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坦汗義子恰台吉生平事迹考述

作者於默穎

(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 摘 要] 阿勒坦汗義子恰台吉( Qiy - a tayiji,1531 ~ 1592) 精明強幹,被阿勒坦汗依為股肱,參與了土默

特萬戶內外許多重大事情。他往來長城南北,協助阿勒坦汗處理明矇事宜,兩次擔任使臣赴藏迎請三世達賴

喇嘛,化解土默特部內部危機,為土默特部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關鍵詞] 明代; 土默特萬戶; 阿勒坦汗; 恰台吉; 事迹

[ 中圖分類號] K82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1003 - 5281( 2014) 05 - 0051 - 06

明 代 蒙 古 土 默 特 萬 戶 著 名 首 領 阿 勒 坦 汗

( 1508 ~ 1582) 有義子一人, 即恰台吉( Qiy - a tayiji,1531 ~ 1592) 。恰台吉被阿勒坦汗依為股肱, 為

阿勒坦汗事業勤勉效力,參與了土默特萬戶內外許

多重大事情,是土默特部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之

前他的相關成果是蒙古文文獻譯註中的註釋條

目①; 近年有兩位學者論及: 一是曉克在《土默特

史》 (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 年) 和《 「大板升之

戰」 及其影響》 ( 《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9 年第 6

期) 中談到了恰台吉; 一是薄音湖在《從明東勝衛

到蒙古妥妥城》 ( 《民族研究》 2009 年第 4 期) 中,

圍繞東勝衛的設置及變遷,論述了恰台吉與妥妥城

( 今內蒙古托克托縣) 的關係, 指出妥妥城是以恰

台吉本名脫脫命名的。文中未展開論述。鑒於學

界尚無專文研究恰台吉,本文根據蒙漢文史料詳細

考述恰台吉的生平事迹②。

一、 恰台吉其人

1509 年( 正德四年) , 蒙古右翼貴族殺死了達

延汗派往右翼三萬戶擔任濟農的次子烏魯斯博羅

特,發動了叛亂。當時達延汗第三子巴爾斯博羅特

和他的兩個兒子袞必里克、 阿勒坦汗也在右翼地

區, 為免遭毒手, 他們分頭向達延汗那裡逃亡。年

僅三歲的阿勒坦汗被交由蒙郭勒津( Mongγoljin,明

代漢籍中作滿官嗔, 是土默特萬戶的重要組成部

落) 的錫尼凱烏爾魯克( Sinikeirlüg) 、 額伯格衣阿

哈( Ebegei aγa) 夫婦撫養。錫尼凱烏爾魯克夫婦

歷盡艱辛,終於在次年即 1510 年將阿勒坦汗護送

到了其祖父達延汗那裡。蒙古文史書《阿勒坦汗

傳》 這樣描述他們在逃亡路上的危險和艱辛: 「 ( 彼

等) 晝 潛 夜 行 伺 機 脫 走, /常 由 拾 柴 女 仆 抱 之 於

懷, /移動時則由佯作孀婦之女帶在身前, /因謹慎

護理與天佑開始學話作語而未被害。 」 [ 1]( P. 25) 達延

汗征服右翼后, 阿勒坦汗受封成為土默特萬戶領

主。1531 年( 嘉靖十年) , 錫尼凱烏爾魯克夫婦生

得一子。由於他們撫養並保護了幼年的阿勒坦汗,

功勞卓著,阿勒坦汗便將他們的兒子收為義子。

15

①②

見朱風、 賈敬顏《漢譯蒙古黃金史綱》 (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 珠榮嘎《阿勒坦汗傳》 ( 內蒙古人民出版 社, 1990

年) 、 烏蘭《 〈蒙古源流〉 研究》 ( 遼寧民族出版社,2000 年) 、 森

川哲雄《 〈ァル タ ン· ハ—ン伝〉 の 研究》 ( 九 州 大 學, 1987

年) 、 吉田順一等《 〈ァルタン = ハ—ン伝〉 訳注》 ( 風間書房,

1998 年) 。

本文寫作中得到薄音湖先生的悉心指導,深表感謝。

關於恰台吉的名字, 薄音湖在前揭文章中指

出: 「恰台吉不是他的本名,『恰』 意為『侍衛』 ,『台

吉』 則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成員的稱號, 源自漢語

太子,史籍中還有時稱他為『達雲恰』 , 意為『大元

侍衛』 ( 達云為大元的異譯) 。他的本名一謂卓罕

都來,一謂薩爾瑪尼( Sarmani) , 一謂脫脫。 」 檢索

史籍,恰台吉的多個名字中, 「卓罕都來」 是《蒙古

源流》中 記 載, 全 稱 為「卓 罕 都 來 · 恰 台 吉」

( Joγandulai qiy - a tayiji) 。烏蘭認為,「蒙文史書

中有 kiy - a( 侍衛) 稱號的人不少,但稱 kiy - a tayiji 的只此一人。明代漢籍中也只見有一個『恰台

吉』 ,或為同一人。 」 [ 2]( P. 455) 這當是正確的。「薩爾

瑪尼」 是《阿 勒 坦 汗 傳》 中 記 載。吉 田 順 一 推 測

armani源於梵文 'sramana,薩爾瑪尼或許是「沙門」

之意的名字[ 3]( 第230節注1P. 362)。《阿勒坦汗傳》 及《漢

譯蒙古黃金史綱》 中還有「達雲恰」 之稱①。「脫

脫」、「恰台吉」 是漢籍史料中記載。如 1551 年( 嘉

靖三十年) ,「 ( 俺答) 其子脫脫復率十餘騎詣宣府

寧遠 堡 暗 門, 呼 通 事 出, 鑽 刀 為 誓, 求 通 貢

市」 [ 4]( 卷371嘉靖三十年三月壬辰) ; 1554 年, 阿勒坦汗部下鐵

莽犯明邊被俘,他在向明朝介紹蒙古各部情況時說

「脫脫, 故( 俺答) 義子, 可千餘騎」 [ 5]( 卷8 《俺答列傳下) 。

蕭大亨《北虜風俗》 附《北虜世系》 記載: 阿勒坦汗

「義子 一, 恰 台 吉」 [ 6 ]( 《北虜世系》 ) 。清 光 緒《山 西 通

志》 中在記述「托克托廳」 時明確記載: 「廳城, 即脫

脫城。明嘉靖中, 俺答義子恰台吉名脫脫, 駐牧此

城,故名。 」 [ 7]( 卷30 《府州廳縣考八》 ) 可見, 脫脫與恰台吉都

是指稱同一人即阿勒坦汗義子。此外漢籍史料中

還有「妥妥」 「歹言恰」 等稱呼。蒙漢文不同史籍中

所記 載 的 本 名 雖 然 不 同, 但 比 較 一 致 的 是 都 有

「恰」 的稱號,如「達雲恰」 、「歹言恰」 或「恰台吉」

等②。關於「恰」 的含義,明人有不同解釋。王士琦

《三雲籌俎考》 「夷語解說」 中載: 「首領是各台吉門

下主 本 部 落 大 小 事 情 斷 事 好 人。 恰 與 首 領

同」 [ 8]( 卷2 《封貢考》 ) 。茅元儀《武備志》 在恰台吉后加

注語: 「夷狄以恰名, 即中國千把總」 [ 9]( 卷206 《大同》 ) 。

鄭洛《撫夷紀略》 中也記載了一些蒙古人的稱號,

其中稱「或稱恰, 恰者義男……或稱首領, 首領者

亦主事人次宰牙氣者。 」 [ 10 ]( 《陽和紀》 )《萬曆武功錄》

中記載 1587 年( 萬曆十五年) 三月 280 余名蒙古

右翼各部大小首領具結向明朝要求冊封扯力克,在

其列舉的名單里,除恰台吉外, 還有很多含有「恰」

的名字。《三雲籌俎考·封授北虜官職》 中詳細記

載了 1571 年( 隆慶五年) 至 1613 年( 萬曆四十一

年) 間明朝封授漠南蒙古右翼三萬戶職官的情況,

其中除恰台吉外, 還有不少名字中有「恰」 的人被

升授或襲授百戶、 副千戶、 千戶等官職,這點似與茅

元儀所言相符。此外, 《北虜世系》 記載恰台吉的

四子、 三孫均有「恰」 的稱號。據此, 鄭洛所言「恰

者義男」 的解釋是不正確的, 因為恰台吉的確為阿

勒坦汗義子,但其子孫七個均有義男身份則不太可

能。不過上述明人的解釋有助於我們了解「恰」 的

官位和性質。「恰」 ,蒙古語為 hiya 或 xiy - a, 意為

侍衛③,「達雲恰」 意為「大元侍衛」 ( 達云為大元的

異譯) 。恰台吉的子孫均有「恰」 的稱號, 表明恰台

吉的子孫皆世襲為侍衛。這或許說明「恰」 與蒙元

時期的「怯薛」 可能有某種聯繫。概而言之, 蒙漢

文史籍中共同出現的「恰台吉」 之稱應是以其職位

和身份稱謂來稱呼人名,一方面恰台吉是阿勒坦汗

得力助手, 身兼侍衛— ——「恰」 , 另一方面, 由於他

是阿勒坦汗的親信義子, 故又被授予「台吉」 稱號。

在多個名字中,恰台吉一名最為人們所熟知。正如

亨利·賽瑞斯( Henry Serruys) 所言: 「蒙古人往往

以他們的銜號著稱, 比他們的名字更為著稱。因

此,一個蒙古人在某種史料中可以其真正的名字被

提及,在另一種史料中則以其銜號被提及。 」 ④

恰台吉( 脫脫) 雖為義子, 但精明強幹, 深為阿

勒坦汗所倚重,直接參与了土默特萬戶內外諸多重

大事務,對土默特部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下面

分述恰台吉的主要事迹。

二、 往來長城南北,處理明矇事宜

( 一) 參與阿勒坦汗攻明行動

1550 年( 嘉靖二十九年) ,剛滿 20 歲的恰台吉

已作為住牧在大同邊外的土默特部的重要首領而

25

①②③④

達雲恰即恰台吉的論述, 見朱風、 賈敬顏《漢譯蒙古黃金史

綱》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 105 頁; 珠榮嘎譯註《阿勒

坦汗傳》 ,第 95 頁。筆者贊同他們的觀點。

關於恰台吉與歹言恰及其與達雲恰的對應問題, 日本森川哲

雄、 吉田順一等人對珠榮嘎先生的觀點提出過質疑。參見森

川哲雄《 〈ァルタン·ハ—ン伝〉 の研究》 , 九州大學,1987 年,

第 138 ~ 139 頁; 吉田順一等《 〈ァルタン = ハ—ン伝〉 訳注》 ,

第 333 ~ 334 頁。筆者贊同珠榮嘎先生的觀點, 恰台吉以其地

位和經歷而言應當就是達雲恰。

見《蒙古語大辭典》 ( 蒙和之部) ,中卷,第 1635 頁, 日本陸軍部

1937 年; 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所編《蒙漢詞典》 ,內蒙古大

學出版社,1999 年,第 635 頁。

亨利·賽瑞斯《達延汗後裔世系表箋注》 ,余大鈞《北方民族史

與蒙古史譯文集》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 741 頁。

進入明朝的視野。這年,大同總兵仇鸞向明嘉靖帝

報告當時的邊情時稱: 「各邊虜患惟宣大最急……

虜酋俺答、 脫脫、 辛愛、 兀慎四大賊營, 至將我大邊

墩台割據分管,虜代墩軍瞭望,軍代達虜牧馬,故內

地虛實虜無不知者。 」 [ 4]( 卷364,嘉靖二十九年八月丁丑) 此處辛

愛是阿勒坦汗長子,又稱辛愛黃台吉、 僧格,兀慎則

是阿勒坦汗弟兀慎打兒汗剌布台吉,而脫脫就是阿

勒坦汗義子恰台吉, 所謂的「俺答、 脫脫、 辛愛、 兀

慎四大營」 即是住牧於宣大邊外豐州川一帶的土

默特部和哈剌慎部。在報告中, 恰台吉( 脫脫) 緊

隨阿勒坦汗之後, 在阿勒坦汗長子辛愛黃台吉之

前,足見恰台吉地位之重要。

為了解決蒙古地區的經濟困難,從 1534 年( 嘉

靖十三年) 起,阿勒坦汗連年向明朝提出通貢互市

的建議,但明世宗頑固堅持絕貢政策。為扣開明朝

的大門, 阿勒坦汗實行以戰迫和的策略。1550 年

( 嘉靖二十九年) 他大舉進攻明朝, 並包圍明朝首

都北京。這一年是農曆庚戌年, 史稱「庚戌之變」 。

恰台吉參與了阿勒坦汗進攻北京的戰爭。七月,

「俺答、 脫脫、 辛愛等自威寧移駐斷頭山, 並調集套

虜, 聚 眾 十 余 萬, 謀 深 入 關

南」 [ 4]( 卷363,嘉靖二十九年七月戊申) 。八月, 蒙古鐵騎兵臨北

京城下, 腐朽的明軍潰逃躲避, 不敢攖其鋒。阿勒

坦汗再次向明朝提出貢市的要求,之後撤圍從容出

邊。次年明蒙達成馬市協議。

1557 ~ 1558 年間, 恰台吉參與了蒙古圍攻明

大同右衛( 今山西右玉縣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鎮)

的戰事。1557 年( 嘉靖三十六年) 九月, 蒙古大舉

入邊,圍攻大同右衛,使明朝一度幾乎欲放棄右衛。

「自去年九月入犯邊, 分留部眾於右衛四周, 三五

為隊, 阻關行旅。比桃松寨來降, 又聞參將尚表運

餉入城,乃移大營內牧,俺答駐右衛城西南,黃台吉

駐東南, 脫脫駐西北, 各去城三舍許, 由是內外斷

絕。 」 [ 4]( 卷458,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壬辰) 直至 1558 年( 嘉靖三十

七年) 四月才解圍而去。嘉靖中後期, 阿勒坦汗連

年進攻明朝,在這些軍事行動中, 應該都有恰台吉

的參與,但囿於史籍記載不詳,我們無法一一指出。

( 二) 擔任阿勒坦汗通貢使者

「庚戌之變」 后, 阿勒坦汗數次派遣使臣前往

明朝宣府鎮邊堡求貢, 但明朝始終未予答應。至

1551 年( 嘉靖三十年) 三月, 阿勒坦汗又派其心腹

義子恰台吉親自前往宣府鎮寧遠堡( 今河北宣化

北境) 「求通貢市」 。「其子脫脫復率十餘騎詣宣府

寧遠堡暗門, 呼通事出, 攢刀為誓, 求通貢市, 贈通

事馬二匹,留真夷虎剌記等四人為質而去。未幾,

復 縛 我 叛 卒 朱 錦、 李 寶 以 示 誠

懇。 」 [ 4]( 卷371,嘉靖三十年三月壬辰) 為表示誠意, 恰台吉不僅

按照蒙古族傳統習俗攢刀為誓,還贈送明朝翻譯人

員馬匹,並留蒙古人虎剌記等四人為質, 之後又將

明朝叛逃到蒙古的兩名士兵縛送給明朝,從而博得

了明朝邊將的信任和肯定。隨後,明朝宣大督撫上

疏朝廷,報告恰台吉代表阿勒坦汗求貢的情形, 認

為其態度誠懇, 應予答應。明廷經過反覆爭論, 最

后明世宗勉強同意開設馬市,命兵部侍郎史道前往

宣大主持開設馬市事宜。應該說,在促成宣大馬市

的過程中,恰台吉的通使之功不可不提。

恰台吉第一個得到明朝同意開馬市的消息。

《萬曆武功錄》 記載了他聽到消息時, 十分激動而

又猶疑不信的情形: 「脫脫乃目笑嗷眺, 旋自疑, 弗

信。諜者具以實告, 脫脫對曰: 『第恐若誘我, 我阿

答第一至暗門, 若必襲而禽矣。 』 道廼復遣偏將軍

徐洪、 劉潭至寧虜堡, 明示以丹青之信。脫脫始躬

帥二百餘騎到塞, 塞上指天日以為誓, 誓毋復犯漢

塞……脫脫即遣丫頭智、 頂拾卜、 紐的害、 元嗑赤往

雲中,居二三日,還報俺答,期二十五日至鎮羌堡關

市下。 」 [ 5]( 卷8 《俺答列傳下》 ) 關於這次阿勒坦汗與恰台吉

參加馬市的具體情節在史道五月上奏的《接報馬

市事完疏》 中也有詳細敘述: 「 ( 四月) 二十一日, 俺

答自豐州城至會寧灣脫脫帳房居住……至二十四

日,俺答率脫脫等各頭領及散眾達虜,約有萬餘人,

皆於壕外遠向東南原設黃幃香案處所瞻望叩頭,臣

等量以酒食犒賞。至二十五日早,俺答進獻達馬九

匹,方將虜眾馬匹以次牽賣。 」 [ 11]( 卷166 《史督撫奏議》 P. 1694)

馬市交易四日, 共易馬二千七百餘匹。互市完畢,

明朝對阿勒坦汗、 恰台吉等人進行了賞賜。

( 三) 執送板升漢人

嘉靖三十年馬市期間,逃往板升的白蓮教徒蕭

芹、 喬源等人擔心阿勒坦汗與明朝實現和平互市對

其不利,千方百計哄誘阿勒坦汗及其左右, 蓄意破

壞馬市。史道遣使前去責問,「脫脫既見漢使, 愧,

即偕往俺答所」 , 明朝使者走時恰台吉送至五里

許,說阿勒坦汗是為蕭芹等人誘騙, 並提醒要防備

蒙古零騎從間道入邊[ 12] 。在蕭芹的執意要求下,

阿勒坦汗派騎兵三百隨蕭芹至大同破虜堡( 今大

同市北境) 試其喝城, 「芹至牆下, 喝, 喝如此者三

日 夜, 聲 已 盡 失, 不 能 語, 而 牆 竟 不 少 崩

也」 [ 5]( 卷8 《俺答列傳下》 ) 。明朝提出引渡蕭芹、 喬源的要

求,派在大同馬市中與阿勒坦汗、 恰台吉相熟識的

35

劉潭前去交涉,劉潭先會見了恰台吉、 丫頭智,之後

「脫脫即引見俺答, 皆言此來非己意……已, 潭益

薄責脫脫,又行賂,賂縛叛乃歸」 [ 5]( 卷8 《俺答列傳下) 。恰

台吉本來「惡其敗漢約」 , 曾「怒罵, 盡奪其馬與

衣」 ,於是請示阿勒坦汗后, 「七月三日, 脫脫偽使

芹入市,甲興於側, 擒芹黨數十人」 [ 12] 。蕭芹等人

被引渡給明朝, 明朝賞賜了阿勒坦汗和恰台吉、 丫

頭智二人[ 4]( 卷375嘉靖三十年七月癸巳) 。

1570 年( 隆慶四年) , 恰台吉又積极參与執送

趙全等人。1570 年( 隆慶四年) 九月, 阿勒坦汗愛

孫把漢那吉( Baγ - a a ˇci,意為小孫子) 因家庭糾紛

憤而降明。事件發生后,明朝與阿勒坦汗經過多番

交涉,最終達成協議, 阿勒坦汗同意先將板升漢人

頭目趙全等人執送明廷,然後明朝將把漢那吉送還

阿勒坦汗。十一月,恰台吉和阿勒坦汗另一親信五

奴柱奉命一起抓捕了趙全等人, 「五奴柱、 恰台吉

將全等八人盡執之,周元聞變,先服毒死,張彥文已

先羈留矣。時十一月十九日也。 」 [ 13] 趙全等隨即被

遣送明朝大同鎮,明宣大督撫隨後派人將把漢那吉

送出邊境, 阿勒坦汗祖孫重逢。至此, 隆慶和議第

一階段交換人質的內容圓滿完成,這為明蒙進入第

二階段封貢互市談判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其

后,雙方就明蒙通貢互市進行商討。1571 年( 隆慶

五年) 三月, 明穆宗下詔封阿勒坦汗為順義王, 另

授其兄弟子侄等 65 人以都督、 指揮、 千戶、 百戶等

官職,其中恰台吉被授以百戶官職, 同時確定了通

貢互市各項條款。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俺答封

貢」 。1571 年六月, 貢市結束后, 為表示維護封貢

協議的誠意,阿勒坦汗又讓恰台吉執送趙全的下屬

趙宗山等板升漢人, 「順義王俺答使恰台吉、 打兒

漢,執趙全餘黨趙宗山、 穆教清、 張永寶、 孫大臣,及

妖人李孟陽等來獻, 先後十三人。上嘉俺答誠順,

命賞銀三十兩,彩幣四表裡, 恰台吉等各十兩一表

里。 」 [ 14]( 卷58隆慶五年六月丙辰)

嘉隆年間,板升漢人頭目不斷挑唆引導蒙古進

攻明朝,成為明蒙關係交惡的推波助瀾者, 因此板

升漢人頭目被引渡明朝,某種意義說是消除了明蒙

和平往來關係的隱患。而恰台吉之所以積极參与

執送板升漢人頭目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由於趙全

等人勢力的壯大不僅威脅到恰台吉等阿勒坦汗親

信貴族的地位, 而且直接分割了其經濟利益, 因此

自然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 ( 哈) [ 恰] 台吉、 五奴

柱故俺答親臣,自全等信任,二十餘年反居其下,心

悁悁不平, 多為我耳目。全等被執, 遂掠其有而分

焉」 [ 15] 。另一方面, 作為阿勒坦汗心腹義子, 恰台

吉不僅親眼目睹了阿勒坦汗艱辛的求貢歷程,而且

親自擔任使臣, 身任其事, 因此深知明蒙實現和平

之不易,為此他願意參與執送板升漢人頭目, 以促

成和維護明蒙和平關係。

( 四) 主持蒙古互市事宜

早在嘉靖三十年馬市期間,恰台吉就協助阿勒

坦汗約束部眾,維持互市秩序。「俺答封貢」 后, 以

阿勒坦汗為首的右翼蒙古各部與明朝在宣大山西

及陝西四鎮沿邊地區廣泛開展馬市貿易,恰台吉遂

被阿勒坦汗委以主市之責。

《撫夷紀略》 記載, 1580 年( 萬曆八年) 五月,

鄭洛接到殺胡堡守備何山報告,恰台吉即將東行去

給土蠻汗做女婿。出於分化蒙古勢力的策略,鄭洛

力勸恰台吉不要前往, 為此曉以利害, 提出十個

「不利」 。其中說道: 「常年你管市, 得利多, 眾酋眼

熱你, 哄你東去, 你去後市利屬別人, 不利三; 中國

敬你, 厚賞你, 專為你主張開市事, 今你去即開市,

開市另有人主張, 你將十年辛苦讓與人, 明年開市

即不用爾, 不利四……土蠻將少女與你五十老年

漢,為你主市事, 假此來賣馬, 求開市, 不知若所為

朝廷決不準土蠻市, 連順義市亦不開, 不利六……

是事也,土蠻實利恰酋為西虜用事者, 故結之親為

勾引賣馬計。 」 [ 10 ]( 《陽和紀》 ) 也就是說從 1571 年( 隆

慶五年) 「俺答封貢」 至 1580 年( 萬曆八年) 恰台吉

一直在主持土默特部與明朝的互市事宜。而土蠻

汗招恰台吉為婿也主要是因其主持明蒙互市事宜,

「為西虜用事者」 ,可幫助他與明朝進行貿易。

在阿勒坦汗西行迎佛期間,恰台吉受命管理部

落,組織各部與明朝進行通貢互市。1577 年( 萬曆

五年) 秋, 阿勒坦汗西行迎佛前夕, 特意遣使與大

同巡撫鄭洛磋商有關事宜,鄭洛明確要求阿勒坦汗

留下恰台吉等數人主持互市: 「我想來, 王要往西

看活佛是好心, 難留你, 但你去, 須留恰台吉、 宰牙

氣、 扯力艮台吉、 土骨赤、 計龍等好頭目,鈐束夷人,

無生事騷擾。 」 [ 10 ]( 《雲中紀》 ) 阿勒坦汗同意了鄭洛的要

求,「即遣恰台吉、 宰牙赤、 公實、 把實、 吉等守市。

因巡檄塞上,敢背約盜邊者, 罰如[ 打] 剌明安例」 。

「先是,答往西海迎佛, 而以貢故, 晉兀慎台吉、 恰

台吉等經紀其事。 」 [ 5]( 卷8 《俺答列傳下》 ) 1578 年( 萬曆六

年) 七、 八月, 土默特、 哈剌慎各部依例進馬互市,

「皆如初」 [ 5]( 卷8 《俺答列傳下》 ) 。期間, 恰台吉曾因與明

朝殺胡堡守備何山產生矛盾,向鄭洛提出撤換何山

的要求,「順義西迎佛, 所遺部落惟恰管, 今受守備

45

氣,難管事, 故來告太師」 , 后經鄭洛調停雙方和

解[ 10 ]( 《雲中紀》 ) 。阿勒坦汗回來后, 「其十一月, 俺答

還至大板升,燕恰台吉」 [ 5]( 卷8 《俺答列傳下) , 這應是犒勞

恰台吉管束部落、 主持貢市之功。而鄭洛在給阿勒

坦汗的信中也談到: 「王留下恰台吉、 扯布、 土骨

赤、 計龍等眾好頭目,二年以來眾達子都守王規,市

貢安穩,是王功。 」 [ 10 ]( 《陽和紀》 ) 在讚譽阿勒坦汗的同

時,肯定了恰台吉等人的守市之功。為維護封貢互

市,恰台吉還積極協助阿勒坦汗按照所頒布的互市

法規罰治違規的蒙古人眾[ 10] 。此外恰台吉還充當

阿勒坦汗與明朝邊臣之間關係調解者[ 10 ]( 《陽和紀》 ) 。

鄭洛對恰台吉維護明蒙和平貢市關係的作用

和貢獻曾給予了積極評價, 「恰酋者順義中軍, 甚

親信, 且秉公直有力氣, 為群酋所服, 於貢市獨有

裨。 」 [ 10 ]( 《雲中紀》 ) 鑒於恰台吉為蒙明和平做出的貢

獻, 1573 年 ( 萬 歷 元 年 ) , 被 加 升 為 千

戶[ 8]( 卷2 《封貢考》 ) ; 1576 年( 萬曆四年) 九月, 又被遷為

指揮僉事,這在非阿勒坦汗子孫中是沒有的, 顯然

是 對 恰 台 吉 主 持 維 護 蒙 明 貢 市 的 嘉

獎[ 5]( 卷8 《俺答列傳下) 。

三、 擔任蒙古迎佛使臣

恰台吉曾兩次任使臣赴藏迎請三世達賴喇嘛。

「俺答封貢」 后, 阿勒坦汗開始致力於引進弘

揚喇嘛教。他接受阿興喇嘛的建議,派達雲恰等人

前往西藏迎請索南嘉措。如前所述, 達雲恰( 意為

大元侍衛) 就是恰台吉。《阿勒坦汗傳》 記載: 「可

汗為首全體諾延與官員,依遵喇嘛之言迎請達賴喇

嘛行善於孟克地方,派思達隴囊素、 威正宰桑、 達雲

恰、 本寶善丁等, 於青狗年攜帶令旨贄儀前往……

遵勝者博格多汗之命趲行無誤,迅速抵達常青之海

察卜齊雅勒地方, 尤遵可汗之旨督理三國建成寺

廟,一無延誤行程十月抵達孟克地方。 」 [ 1]( PP. 94 ~ 96)

據此,達雲恰等人於 1574 年( 萬曆二年) 奉命赴藏

迎請索南嘉措,他們先到達青海湖畔的恰布恰, 在

此停留,督理興建寺廟, 即恰布恰廟, 明朝賜名「仰

華寺」 ; 之後前往西藏見到索南嘉措, 轉達了阿勒

坦汗的邀請。索南嘉措接受了邀請,並和達雲恰等

蒙古使者討論了在青海湖畔舉行會晤的具體事宜。

1576 年( 萬曆四年) 五月,達雲恰等啟程返回蒙古,

向阿勒坦汗報告了西藏之行的情況。1576 年十一

月,阿勒坦汗再次派達雲恰等人攜帶更多的布施趕

赴西藏,向索南嘉措報告他將如期在牛年( 1577,

萬曆五年) 動身前往恰布恰廟。達雲恰等於 1577

年六月到達西藏。索南嘉措讓達雲恰等人回去告

訴阿勒坦汗雙方會面的確切日期是戊寅年( 1578,

萬曆六年) 五月十五日。阿勒坦汗在與明朝協調

好后, 1577 年閏八月貢市完畢后率眾西行。十一

月,索南嘉措也啟程前往青海。雙方於 1578 年五

月十五日( 6 月 19 日) 在恰布恰廟舉行了歷史性的

會晤。恰台吉沒有隨阿勒坦汗在青海停留,而是返

回土默特主持貢市。

在恰布恰廟會上, 三世達賴喇嘛賜予恰台吉

「奧仁唐噶里克達雲恰」 稱號: 「謂其迎請真識一切

呼圖克圖達賴為首僧眾, 迎請佛經甘珠爾、 丹珠爾

效力於宗教,賜薩爾瑪尼以奧仁唐噶里克達雲恰之

號使為岱達爾罕。 」 [ 1]( P. 121) 薩爾瑪尼應是恰台吉的

又 一 個 名 字, 「奧 仁 唐 噶 里 達 雲 恰 」( Uran

tangγariγdayun qiy - a) 意為「善說巧誓之達雲恰」 ,

這是三世達賴對達雲恰,即恰台吉在溝通蒙藏關係

中做出卓越貢獻的極大肯定。「岱達爾罕」 ( dai

darqan) 即「大達爾罕」 , 達爾罕是因功勞而享有不

承擔賦役、 九次犯罪不罰等特權的蒙古人的稱號。

四、 處理土默特部內部事務

阿勒坦汗去世后, 恰台吉仍然是土默特部的

「用事者」 ,對土默特部的事務有重要影響力, 《撫

夷紀略》 中記載的三娘子和恰台吉二人一起出面

處理海賴事件便是很好的證明[ 10 ]( 《陽和紀》 ) 。而在其

後土默特萬戶的政治危機中,恰台吉正是利用其影

響力努力使危機化解。

1583 年( 萬曆十一年) ,因爭奪把漢那吉遺眾,

土默特萬戶內部發生了嚴重政治危機。作為阿勒

坦汗愛孫,把漢那吉領有強大的蒙郭勒津部, 還擁

有富庶的板升部眾。1583 年( 萬曆十一年) 四月,

把漢那吉因射獵墮馬而死,所遺部眾歸屬於其妻大

成比妓及冷克木、 不速布兩子。三娘子趁機為自己

的兒子爭奪把漢那吉的財產,謀求讓不他失禮娶大

成比妓為妻,「果爾, 則我可因而得諸部落, 我益強

盛矣」 [ 5]( 卷8 《扯力克傳》 ) 。恰台吉出於保護把漢那吉遺

孀幼子的利益, 堅決反對, 「弗欲與」 , 由此雙方發

生了「大板升之戰」 [ 16] 。是年九月, 三娘子派兵與

恰台吉「大戰於板升」 [ 5]( 卷9 《三娘子列傳》 ) , 雙方互有損

傷,之後,「三娘子必欲盡得板升, 而恰台吉又不肯

秋毫有所予」 ,雙方寸步不讓。正當彼此相持不下

之時,辛愛長子扯力克( ˇcürüke) 「陰與恰台吉謀, 謀

55

以為己地也」 。在恰台吉的幫助下,1584 年( 萬曆

十二 年 ) 五 月 十 一 日, 扯 力 克 與 大 成 比 妓 成

婚[ 5]( 卷8 《扯力克傳》 ) 。三娘子又與扯力克形成尖銳對

立。1585 年( 萬曆十三年) 十二月, 順義王辛愛病

死,按照嫡長子嗣位的慣例, 土默特汗和順義王之

位非扯力克莫屬。但「是時, 三娘子匿王篆及兵

符, 欲以私其所愛子, 而扯力克從中睥睨, 益鞅鞅,

與三娘子不相能」 [ 5]( 卷8 《扯力克傳》 ) 。在明朝和達賴喇

嘛的介入和影響下, 各方經過反覆協商, 最終三娘

子再嫁扯力克,大成比妓改嫁不他失禮, 大板升之

戰得以結束。1587 年( 萬曆十五年) 三月, 右翼蒙

古各部首領 280 餘人向明朝聯名具保,要求准許扯

力克襲封順義王,很快獲得明廷批准。恰台吉的名

字也在 280 餘人的名單之中。扯力克最終襲封順

義王,使土默特政治危機得以化解。這一過程中,

恰台吉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由於恰台吉的反

對,三娘子沒能順利實施她的計劃, 最後不得不訴

諸武力,與恰台吉兵戎相見; 因為得到了恰台吉的

支持,之後捲入爭奪的扯力克得以順利與大成比妓

成婚; 而最後扯力克襲封、 問題圓滿解決當也離不

開恰台吉的周旋。

自 1587 年後直到 1591 年( 萬曆十九年) 去世,

恰台吉名字再沒有出現在史料記載當中。或許這

幾年間,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撰寫後來《阿勒坦

汗傳》 據以成書的著作上。佚名《阿勒坦汗傳》 書

末有這樣的記載: 「大聖阿勒坦汗之聲名我略有所

聞,為廣泛傳乏揚其光榮故事, 我仿照奧仁唐噶里

克達雲恰之書寫成此傳。 」 [ 1]( P. 181) 據此, 學者們認

為該書是以恰台吉著書為底本寫成的。也就是說,

恰台吉應是《阿勒坦汗傳》 最初的作者。恰台吉原

書已失傳,《阿勒坦汗傳》 這部由土默特蒙古人自

己撰寫的極為珍貴的史書, 有幸流傳到今天, 成為

我們研究阿勒坦汗、 恰台吉等人不可或缺的史料。

蕭大亨《北虜世系》 恰台吉名下注云: 「授指揮

僉事,系俺答義子, 在山西偏關邊外二百餘里妥妥

城住牧。 」 [ 6 ]( 《北虜世系》 ) 偏關即今山西忻州市偏關縣。

距偏關二百餘里、 距右衛約一百里的妥妥城, 即明

東勝衛舊址一帶,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城

關,妥妥、 脫脫、 托克托三者為同名異譯, 今托克托

縣之得名,是因為脫脫— ——恰台吉曾經駐牧於此。

「恰台吉脫脫的名字被當作地名延續了四百多年,

可謂是對這位歷史人物的珍貴紀念。 」 [ 17]

[ 參考文獻]

[ 1] 珠榮嘎. 阿勒坦汗傳[ M] . 呼和浩特: 內蒙古人民出版

社,1990.

[ 2] 烏蘭.《蒙古源流》 研究[ M] . 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0.

[ 3] 吉田順一,等.《ァルタン = ハ—ン伝》 訳注[ M] . 東京:

風間書房,1998.

[ 4] 明世宗實錄[ Z] . 台北: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影印本,1962.

[ 5] 瞿九思. 萬曆武功錄[ Z] . 薄音湖. 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匯

編( 第 4 輯) [ Z] . 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

[ 6] 蕭大亨. 北虜風俗[ Z] . 薄音湖, 王雄. 明代蒙古漢籍史

料彙編( 第 2 輯) [ Z] . 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6.

[ 7] 曾國荃,等. ( 光緒) 山西通志[ Z]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