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中藥注射液的不良反應

【導致不良反應的因素】個體因素1.從性別和年齡來說,女性比男性不良反應發生率略高。尤其是新生兒、嬰幼兒各系統器官功能不健全,易發生不良反應。老年人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青年人高,從生理特點看,老年人各勝器功能開始減退,藥物代謝的速率減慢,並用藥物較多,易發生不良反應。2.高敏人群:中藥含有蛋白質等成分可致過敏反應。少數過敏體質的患者使用中藥注射液后易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死亡。故用藥前應仔細詢問患者過敏反應史。

【缺乏臨床辨證】臨床不按照中醫理論辨證用藥,而是將中藥的功能、主治生搬硬套於西醫的疾病診斷和癥狀表現,造成不合理用藥。中藥注射液的治療更強調個體差異,同是手術后的患者,是否都需要使用補益類中藥注射液? 即使是需要,還有補血、補氣或氣血雙補之分。不辨虛實地使用補益葯,既達不到促進患者機體康復的目的,還造成治療費用過高,以及使不良反應增加。

Advertisements

【輸注速度過快】,用藥劑量過大中藥注射液輸注速度應控制<40滴/分,活血通脈類的注射液更應減緩滴速。輸注速度80~90滴/分時致死率增加,輸注速度過快是其原因之一。輸注速度過快或藥物濃度過高還可導致胃腸道刺激反應。活血化瘀注射液對血管刺激性較大,易致靜脈炎,表現為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紅腫和血管變硬。所有藥液靜滴速度過快,均可引起血容量增多,致心臟負荷過重。臨床用藥輸注速度差異較大,建議在靜脈輸注中藥注射液時,應根據患者年齡、病情、藥物性質等調節滴速,老年人、兒童、心功能不全者滴速宜慢,並加強輸液過程中的巡視監護。不區分患者年齡、心腎功能等差異,一律高劑量起始用藥,是引起不良反應的又一因素。使用中藥注射液應根據患者年齡、病情、體征等從低劑量開始,緩慢滴入,1個療程不宜>2周,使用同時應進行安全性監測。

Advertisements

【反覆用藥】藥物進入體內后,某些大分子物質可作為半抗原與血漿蛋白結合成更大分子的複合物而引起過敏反應。反覆用藥使致敏的機會大大增加,從而使不良反應顯著增多,故在短期內不應頻繁用藥。

【多葯合用】往往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升。因為聯合用藥既可因化學性質的變化導致藥物成分、PH值等改變而使微粒數增加,微粒進入血管后,引起局部栓塞性損傷和壞死如肉芽腫、微血管阻塞、炎症反應等。中藥注射液所含成分複雜,多為大分子有機物,與0.9%氯化鈉注射液配伍可因鹽析作用而使中藥注射液中的多種成分產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輸液反應的發生。此外,多葯合用也會發生藥效學或葯動學的改變而發生不良反應。

【藥物因素】1.藥理作用:中藥注射液多為復方製劑,成分複雜,大部分產品是中藥材綜合成分的提取物,其中未知的非定量成分佔相當比例,如蛋白質、鞣質、不溶性微粒等。中藥注射液發生不良反應頻率最高的是過敏反應,尤其是靜脈注射液,主要是由於中藥材所含的植物蛋白質或有機物在人體形成半抗原所致。2.製備工藝:中藥注射液常含有一些不溶、難溶性成分,配製時需添加賦形劑,如增溶劑、穩定劑等;因藥物本身的氧化、還原、分解、聚合等形成的雜質也能成為致敏原物質而發生變態反應。製劑的穩定性、刺激性、滲透壓、PH值等不符要求,也可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偽劣藥品】由於中藥注射劑的質量標準尚不完善,使偽劣藥品易於混雜,常引發嚴重的群發不良反應事件。

【自行盲目用藥】任何注射劑都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患者有個體差異,對某些患者有效的葯,對其他患者不一定適用,故不應根據他人經驗用藥。

【應對不良反應的措施】加強中藥注射液的質量控制中藥注射液關係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必

須重視質量規範的高標準、嚴要求。改進中藥注射液的生產工藝,提高藥物純度和質量標準,剔除無活性成分,為臨床用藥安全打好基礎。

【遵循中醫理論應用中藥注射液】中藥的應用應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不遵循中醫理論,隨意使用中藥注射液,不但起不到應有的療效,反而加劇不良反應的發生。

【注意用法用量】避免聯合用藥。中藥注射液使用時盡量稀釋后使用,滴速不宜過快,一般控制在15~30/分,滴速一般控制在15~30 滴。初次使用時,應盡量減慢滴速,並注意觀察。

【加強護理】根據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發生時間較早的特點,應密切注意輸液開始后前階段病人的情況,加以儘早發現不良反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