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齊物論》中說大道如海

莊子在《齊物論》中說:「古時候的人,他們所知的抵達頂點了。抵達什麼樣的頂點呢?有些人認為根本不曾有萬物存在(未始有物),這是到了頂點,到了盡頭,無法增加一分了。其次,有些人認為有萬物存在,但是萬物之間未曾區分。再其次,有些人認為萬物之間有區分,但是未曾有是非的爭論。是非一旦彰顯,就造成道的虧損。」

我們一般人不是處在爭論是非的層次嗎?因此,若想抵達最高智慧,應當努力做到:一、超越是非的爭論;二、超越萬物之間的區分;三、超越對萬物存在的肯定。既然萬物一直在變化之中,我們確實應該認真思索:萬物真的存在嗎?如果真的領悟「未始有物」,根本不曾有萬物存在,那麼我們就抵達最高智慧,可以合乎莊子的期許了。

Advertisements

但是這到底在說什麼?可以這樣解釋:萬物的存在是暫時的,一直在變化中的,它在出現之前與結束之後,其實並不存在。因此,從永恆的眼光看來,無一物真正存在。明白這一點,才有可能覺悟,原來真正存在的一向只是一個「道」而已。

沒有經過這種否定萬物的思考過程,就無法領悟道是什麼。讓虛無的歸於虛無,才有可能呈現真實。

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在面對萬物時,要詢問:「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意思是:萬物之「有」,實在讓人驚訝;萬物之「無」,才是合理現象。為了釐清萬物之「有」是怎麼回事,哲學家前仆後繼,而最後的心得是:為了說明這樣的存在,必須找到它的起源與歸宿。在莊子看來,這兒所說的正是「道」。莊子肯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能夠由「未始有物」推展到「萬物皆美」,關鍵在於能夠悟道。

Advertisements

人的一生有如一滴水,從飽滿豐潤逐漸蒸發殆盡,因此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如何讓一滴水不要乾涸?」答案只有一個:「把它丟到大海里去。」大海所象徵的正是「道」。人若回到道中,不僅所見無一不美,自身也將得到真正的保全。莊子在《庚桑楚》篇中說:「誰能了解有、無、死、生本來是一體的,我就與他做朋友。」我們不妨以此自許,希望能與莊子「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