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入戶,不進藥鋪」,小小冬瓜,全身是寶

冬瓜,又叫枕瓜、白瓜,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盛產於夏季,因其表面有一層白粉狀蠟質,就好像是冬天所結的白霜,故稱為「冬瓜」。《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久服輕身耐老、消腫脹、清熱毒、利小便」。

其貌不揚 但全身是寶

冬瓜全身都是寶,皮可利水消腫、清熱解暑,冬瓜子可清肺化痰、利濕排膿,瓜肉可利水清熱、消痰解毒。今則主要取其果皮和乾燥的種子入葯,分別稱之為「冬瓜皮」和「冬瓜仁」。冬瓜皮與冬瓜仁性味甘、寒,入肺、胃、大腸、小腸經,能清熱、利水、消腫。

冬瓜皮又名「白瓜皮」,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用於治療水腫、腹瀉、癰腫等症。《本草再新》記載:冬瓜皮「走皮膚,去濕追風,補脾瀉火」。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冬瓜皮對非腎性水腫有較好的利尿消腫作用。食用冬瓜時,收集削下的外果皮,晒乾即可入葯。乾燥的冬瓜皮,常向內捲曲成筒狀或雙筒狀,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呈淡黃色、黃綠色至暗綠色,掛有白色粉霜,內表面較粗糙,微有筋脈,質脆,易折斷。冬瓜皮多煎湯服用,常用量為15-30克,或入散劑。外用則多煎水熏洗或研末調敷。

Advertisements

冬瓜仁,即冬瓜的種子,內含脂肪油酸、瓜胺酸等成分,性甘涼,偏於清熱解毒,祛痰排膿,上以清肺部蘊熱,令其與清肺熱之品相配,則善治肺癰;下導大腸積垢,若與清熱導滯葯為伍,又可治療腸癰。

與葦莖、薏苡仁、桃仁配伍,治咳有微熱,煩滿,肺癰。與大黃、牡丹皮、桃仁、芒硝相合,治腸癰膿未成,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干冬瓜仁與麥門冬、黃連水煎飲之,治消渴不止,小便多。

冬瓜性寒 脾胃虛弱者慎用

本草文獻有冬瓜「瘦人忌」的記載,而糖尿病、肥胖的人可以經常用冬瓜仁或冬瓜皮煎湯喝,有利水降脂的功效。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是一種能抑製糖類轉化為脂肪的化合物,可防止人體內脂肪堆積,具有減肥、降脂、美容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冬瓜和冬瓜皮性寒涼,脾胃虛寒易泄瀉者慎用,久病與陽虛肢冷者忌食。民間有句俗語說:「冬瓜入戶,不進藥鋪。」所以,在酷暑的天氣里,外出被曬得又熱又燥,尤其是南方梅雨地區,人體內暑熱濕氣較重,影響脾胃,容易使體內產生熱毒,加上許多人出汗后愛喝冷品消暑,不小心過量就會導致水濕凝滯,損傷脾胃。此時就可用冬瓜做解藥,除了清暑解熱外,亦可利水滲濕。

Advertisements

冬瓜食譜與藥方

下面列舉幾個以冬瓜為主的食譜和藥方。

鮮拌三皮

做法:西瓜皮、黃瓜皮、冬瓜皮各200克。將西瓜皮颳去蠟質外層,冬瓜皮剔除絨毛外層,與黃瓜皮一起,在開水鍋內燙煮后取出。待冷卻后切成條狀,再放入少許鹽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減肥消暑。

冬瓜香菇菜

做法:冬瓜皮100克,香菇50克,調味品適量。冬瓜去皮洗凈,切成小方塊。香菇用水發開,去蒂柄,洗凈,切成絲。蔥、姜洗凈切絲。鍋中放植物油適量,燒熱後下蔥、姜爆香,再依次下冬瓜、香菇和水,燜燒數分鐘,待熟時調入食鹽、味精等,翻炒幾下即可。

功效:下氣消痰,利水滲濕,降脂減肥。

薏米冬瓜仁茶

做法:薏米、冬瓜仁各30克,水500毫升。薏米、冬瓜仁洗凈,瀝干水分。鍋內加水煮沸,放入薏仁、冬瓜仁繼續煮。煮至爛后,即可過濾飲用。

功效:消除水腫,利尿。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進入【中醫智庫患者端】,和中醫專家面對面聊健康,獲取更多養生知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