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董源作品欣賞

董源(?-約962年),畫家。源-作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稱「江南人」。事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據畫史記載,董氏善山水人物、雲龍、牛虎,無所不能,尤以山水畫最為著名,開創南派山水。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畫而不為奇峭之筆,記載說他山水多畫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無此品」。米芾曾盛讚其山水曰:「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五代的《畫鑒》里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山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擅畫水墨及淡著色山水,喜用狀如麻皮的皴筆表現山巒,上多礬頭(山頂石塊)苔點,多畫叢樹繁密,丘陵起杖,雲霧顯晦和溪橋漁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後人稱其所作平淡天真,為唐代所無。也有設色濃重之作,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近於李思訓格調,而較放縱活潑。兼工龍、牛、虎和人物。

Advertisements

董源 溪岸圖

董源擅畫秋嵐遠景,多描寫江南真境,不作奇峭的筆墨,兼畫龍水、鍾馗,無不臻妙。所寫風雨溪谷、煙雲晦明、千岩萬壑、山石瀧水、使人遐想。其畫山手法,用筆多細長圓潤,形似披麻,水用 紋,樹木多亭直,樹葉多用單筆、夾筆、皴法滲軟,下有沙地,用淡墨掃,用破式渲染,輔以點苔,充分階段表現出南方山水風景秀潤多姿。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名稱】南唐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年代】五代

【簡介】絹本,設色,尺寸:49.8×329.4cm。遼寧省博物館藏。

引首有董其昌題識,卷後有元柯九思、虞集、雅琥題跋。曾入南宋內府收藏。鈐有「紹」「興」朱文連珠印記,又入元內府,鈐有「天歷之寶」朱文印記。后歷經明項元汴,清耿昭忠、索額圖、清內府收藏,俱鈐有鑒藏印記。本幅的尺寸和質地似乎可與《瀟湘圖》相接,有海外學者認為兩圖本系一幅,是董源《河伯娶婦圖》中的兩個段落。

Advertisements

此圖描繪的是江南夏日山水景色,山勢重疊,緩平綿長。草本豐茂,江水秀潤,雲霧顯晦,在董源之點染皴擦中盡顯,宋人評其畫作時認為「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

董源款 青綠山水

名稱:董源款 青綠山水 立軸四屏

材質、形制:設色紙本

尺寸:105×80.5cm×4

董源:名源,又作元,字叔達,南唐時曾任北苑副使,尤以山水著稱,其作品有水墨、青綠二體,尤精水墨山水。與巨然並稱「董巨」,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與李成、范寬並稱為「北宋三大家」。江西進賢人,五代南唐畫家。擅山水、人物、虎牛、龍水。

董源 江堤晚景圖軸

【五代】 董源 江堤晚景圖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軸 絹本 設色 179 x 116.5 公分

這幅畫據張大千先生的考證,訂為董源的作品。史載董源「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北宋時,也是以青綠得名,且 山石作披麻皴,都是董源風格的特徵。畫中綠波粼粼青山高,酒帘靜處馬蹄輕,一片春意駘蕩。本幅為張大千先生遺贈。

董源 寒林重汀圖

【名稱】南唐 董源 寒林重汀圖

【年代】五代

【簡介】絹本,墨筆,淡設色。縱:181.5、橫:116.5厘米。日本兵庫縣黑川文學院藏。

此圖繪溪渚小丘,溪水回復,重汀遼闊。洲渚間,依小丘築有一間間的屋舍,林木環繞,時值深秋初冬,大部分樹木的樹頁已落盡,僅余枯枝,一派江南清曠而蕭瑟的平遠景色。這與畫史所述董源山水「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的畫風可相互印證。圖中的小丘用披麻皴,遠處的洲渚則用長線條橫皴,其間用筆點染,以示豐茂的水草。在筆墨上兼有《龍宿郊民圖》、《夏山圖》的一些特徵,而又不完全相同,用筆較《瀟湘》等圖豪縱、粗闊。此圖無款,詩堂上有明董其昌題「魏府收藏董源畫天下第一」。

董源 龍宿郊民圖

【名稱】南唐 董源 龍宿郊民圖

【年代】五代

【簡介】絹本,設色畫,軸,156x160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在這件幅闊,近於正方形的立軸上,採用「平遠」的構圖:從畫面右下的近景開始,將土坡由下向上層層疊架,與中景的峰巒連成一脈。而山的兩側,右為山坳谷地,有小徑通往後方;左為曲折蜿蜒的河流,切割左右兩邊的矮丘、沙洲或坡陀,一直延伸至畫面上方的遠景,全幅展現江南一帶平遠曠闊的景觀。

五代時,青綠山水受到水墨山水快速發展的影響,有逐漸衰微的現象。董源是少數延續這類傳統的畫家,如《宣和畫譜》記載:「當時著色山水未多,能效思訓者亦少也」,因此董源「特以此得名於時」。〈龍宿郊民圖〉為一幅設色作品,墨成之後,先以赭石打底,山腳、石腳所見淺絳色即是,上方再用石青、石綠罩染,通幅色彩鮮艷、景色富麗。

在石青、石綠和赭石等礦物顏料下,可清楚見到水墨的痕迹。畫家以「長披麻」皴描繪土山疏鬆的質理,畫樹榦和枝葉則用濃墨勾勒、點染,增加蒼茫渾厚的氣息。豐富的筆觸變化,混合著古雅的設色,這一類風格,對徽宗畫院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明顯的影響。

本幅所繪的山川風貌,不作重巒絕壁、嶄絕崢嶸之勢,而是渾圓秀潤的優美景緻。山頂多礬頭,點綴濃密的苔點;林木郁蒼、勁挺,富有生意,這些皆是典型的董源風格。此外,峰頂留白,只以石綠和赭石敷染,乃是以顏色捕捉自然之景,如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源畫〈落照圖〉,近視無功,遠觀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遠峰之頂,宛有反照之色」。

《圖繪寶鑒》記載董源畫:「人物多用青紅衣,人面亦用粉素」,在這幅作品可得到印證。河岸旁,有兩船相連,數十人連臂作歌舞狀,船頭、岸上數人擊鼓;山麓間有人家張燈於樹,山舍村屋前見十餘人來往,相互作揖,顯示一派昇平歡樂、節慶娛慶的氣氛。人物的活動,與本幅畫題「龍宿郊民」(「籠袖驕民」的諧音)代表承平天子腳下的人民相符合。

印鑒說明 釋 文 印 主 印 主 簡 介

雲間王儼齋收藏記、王鴻緒印、華亭王氏珍賞、雲間王鴻緒鑒定印、敬慎堂等數枚。 王鴻緒 王鴻緒(1645-1723),華亭人,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雲山人,康熙中以第二人及第,官戶部尚書。著有《賜金園集》。

祚新之印、墨農鑒賞 周祚新 周祚新,明崇禎丁丑科進士,善刻印。

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樂壽堂鑒藏寶、石渠定鑒、寶笈重編、石渠寶笈、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等數枚。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鑒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陳定、以御鑒定珍秘 陳定 陳定,字以御。崇禎至康熙間人,王時敏康熙丙午家書中,曾述及陳定為王額駙收買書畫情形,似為當時之書畫商人。

金粟山藏經紙 浙江海鹽西南有金粟山,山下有金粟寺,寺中曾藏有北宋時的大藏經數千軸,其紙每幅背上有小紅印記「金粟山藏經紙」。紙質較厚,無紋理,內外皆蠟。金粟山藏經紙後來被逐漸盜出,散入民間,剝取為裝潢之用。到了清代,書畫家和收藏家多喜用它作為珍貴書畫的引首。

題跋 釋 文 作 者 作 者 簡 介

董文敏畫禪筆記。載北苑龍宿郊民圖。蜀江圖。瀟湘圖。皆在吾家。筆法如出二手。又所藏北苑畫數幀。無復同者。可稱畫中龍。夫書法以右軍為龍。而畫推北苑為龍。其稱許者至矣。此畫入本朝。歸前輩庄淡庵宮庶。后歸餘座主崑山大司寇徐公。今為余有。子孫其世寶之。康熙丙戌八月望日。王鴻緒識。 王鴻緒 王鴻緒(1645-1723),華亭人,字季友,號儼齋,又號橫雲山人。

龍宿郊民語甚奇。董源嘉跡世所知。

香光鑒定幀首題。求說不得強為詞。

謂或簞壺迎王師。爾時藝祖駕未移。

曹彬命往三軍司。龍宿民迎語何來。

細觀畫如首夏期。頗有黃葉標樹枝。

郊原未見出耕犁。正民望雨龍見時。

兩船列泊川之涯。諸童揶揄揚彩期。

又如拔河競水嬉。其事亦近請雨為。

畫名命義似合宜。誠合否乎吾猶疑。

鄭俠繪圖此法貽。此非諂也實箴規。

為君者宜敬念茲。北苑妙筆神淋漓。

吾又何能贊一辭。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董源此圖。元以前無辨及者。明董其昌題幀端。謂是藝祖下江南時所進御。考宋史。開寶七年九月。命曹彬潘美將兵伐江南。九年正月。御明德門。見李煜於樓下。則是宋祖並未親征江南。安得有郊迎事。若以為指彬美。又不得擬之為龍。況曹彬傳。敘自濟江后。連破江南軍。亦無迎師語。蓋其昌於圖名不得其解。從而為之辭耳。而張丑清河書畫舫。則以為寫太祖登極事。時董源正仕南唐。何由畫宋汴京即位儀節。且所圖亦與受禪不類。其舛更不待辨。按傳稱龍見而雩。注之者曰。建已之月。蒼龍宿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今閱圖中景。頗似初夏。而兩舟銜貫艤水次。眾皆聯臂舞躍。彷彿古者拔河之戲。疑郊民見龍宿禱雨所陳。源當日命名。意或取諸此。夫准經作繪。既勝於傅史失誣。而圖列民事。不忘執藝以諫。不猶愈於進諂之不經乎。既題長歌以辨之。並附識如右。己丑新正。御筆。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龍宿郊民圖。不知所取何義。大都簞壺迎師之意。蓋藝祖下江南時所進御者。名雖諂而畫甚奇古。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思翁。

余以丁丑年三月晦日之夕。燃燭試作山水畫。自此日復好之。時往顧中舍仲芳家。觀古人畫。若元季四大家。多所賞心。顧獨師黃子久。凡數年而成。既解褐。於長安好事家借畫臨仿。惟宋人真跡馬夏李唐最多。元畫寥寥也。辛卯請告還里。乃大搜吾鄉四家潑墨之作。久之謂當溯其原委。一以北苑為師。而北苑畫益不可多得。得溪山行旅。是沈啟南平生所藏。且曾臨一再。流傳江南者。而考之畫史。北源設色青綠山水。絕類李師訓。以所學行旅圖。未盡北苑法。丁酉典試江右歸。復得龍秀郊民圖於上海潘光祿。自此稍稱滿志。已山居二十許年。北宋之跡。漸收一二十種。惟少李成燕文貴。今入長安。又見一卷一幀。而篋中先有沈司馬家黃子久貳十幅。自此觀止矣。如君平之卜肆。下簾之後。止勿復卜矣。天啟甲子九月晦日。思翁識。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思翁。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國山水畫的成熟階段,形成了不同風格,後人概括為「北派」與「南派」兩支。董源的《瀟湘圖》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現存世作品有《瀟湘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夏山圖》卷,藏上海博物館;《夏景山口待渡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龍宿郊民圖》及《洞天山堂》二軸,均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