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授給孩子:成功者的思維模式

1、

這是一組真實的事例:

邁克爾·喬丹,不是天才,但絕對是體育史上最努力的運動員。如果一定要說他是天才,他也是「一個不斷想提高自己天賦的天才」。高中時,喬丹就被校隊淘汰了 。但被淘汰后的喬丹並沒有唉聲嘆氣,怨天尤人,而是照著母親說的做了,「每天早上在上課前抽空練習籃球。上大學后,他不斷彌補自己的弱點——放手動作、控球能力和投籃。他的教練對他遠超他人的努力深感驚訝。即使他後來功成名就——成為別人眼中的運動奇才,他仍然是最努力的。對於喬丹來說, 「堅韌的意志和決心比某些身體上的優勢更強有力」。

而另一位也是一位運動天才。他是比利·比恩。在高中二年級時,比恩就是籃球隊得分最高的球員,同時是橄欖球隊四分衛,也是棒球隊最棒的擊球員,在全美難度最高的一次聯盟賽中大幾率達到0.500.然而,每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比恩就會破壞身邊的物品。「這不僅僅是因為他不喜歡失敗,而且似乎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對失敗。」以致後來情況越來越糟,每一次上場都成為一場噩夢,對他來說,又是一次可能丟臉的機會,每一次擊球失敗,他就會崩潰。他最終沒有成為優秀的球員。但值得慶幸的是,他看到成為冠軍者的思維模式,他最終成為一名極為成功的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總經理。

Advertisements

為什麼喬丹天賦不是最好卻成為天才球員?而極高天賦的比恩,卻沒有成為天才球員?而且類似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例如達爾文和托爾斯泰在小時候被看做很普通的孩子;本·霍根,著名的高爾夫球運動員,童年時完全肢體不協調;攝影家辛迪·謝爾曼幾乎登上了評選20世紀足重要的藝術家的額全部榜單,卻沒有通過她接受的第一個攝影課程的考試;還有傑拉爾丁·佩奇,最著名的演員之一,曾經因為缺乏天賦而被建議放棄演員夢想。

這之間到底是什麼原因?具體看看喬丹與比恩兩者的遇到挫折或失敗的心理,就能看出差別:喬丹遭遇失敗,不是氣餒而是更為努力的練習突破自己;而比恩則是害怕失敗,無法面對失敗。對於這兩者所代表的某種現象,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偉克在《終身成長》一書指出,他們之間相差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對此,卡羅爾.德偉克認為,喬丹跟所有的成功者一樣,擁有一種能力——終身成長的能力,即從內心迸發的終身成長的需求與持續努力的意志。而這種能力與其思維模式有極大的關係——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Advertisements

2、

那麼兩種思維模式究竟意味著什麼?書中是這樣來闡述的: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這就是固定型的思維模式。比方說,如果你在某次測驗中,失敗一次,就會對自己有個固定的思維習慣:認為自己的水平就是這樣,很難再有所改變。「他們在工作中,甚至在個人關係中,時時刻刻都需要對自己的智力、個性以及特徵進行證明。每一個時刻,他們都在接受評估:會成功還是會失敗?我看上去是聰明還是愚蠢?會被接受還是被拒絕?看上去是成功則還是失敗者?」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基本能力是可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而不同,每個人都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而且這種「認為可以改變和成長」的心理,讓很多人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戰的時刻,依然可以茁壯成長。

這兩種思維模式,在平常生活中的於人的行為及影響的不同是非常明顯的。《終身成長》一書中舉了個這樣的例子:

你去上一門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課,而且你非常喜歡這門課,你的教授公布了其中考試成績,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回家的時候,你發現自己的車上貼了一張違章停車的罰單。你感到非常泄氣,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想要傾訴,但是卻沒有打通。

對此,固定思維方式的人大多反應如下:我的人生太可悲了;我是個失敗者『;這個世界跟我過不去;生活是不公平的,所有的努力是白費,也就是說他們因為一個分數、一張罰單、一同不順心的電話,就會陷入自憐、失敗的情緒當中;而成長型思維方式的人,則會想:我要更加努力、下次停車的時候我要更加小心一點,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朋友今天過得不開心。

可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容易產生挫敗感;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籤,或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們感到沮喪,他們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這個風險,直面挑戰,繼續奮鬥。

3、

如何你對號入座,認為是「固定思維模式」,也不要恐慌,因為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培養的。因為滅有會在某個時刻被正式宣告自己獲得了成型思維模式,而是通過一個過程,一步步接近成長思維模式。《終身成長》一書談到了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步驟:

第一步:接受。

接受這個事實:每個人都有一部分固定思維模式。首先,我們要去擁抱自己那部分固定思維模式,因為我們是正常人類。但接受,並不代表接受它高頻率出現的事實,以及接受它再出現時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第二步:觀察。

觀察什麼時候固定模式會佔先鋒,弄明白什麼引發了固定思維模式。是失敗?批評?任務的截止日期?還是別人的評價?這個時候,不要著急去評價,好好觀察。

第三步:命名。

去了解東固定型思維模式被激發後會發生什麼?這個人格是誰?他是如何讓我們思考、感受和採取行動的,又會給身邊的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第四步:教育。

知道了引發固定型號思維模式的誘因,也了解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也給它取了名字時刻提醒自己。這時要告訴自己,並要求它一起踏上旅程:我知道這可能會失敗,但是我願意試一試。你能不能對我有耐心一點。如此,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教他用不同的方法去想問題,帶她一起踏上通往思維模式的旅程。

第五步:設立目標

告訴自己,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在思考如何利用這些計劃的同時,制定一個計劃,並具體化計劃的每個部分,行動起來,尋找一切方法,將計劃付諸實踐並獲得成功。

當遇到阻礙和挫折時,指定一個新的計劃,並追問自己何時何地、用什麼方法去實行我的計劃,不管感覺有多差,都要去這樣做!

獲得成功后,別忘了問自己:要保持不斷成長,我還要做些什麼?

4、

可見,思維模式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也決定了其走向是成功還是失敗。

對於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孩子的思維模式。大多數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著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將它轉換成你傳達的信息。這個信息是你「你的能力是永恆不變的,我會評價你的能力」還是「你是可以發展的,我對你的發展很有興趣。」當然,優秀孩子的父母大多數是後者。

例如稱讚,父母稱讚孩子的智力,這傳遞的就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會容易讓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非常脆弱;相反,如果注意他們做事的方法——他們採用的策略、他們的努力和選擇,則是以及成長型思維模式。例如父母給孩子設立目標。父母會告訴孩子,擁有先天的才能並不是一個目標,拓展技能和知識儲備才是。

總而言之,不管是專業領域的成就、企業團體的成功、還是孩子的優秀,最後歸納起來,都決定於思維模式。成長型的思維,決定了其抗挫力、學習力等等。可以說,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具有這種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而最值得敲黑板提醒的是: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成長型思維模式去思考與行動、都是更優秀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