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赤小豆、紅小豆與紅豆,你真的分得清嗎?

自從周一我們在微信公眾號里發布了新品」相思長生粥」,引起了稿件《祛濕補血的相思長生粥》評論區和香草會社群里的小範圍討論:粥里的赤小豆,就是我們熟悉的紅豆嗎,它是不是紅豆的另一種說法,就像端午時節關於粽子和角黍的命名歧義一樣?

疑問發生的同時,我們做出了一對一的解答,思前想後,還是決定用這篇文章跟大家解釋清楚關於赤小豆、紅小豆與紅豆不同說辭之間稍顯模糊的定義。

一、 赤小豆也是紅小豆,並不是紅豆

直觀來看,外形扁長的是赤小豆,又名紅小豆。外形飽滿圓實的是紅豆,又名相思子。得益於外形的差別,紅豆(即相思子)多出現在文人的詩詞中,寄託他們的思念之情。

如曹雪芹《紅豆詞》云:「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正是因為紅豆珠圓玉潤,更近淚珠的形狀,才有這樣的類比。

Advertisements

同類比喻古來有之,以下舉兩例可助列位從外形分辨的史料文獻:

相思子圓而紅。故老言:昔有人歿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名之。(北宋•李頎《古今詩話》);

豆有圓而紅、其首烏者,舉世呼為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唐•李匡乂《資暇集》)

從功效來講,紅豆「辛、苦,平。有毒,催吐,驅蟲,拔毒消腫」,主要用於食用。赤小豆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功用有"生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並治上吐、下痢,解酒毒,除寒熱痛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主要用於中藥材。

歷史上有很多醫者都在中醫藥典中不同程度的記錄了赤小豆而不是紅豆的功效:《食性本草》稱赤小豆「久食瘦人」, 陶弘景稱」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陳允斌老師也在《吃法決定活法》一書「小寒時節的食方:糯米紅豆飯」一節里講:「紅小豆祛濕氣、養心脾、強筋健骨……紅小豆不是純補,它還有泄的作用,能排濕氣。

Advertisements

所以,發揮祛濕功效的就是赤小豆而不是紅豆,很多人混淆了兩者的區別,比如煮紅豆薏米仁時錯用了紅豆代赤小豆,想要達到祛濕氣的目的,結果當然差強人意。

二、藥用的赤小豆,食用的紅豆

· 讓我們看看,赤小豆該怎麼吃,如何好。

1、 相思長生粥

以赤小豆、綠豆、大米、花生搭配的粥,可補氣養血、解毒祛濕,正適合立秋至秋分之間,即長夏時節食養。

2、 赤小豆薏米粥、赤小豆小米粥

赤小豆與薏米均為葯食兩用的食材,搭配起來能夠起到清熱祛濕的效果。但因薏仁性涼,因而不建議畏寒、宮寒的人長期飲用。

另外,赤小豆小米粥是很多地方常見的早點,多美味談不上,窮其一二談功效也大可不必,豆米雜糧,熱騰騰的爛糊一碗是清晨果腹的難得之選。

3、 糯米紅豆飯

如上文所說,陳允斌老師也在《吃法決定活法》一書「小寒時節的食方:糯米紅豆飯」一節里介紹了糯米與紅豆搭配的小寒時節的食方。糯米固腎氣,赤小豆祛濕氣,二者搭配,作為小寒時節的進補食方再合適不過。

· 再來看看,紅豆都是怎麼吃的?

1、 以蜜豆形式,出現在紅豆雙皮奶、陳皮紅豆沙以及各路新式甜品、冰飲中;

2、 以紅豆沙餡的形式,作為傳統中華美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出現在豆沙包、紅豆粽、紅豆沙湯圓、雪花紅豆糕、紅豆麵包、紅豆蛋黃酥、豆沙餡的月餅、麻團、青團,各色糕團,紅豆年糕湯等,還有機器貓的銅鑼燒和日本很多精緻的和果子。

三、題外話

很多朋友對於相思長生粥仍有存疑:長夏食用,那別的時節就不能吃了嗎?

當然不是!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想吃就吃,只不過在長夏時節,由於先前的伏天消耗了人體的氣血,尤其需要祛濕熱、補氣血,這款粥正能發揮這個作用,當然,它起到的作用和它在其它時節無甚差別。

【陳香百草】健康,就在一餐一飯之間……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