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李斯列傳》——站在更好的平台,才能成就更大的事業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什麼樣的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人。一個人要想做的更好,就要站在更好的平台上。李斯在兩千年前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並用他的人生歷程驗證了這個道理。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輕的時候,曾在鄉郡里當小吏,他看到辦公處廁所里的老鼠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近時,就擔驚受怕。後來李斯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於是李斯就跟荀子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完成之後,李斯估量楚王不值得去效力,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國去。在臨行之前,向荀子辭行說:「我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千萬不可鬆懈錯過。如今正是各諸侯國互相爭雄的時候,遊說之士可以立功掌權。現在秦王想吞併各國,稱帝統治天下,這正是平民和遊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好時機。地位卑賤而不想著去改變的人,就如同禽獸一般,只等看到現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強直立行走罷了。所以人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長期處於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環境之中,卻還要憤世嫉俗、厭惡功名利祿,標謗自己與世無爭,這不是士人的本願。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遊說秦王了。」

Advertisements

到秦國之後,李斯做了秦相國呂不韋的舍人。呂不韋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郎官。這樣李斯得到了遊說的機會,他對秦王說:「平庸的人往往會失去良機,而能夠成大功業的人就在於能利用機會果斷出手。從前秦穆公雖稱霸天下,但最終沒有東進吞併山東六國,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於諸侯的人數還多,周朝的德望也沒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興起,相繼推尊周朝。自從秦孝公以來,周朝卑弱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兼并,函谷關以東地區形成了六國,秦國乘勝征服諸侯已經六代,現如今諸侯服從秦國就如同郡縣服從朝廷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能,可以像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掃平諸侯,成就帝業,統一天下,這是萬世難逢的良機。倘若現在懈怠而不抓緊此事的話,等到諸侯再強盛起來,又訂立合縱的盟約,雖然有黃帝一樣的賢明,也不能吞併它們了。」秦始皇開始任用李斯,聽從他的計謀,開始統一六國的進程。

Advertisements

恰在此時韓國人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覺。秦國的王族和大臣們都對秦王說:「從各諸侯國來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為他們的國君遊說,以離間秦國而已,請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驅逐。」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於是李斯就上書駁斥這一政策,從而留下了名傳千古的《諫逐客書》。最終,秦王廢除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採用了他的計謀,二十多年,終於統一了天下。

李斯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秦朝的強大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後來李斯貪戀權勢俸祿,和趙高狼狽為奸,把秦朝引到了滅亡的境地,最終也被趙高所害。李斯被腰斬處死時,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赴刑場,他回頭對次子說:「我現在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野兔,又怎能辦得到呢!」於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三族的人都被處死了。李斯身死而為後人笑,真是可悲可嘆。

李斯雖然結局讓人嘆息,但他所取得的成績依然值得我們後人景仰;他的《諫逐客書》依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千古名文;他年輕時對人所處環境的見解和看法一樣值得現在的我們借鑒。

我自己多年的工作經歷,也讓我對工作環境的感觸特別深。好的平台、好的單位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條件,同樣的能力、同樣的付出在好的平台上就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績。不是說比較差的工作平台、工作單位不能做出突出的成績,只要努力也存在做好的可能,但是太難。所以,我們年輕人一開始就要努力,爭取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工作平台,讓自己的人生取得更大的成績。用杜甫的一句詩來說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