蒼耳子8g,桑寄生15g,狗脊12g,補骨脂12g,菟絲子15g,鹿角( 先煎) 12g,醋龜甲15g,熟地黃15g,淫羊藿15g, 砂仁( 後下) 10g, 炒白芥子12g,炮附片( 先煎) 6g, 川牛膝15g, 懷牛膝15g。水煎服,每日1 劑。

2010 年9 月30 日二診: 上藥連續服用3 個月後腰痛癥狀明顯緩解,仍感脊背隱隱作痛,與氣候及情緒變化相關。胃脘灼熱,易疲勞,脊柱活動輕度受限,眠可,易出涼汗,二便調。舌暗紅、稍胖大、苔薄白,脈細滑。

治則: 通督益腎,清濕熱。處方: 羌活10g, 獨活10g, 葛根20g, 蔓荊子10g,僵蠶12g,炒蒺藜12g,炒蒼朮15g,桑寄生15g,狗脊12g, 桂枝10g, 炒白芍20g, 鹿含草15g,煅瓦楞子20g,石見穿15g,娑羅子10g,補骨脂10g, 鹽知母8g, 鹽黃柏8g。14 劑, 水煎服,每日1 劑。

2010 年10 月15 日三診: 腰痛癥狀基本緩解,胃脘灼熱消失,體力漸增,既見效機,遂予前方去煅瓦楞、娑羅子, 加佛手10g,30 劑, 配為顆粒劑,每次6g,每日2 次,以資鞏固。囑患者注意適度功能鍛煉。

隨訪兩年,患者病情平穩,腰痛癥狀已不明顯。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