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人的壽命沒有女人長?自然選擇為什麼和男人過不去?

  • 作者理查德·布里比斯卡斯(RICHARD G.BRIBIESCAS)是耶魯大學人類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同時擔任該校教師發展與多樣化辦公室副教務長。

  • 他著有《男人如何老去:進化所揭示的關於男性健康與死亡的真相》(How Men Age: WhatEvolution Reveals About Male Health)以及《男人:進化和生活史》( Men:Evolutionary and Life History),並在人類進化生物學領域發表過多篇論文。

多年前,我曾去到南美洲森林一個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偏遠土著部落。在那裡,我進行了關於人類進化史的博士研究。

當時,我遇到過一名頭戴棒球帽的男子,他的帽子上寫著:「男人的一生有三個階段:種馬,啞彈,死亡。」

事實的確如此。看著這頂似乎在路邊攤就能買到的帽子,上面竟如此精鍊地總結出自己的畢生研究,我真是既感驚訝又頗覺有趣。

男性平均壽命短於女性

有研究表明,年輕男性(尤其是18~20歲的年紀)因事故和危險行為而致死的概率要遠遠超過其他人群。

男性的平均壽命要短於女性。男性更容易在較早的年齡罹患某些癌症和心臟疾病,而這些都與他們所處的環境及生活方式無關。

事實上,美國致死率最高的前15種疾病中(這些疾病導致的死亡佔到了總數的近80%),男性罹患其中大部分疾病的風險都要高於女性。

進化因素顯然在其中發揮著作用。但問題在於,為何如此?自然選擇跟男人有什麼過不去的?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學術問題。不過,如今已50多歲的我不得不承認,每一根新出現的白髮都讓我更加關心自己的衰老問題。

事實證明,許多雄性物種普遍存在壽命較短和死亡風險較高的現象。自然選擇並不一定總是青睞那些通常與健康、活力以及長壽聯繫在一起的特質,它促進的反倒是那些能夠幫助物種在繁殖意義上獲得更大成功的特質,也就是進化生物學所說的適應度。

如果適應度增加帶來的益處超過了壽命縮短或健康不佳的弊端,也就是說,前者的利大於後者的弊,那麼生物進化就會優先選擇前者。

從本質上說,生兒育女比長命百歲更重要。

長壽與繁殖之間的這種權衡在女性身上體現得也很明顯:妊娠、分娩和哺乳都會讓人精疲力盡。有研究表明,女性的生育數量與氧化應激反應存在關聯,後者會加速絕經后女性的衰老。

2006年一項針對波蘭農村婦女的研究發現,女性的生育數量越多,絕經后的壽命就越短。雖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但情況看起來似乎是,生兒育女真的會讓人折壽。

致命誘惑:雄性袋鼬(上)的睾酮分泌水平會出現一次性的飆升,由此觸發激烈的交配行為——以及極高的死亡率

但男性是怎麼回事?儘管男性不用承擔懷孕的成本,但他們仍然要分配大量能量來提高自己的繁衍機會,而這將在今後的生活中對他們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

這種「繁衍努力」是通過從事更高風險的活動以及強健的身體來實現的,尤其是那些體現性別差異的骨骼肌以及男性在肩部、背部和手臂所特有的肌肉。

男性在一生中為維持這些肌肉而付出的代謝成本跟女性在懷孕和哺乳期間的能量消耗不相上下,但這些成本以及相關的健康風險是易於調控的。

對於身體功能需求經常發生衝突而帶來的種種權衡,進化出一種可以調控它們的生理機能,這畢竟是一個好主意。

激素正是人體最重要的調控機制之一。對男性而言,睾酮負責調控對肌肉和繁殖行為的精力投入。不過,與其他任何事一樣,它也是有代價的。

睾酮通常被稱為雄性激素。女性也會分泌睾酮,但數量要少得多。除了對性徵的影響(比如刺激鬍鬚生長,以及讓聲音變得深沉)之外,睾酮還是一種重要的代謝激素,對調控男性精力具有顯著影響。

也就是說,它可以促進合成代謝(即肌肉擴增),還能加快新陳代謝(即肌肉燃燒熱量的速度)。

此外,睾酮還能促進脂肪組織的燃燒。沒錯,它還能刺激性慾,提高情緒。因此,睾酮的很多作用聽上去都很有益,但它可能變成一把雙刃劍。

舉例來說,燃燒脂肪或許能讓你體型苗條,但如果是在野外生存,脂肪減少會讓你更難撐過食物短缺和疾病感染。

這種現象在很多生物身上都很明顯:當體內的睾酮水平急劇上升時,它們的「繁衍努力」會增強,但同時也會對那些與健康相關的生理需求帶來風險。

比如,北方袋鼬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小型有袋類動物,雄性袋鼬的睾酮分泌水平會出現一次性的飆升,由此觸發激烈的交配行為——以及極高的死亡率(因為雄性之間的相互攻擊以及脂肪消耗)。

雌性袋鼬的壽命最長可達三年,而雄性袋鼬活夠一年就算幸運的了。正如生態學家傑米·海因格(Jaime Heiniger)所說,「它們(雄性袋鼬)很有可能是交配至死。」

睾酮對人類壽命和衰老的影響

評估睾酮對人類壽命和衰老的影響,難度則要更大,但鑒於男性的平均壽命短於女性,因此,人類身上可能也存在類似於袋鼬的情況。

儘管可以通過實驗操控睾酮水平,以此研究它對男性壽命的影響,但此類做法不符合倫理,因而,研究人員不得不在歷史數據中,尋找更加細微的線索。

比如,在19世紀末的中國和奧斯曼帝國,某些教派的信徒不僅會切除睾丸,還會完全摘取包括陰莖和陰囊在內的生殖器官。

太監在工業化前的朝鮮宮廷內十分常見,而閹伶在17、18世紀的歐洲也很盛行。其他民族國家也有閹割的現象,但以上三個地區由於記錄了受閹者的壽命,因此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

研究發現,中國的宗教信徒和歐洲閹伶的壽命與正常男性並無區別;然而,朝鮮太監的平均壽命卻比一般人要長。

科學就是如此。即便這些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它們也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來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在睾酮之外,包括營養狀況、社會經濟地位在內的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人的壽命。

為了掌握更全面的情況,科學家們還需要研究睾酮水平上升對「健全」雄性動物造成的影響。

鳥類學家已經發現,在實驗中提升雄鳥的睾酮水平,會讓它們比沒有補充睾酮的雄鳥建造更多的鳥巢,還會較競爭對手擁有更強的抵禦能力,並繁殖更多的後代。

此外,先天擁有更高睾酮水平的雄鳥也表現出了相同的優勢。如果睾酮如此有益於繁殖適應度,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雄鳥都維持這麼高的睾酮水平呢?

還是那句話:它是有代價的。雖然補充了睾酮的雄鳥擁有更強的繁殖適應度,但它們也表現出了生存能力受到拖累的現象。這種雄鳥積累的脂肪較少,因而更難撐過繁殖季節。

再把目光轉回人類。健康男性攝入睾酮補充劑已經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男性身體在「繁衍努力」與長壽之間做出的權衡。

雖然目前判斷攝入睾酮的男性是否壽命較短還為時過早,但這方面的證據還是有的。

根據2014年的一項研究,與接受睾酮補充劑之前相比,老年男性在首次攝入睾酮的90天後,發生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要更高。

睾酮水平升高可能有利於肌肉擴增,但老年男性的其他器官也許無法承擔隨之而來的代謝負擔。顯然,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做男人會讓你生病」

睾酮不僅會造成新陳代謝的變化,還會對男性的免疫系統產生重要影響。耶魯大學進化生物學家斯蒂芬·斯特恩斯(StephenStearns)曾說過,「做男人會讓你生病」。

的確,男性往往比女性更難戰勝傳染病。之所以有這些差異,潛在原因不止一個。也許,男性接觸傳染病的機會要多於女性;或者,在對抗傳染病方面,男性的生物化學機制不及女性——這一假說正得到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

睾酮會抑制免疫功能,與此同時,雌二醇(女性分泌的主要雌性激素)則能增強免疫功能。(不過,雌二醇也會增加女性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的風險——這也是自然選擇做出的一種權衡,為了讓雌二醇在繁衍中發揮作用,它寧願讓雌性承擔這種風險。)

研究人員已經在野生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身上發現,睾酮會損害免疫功能、加劇感染以及增加由此帶來的死亡率。人類當中是否也存在這種情況,還有待觀察,但從傳染病高發地區收集的人類數據來看,兩者似乎是吻合的。

2005年,在宏都拉斯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未感染個體相比,瘧疾患者體內的睾酮水平較低。當患者痊癒后,他們體內的睾酮水平就恢復到了與對照組一致的水平。

傳染病並非男性需要擔心的唯一疾病類型。睾酮和其他性激素還與更高的癌症風險存在關聯,尤其是前列腺癌。比如,睾酮水平較高的人群罹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往往更大。這又一次表明,生兒育女比長命百歲更重要。

那麼,為什麼雄性動物會容忍睾酮的這些負面影響呢?達爾文進化論的解釋是,與雌性相比,睾酮給雄性哺乳動物帶來的潛在繁殖收益是巨大的。

對雄性動物的適應度來說,交配機會是一大制約因素。可以想象,一個雄性動物在一年時間裡與100個不同雌性交配,它就有可能繁殖出100個或更多的後代。

而對雌性動物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了。一夫多妻制在哺乳動物、其他靈長類動物以及許多人類社會中盛行,而鑒於兩性在適應度上面臨的制約不同,這恰好體現出這種差異所產生的影響。

雌性也可以通過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來增加它們的適應度,但不是通過生育更多的後代。

從本質上說,雄性哺乳動物之所以願意分泌睾酮這種代價高昂的激素、擴增肌肉這種代價高昂的身體組織、從事高風險活動,就是因為對它們的適應度來說,其間蘊藏的潛在收益實在太高了。

如果我們是生活在數百萬年前的原始人類,這套機制是說得通的。那它適用於當今的男性嗎?也許吧。

雖然人類受到社會文明的巨大影響,但自然選擇的長期影響(性狀變異、性狀遺傳等)終將難以逃脫。

成為父親或有益於健康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男性無法進化出其他的繁殖策略。儘管他們傾向於從事危險活動,為表現出一些身體特徵不惜耗費高昂代價,甚至縮短壽命,但男性已經進化出另一種形式的「繁衍努力」,即親代撫育投資——這在靈長類動物(以及所有哺乳動物)中是非常罕見的。

為了進行這種親代投資,男性必須確保自己在子女身邊照顧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危險活動和代價高昂的身體組織將讓位於親代投資,而這不僅有利於男性身體健康,也許還會延長他們的壽命。

的確,當男性成為父親並開始照顧子女時,他們體內的睾酮水平會降低,身體也會發胖。正因為如此,成為父親或許有益於健康。

到這裡為止,我不認為自然選擇就放過了男性或是所有人類。我們或許還要忍受進化所遺留的壽命縮短和糟糕的健康狀況,但進化的本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人類本身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可塑性,而為這種可塑性提供支持的生理機能也許正是我們進化出種種人類特徵的原因:代價高昂的巨大腦部、相對較長的壽命、漫長的童年期,以及需要悉心照料的後代。

這興許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人類的數量如今已超過了70億——從繁殖適應度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績。

男性已經進化出親代撫育這種新奇的繁殖策略,這或許促成了他們在進化上的成功。但這並沒有改變一個事實:男性若要繁衍後代,仍然需要睾酮。

他們也許還是會在壽命和健康方面做出犧牲。儘管進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做男人肯定要比做袋鼬好多了。

翻譯:何無魚

來源:NAUTIL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