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精不精緻,看鞋子就知道了

一個人的鞋子會暴露她的生活層次,因為真正的精緻都在看不到的地方。

現代人對精緻生活的理解,都存在誤解:

認為精緻的生活,就是在朋友圈裡分享自己買了什麼名牌,去了什麼景點,一定要借著各種機會告訴別人,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過得多麼好。

在別人的眼裡過得光鮮亮麗,自己的日子卻活不出一點煙火氣。

所謂精緻女孩,是指隨時隨地都很方便脫下鞋子的女孩。因為有好多人,外表穿的光鮮,鞋子里卻藏著種種不堪。

藏在濾鏡下的是生活的苟且

日本有一位擁有25萬粉絲的網紅—西上真奈美,她擁有一雙人人羨慕的大長腿,職業是走秀的模特。

同諸多網紅一樣,她每天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女神」的精緻日常:曬美照、吃美食、逗寵物、和男友出遊、與朋友聚會,簡直就是羨煞旁人的人生贏家。

之前,她上了一檔日本的綜藝節目,節目組跟拍了她的一天,現實與ins的反差比卸妝前後還大。

中午去一家咖啡廳吃飯,點了兩人份的蔬菜沙拉,拍完照后開始修圖發ins。結果節目組等來等去也沒見到第二個人,也沒見她開吃。

「雖然每次都只有我一個人吃飯,但是我總是點兩份餐,因為模特網紅就應該去和朋友一起吃飯才對。」

「我其實特別討厭蔬菜,基本上不會主動去吃,但是因為蔬菜拍起來特別好看,所以我只能硬著頭皮點。」

隨後她去了日本原宿聖瓦倫教堂的心牆,這是一個現在日本年輕女孩趨之若鶩的拍照聖地。因為這個地方只適合兩個人拍照,她只能在路上隨機攔下路人請求幫忙。

被拒絕很多次之後,終於找到了兩個願意的女生,一個合照一個拍照。於是ins上又多了一張和「好友」出遊的照片。

最後,節目組去了她家,這個屋子比我小區樓下垃圾角都驚悚。

「我因為有潔癖,所以不捨得扔所有東西。」我頓時覺得真正有潔癖的人是多麼可愛。

為了騰出一塊拍照時背景乾淨的地,像愚公移山一樣收拾了二十分鐘,空出一隅,於是又有了條ins:「和大學的朋友們開了派對,感覺家裡很熱鬧~」

到這我們能夠發現,在光鮮明亮的濾鏡下,藏住的是一個高傲、懶惰、孤獨並且可憐的女生。

我們總以為別人的眼光能讓我們過得很好,但是在別人短暫的讚揚羨慕后,轉過身去,我們需要承擔更多的苟且與卑微。

別人的目光不是空氣,充其量只能算是香水。當我們漸漸離不開它后,像呼吸空氣一樣聞著香水的時候,我們離危險也就不遠了。

儀式感不是浮於表面的形式

關於精緻,網上有段很火的話。

「對於精緻另一種誤解是把精緻理解為有錢才能擁有的生活。想養條狗,等我有錢了買金毛;想健身,等我有錢了再去健身房;我們最喜歡把想做的事情,拖到等我有錢以後……」

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品質的生活,從來不是金錢決定的》中,對生活品質和金錢的關係的闡述一針見血。

「生活品質是一種求好的精神,是在一個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最好的風格與方式」。

生活中讓人反感的不是「儀式」這件事,是千篇一律的「霸屏儀式感」,不帶真心的「盲從儀式感」以及重在裝逼的「LOGO儀式感」。

演員靳東是一個喜歡用繁體字寫微博的人,且每條微博都會配上很多富有文藝氣息的文字。然而由於一些低級錯誤,他經常被網友打臉。

今年八月,一家雜誌對於作為封面人物的靳東做了專訪。其中他介紹為了演好外科醫生,每晚會在臨睡前學一些外科知識,並讀了「諾貝爾數學獎」得主的幾篇小文章。

然而不幸的是,據說是由於諾貝爾被一個數學家戴了綠帽,所以老爺子一氣之下不設數學獎。這有可能是個段子,然而諾貝爾沒有數學獎卻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

無獨有偶,某雜誌在其刊物中的《靳東:「老幹部」的自我修養》一文中最後就提到:「在這個年代堅持用繁體字普及節氣知識確實難得,只是如果能先把成語『亘古不變』念對就更好了。」

下面這條微博乍一眼看上去非常尋常,但是仔細一看,「茅盾」成「矛盾」有種「李鬼」和「李逵」的感覺,實在是個大車禍現場。

儀式感其實不一定要是高格調,小眾的活動,如果對於這些東西其實只是略知一二,那最好不要輕易嘗試,最怕「儀式感」變成愛裝逼的人又一個新詞。

電影《小王子》里,小狐狸對小王子說了這麼一段話:

「如果你說你下午四點鐘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

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

「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儀式感像一種規矩又勝於規矩。

心理學中有一種錨定效應:當因事物的不確定性而產生恐懼時,可以通過一段預測、設想的過程來降低內心的不安。

儀式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心理錨定,給人以確定感和秩序感。

優秀的運動員在比賽前調整心態時,都會做固定的動作。如已經擁有13座大滿貫賽金杯的納達爾,在比賽時會有一些習慣動作,例如:整齊擺放水瓶、同時瓶子的標籤必須面對他即將使用的那一側場地。

這種習慣就像肌肉記憶,能迅速幫助運動員把精神和心理狀態調到最佳預設。

生活的儀式是內心與世界之間的一道門,帶來的自我暗示讓人更專註認真,也更能體味日常中的趣味與美好。

真正的儀式感,不該只浮於表面形式,是從內心對美好生活的真誠嚮往。

真切地把你的內心世界展現在現實生活中,而不是膚淺地把朋友圈打造得光鮮亮麗。

一萬雙高跟鞋也拯救不了平庸的心

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是一個人最強大的底氣。

買名牌包、名牌衣服,或者其他奢侈品,為了這些東西,多少人不惜以裸條的形式去借錢,似乎擁有了這些東西,就能讓自己看起來更高貴一點,卻絲毫不考慮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當用一雙鞋就能決定自己價值的時候,人就已經完了。

人真正需要的不全是物質的堆砌,還有心靈上的自信。

美劇《慾望都市》里,Samantha提出要Carrie陪她去買假包,反正單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來區別,但Carrie拒絕了。

後來,Samantha挎著那隻假包去參加聚會,不幸被人識破,於是保安把她給轟了出去。

裝點門面,讓自己看起來有錢,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事。

但太過強調金錢的作用,就是一種自我矮化的絕症。

「當一件名牌衣服就能決定你神態的時候,你就已經完了。

你生命的質量和光輝是來自內心對自己的肯定,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某種東西。」

能真正使人快樂的,是一份對自己的肯定和悅納。

精緻的不是物質,而是氣質

錢鍾書先生的一句話,道出了「精緻生活」的本意。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現象: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髒中。

由小家及大家,一個成功的企業,往往窗明几淨;反之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一定有骯髒的角落。

於是摸索出這樣一個結論:「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

比起精緻的妝容或展現給外界的高雅的生活,衛生間是一個相對隱秘且沒有人會來檢查的場所。

一個把衛生間打理得一塵不染,潔凈芳香的人,一定是對生活有著較高追求的人。

她的卧室、書房以及她居住過的角角落落,也必定是整潔無塵、讓人心曠神怡的。

有一個經典的電影叫《聞香識女人》,它點出了一個欣賞女人的有趣角度。

愛乾淨的女人,即使沒噴香水,也能給人一種清香感。

正如清新的空氣本無味道,但是因為這久違的爽朗,讓心情愉悅的人嗅到了美好的芬芳。

愛乾淨的女人,總是自帶雅緻的芬芳。

有位作家如此描述小嬌妻:「餐桌上杯盤狼藉,啃過的地瓜、咬過的燒餅、不知放了幾天沒有刷洗的碗碟……

還有兩雙襪子橫七豎八地躺在殘羹剩飯之間,難捨難離、情意綿綿;穿過的乳罩搭在了餐椅上,左右兩個半球默默相覷,彼此估量著對方汗漬的含量;

床上的棉被沒有收起來,枕頭、枕巾、背心、褲頭、襯衣一團一團地簇擁著……我目瞪口呆地望著這離開只有十幾天的家,真不知如何是好。」

現在很多女孩,也許表面活得光鮮亮麗,其實背地裡連襪子都不洗。

曾經的室友床單半年不洗不換,黑到發亮。

被窩裡一堆零食碎屑,枕頭底下可能還藏著沒洗過的襪子、甚至還有髒了的姨媽巾……

很多愛打扮的女生總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高跟鞋、平底鞋、運動鞋、帆布鞋……然而要把它們分門別類整理,卻是一件麻煩事。

於是就乾脆隨便扔在床下地上,美名其曰:「找起來方便」。

有些女生買衣服買鞋子很少是生活需要,大多數是為了塑造一個姣好的形象。

其實從這個意義上說,買一雙鞋不如買一個鞋櫃,買一件衣服不如耐心洗刷一件大衣。

日本生活美學家松浦彌太郎說過:「最好的用錢之道,是把錢用在豐富個人體驗和感受上。」

當實在忍不住想要剁手時,不妨收拾下屋子,把自己的衣服好好整理整理。讓整個家變得煥然一新的同時,身上也會出現仙女般出塵的氣質。

你總是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卻不知一件熨帖的風衣能比一條滿是摺痕的裙子增加多少印象分。

你總是咬牙買著昂貴的香水,卻不知剛剛梳洗完散發著清香的頭髮能給男士帶來多少回憶青春的遐想。

真正的精緻在於細微之處,真正的層次也區分在這一絲一毫之間。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