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很難治療,中醫是怎麼分析的

[概念]

哮是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為特徵的一個臨床常見癥狀。因為哮必兼喘,所以一般也稱為哮喘。

在歷代醫籍中,哮的名稱很多,《素問》中稱為"喘鳴",《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中,雲其"喉中水雞聲";《諸病源候論》則名為"呷嗽";直至元朱丹溪才明確稱之為"哮";以後則有哮喘,哮吼,吼喘等病名.

雖然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故哮與喘仍應區分。可參見

[鑒別]

常見證候

寒痰阻肺哮喘:屬冷哮範疇,遇寒而發,常表現為呼吸急促,喉中哮鳴,胸膈滿悶,痰白而粘,或清稀多沫,面色晦滯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白滑,脈象浮緊,或兼見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等表證。

熱痰阻肺哮喘:此證屬熱哮範疇,遇熱而發,其主要臨床表現有呼吸急促,喉中哮鳴,聲高氣粗,煩悶不安,痰黃稠粘,咳吐不爽,面紅自汗,口渴欲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兼見發熱,微惡風寒,頭痛等表證。

Advertisements

寒熱錯雜哮喘:表現為呼吸急促,喉中哮鳴,痰黃稠粘,或白粘難咯,胸悶心煩,兼見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舌苔黃白,脈浮緊而數。

陽虛痰阻哮喘:亦屬冷哮範疇,表現為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氣短難續,動則尤甚,面白汗出,形寒肢冷,舌質淡白胖嫩,或淡紫,脈沉弱無力。

陰虛痰阻哮喘:亦屬熱哮範疇,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喉中哮鳴,痰粘而少,形瘦咽干,虛煩盜汗,舌紅少津,舌苔薄黃,脈象細數。

鑒別分析

寒痰阻肺哮喘與熱痰阻肺哮喘:此二證在哮喘中最為常見。《證治匯補.哮病》謂:"哮為痰喘之久而常發者,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病。""膈有膠固之痰"為此二證之共同病機,但其痰的性質一寒一熱,迥然不同。寒痰阻肺哮喘,其痰色白而粘,或清稀多沫,而熱痰阻肺哮喘,其痰色黃稠粘,咳吐不爽。其次從全身癥狀來鑒別,寒痰阻肺哮喘出現面色晦滯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等寒象,兼表證以惡寒為主。而熱痰阻肺哮喘出現面紅自汗,口渴欲飲,舌紅苔黃等熱象,兼表證以發熱為主,而微惡風寒。前者治宜溫肺散寒,化痰止哮,方選小青龍湯化裁。後者治宜宣肺清熱,化痰止哮,可用越婢加半夏湯加減。

Advertisements

寒熱錯雜哮喘:此證由熱痰伏肺,或寒痰郁而化熱,內伏於肺,風寒之邪外束於表所致,俗稱"寒包火"。內有痰黃稠粘,或痰白粘難咯,胸中煩熱之痰熱證,外有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之表寒證,即表寒里熱證。宜以散寒清熱,宣肺化痰為治,可予定喘湯加減。

陽虛痰阻哮喘與陰虛痰阻哮喘:此二證均為虛中挾實,鑒別應以全身癥狀為重點。前者多見面白汗出,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氣短難續,動則尤甚,尿清便溏,舌質淡白胖嫩,或淡紫,脈沉弱無力等陽虛內寒之證。後者多見形瘦咽干,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午後顴紅,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等陰虛之證。陽虛者痰多色白清稀,陰虛者痰多色黃稠粘。前者治宜溫陽益氣,佐以降氣化痰,以金匱腎氣丸合三子養親湯加減治之。後者治宜養陰清熱,降氣化痰,方選麥門冬湯加味。

寒痰阻肺哮喘與陽虛痰阻哮喘:二者咯痰均見色白清稀,全身有明顯寒象,但一為實寒,一為虛寒,必須加以區別。寒痰阻肺哮喘,無明顯的氣虛表現,而陽虛痰阻哮喘,則有氣短難續,倦怠乏力,自汗,動則諸症加重,舌質淡胖,脈沉弱無力等氣虛的表現。

熱痰阻肺哮喘與陰虛痰阻哮喘:二者咯痰均見色黃粘稠,全身有明顯熱象,但一為實熱,一為虛熱,需要辨別。熱痰阻肺哮喘,無明顯的陰血不足的表現,而陰虛痰阻哮喘,則有形瘦咽干,潮熱盜汗,五心煩熱,顴紅,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等陰虛內熱之徵。

哮症是一個發作性疾患,發作時的辨證及治療已如上述。發作后正氣必虛,故哮喘緩解期應予扶正,可從牌、腎二臟著手調治,根據"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的理論,予以健脾、補腎,併兼顧宣肺。此外,還應注意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理,從而減少發作,以翼根治。

[文獻別錄]

《古今醫鑒.哮吼》:"夫哮吼,專主於痰,宜用吐法,亦有虛不可吐者,此疾寒包熱也。治法必用薄滋味,不可純用寒涼須常帶表散。"

《醫碥.喘哮》:"食味酸咸太過,滲透氣管,痰入結聚,一遇風寒,氣鬱痰壅即發,其發每在冬春"。

《類證治裁.哮症》:"大率新病多實,久病多虛,喉如鼾聲者虛,如水雞者實。遇風寒而發者為冷哮,為實。傷暑熱而發者為熱哮,為虛。其鹽哮、酒哮、糖哮皆虛哮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