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數學的奧秘——邱學華

許多青年教師經常問我:「數學教師怎樣才算成功呢?」我的回答是:「如果全班學生都喜歡上你的課,你就成功了;如果學生都討厭上數學課,甚至見了你就頭疼,你就失敗了。」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好奇愛動,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而數學又具有抽象性、嚴密性的特點,比較單調枯燥。所以教好數學最基本的就是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那麼,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你可以這麼做:

學好數學第一步——喜歡數學

許多青年教師經常問我:「數學教師怎樣才算做到成功呢?」我的回答是:「如果全班學生都喜歡上你的課,你就成功了;如果學生都討厭上數學課,甚至見了你就頭疼,你就失敗了」。為什麼「學習興趣」這麼重要?原因很簡單,如果學生不願學,教師講得再好,作用也是不大的。這個道理直到現在很多教師和家長還不清楚,可是孩子卻知道。有一次一位家長想請教師吃飯,為了讓教師多關心和輔導自己的孩子,孩子知道后一本正經對自己媽媽說:「如果我不願學請誰吃飯都沒用,倒不如請我吃飯!」另外,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好奇愛動,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而數學又具抽象性、嚴密性的特點,比較單調枯燥。如果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很難奏效的。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你可以這麼做:

Advertisements

採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恰當地採用嘗試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遊戲教學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特別重要的是多採用讚賞、激勵的辦法,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你的一聲激勵的話,一個讚賞的眼光,都能溫暖孩子的心,使他的心靈產生漣漪,甚至終身難忘。可是現在有些評課專家把這些做法貶為「廉價的表揚」「助長孩子驕傲自滿」,殊不知他自己也是愛聽表揚的,領導表揚他一次,他可三天睡不著覺呢!依靠數學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在練習設計中,配合課本儘可能採用趣味題、遊戲題、智力題和思考題,使學生在「練中生趣」。由內在方面發生的興趣,使學習數學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能夠持久下去。我曾搞過「一日一題」活動,每天布置一道趣味題讓學生回家思考,把正確答案交給教師的前十名會獲得一張小書籤,(用印表機自己做的),積10張小書籤可換一份小禮物。趣味題如:「大杯可以盛9升水,小杯可以盛4升水,杯上沒有刻度,怎樣可以倒出6升水?」這次活動把學生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回家都積極思考,有的連家長也參與進來了,樂此不疲,其樂無窮。

Advertisements

打好基礎永遠是最重要的

歷經各次教學改革,經受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有一句話深深印在我的心裡:「打好基礎永遠是最重要的」。思維能力好比維生素C,維生素C是蘊含在蘋果中的,而這個蘋果就是數學雙基。不吃蘋果怎能得到維生素C呢?小學生處於長身體、長知識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奠基工程。他們學習數學的主要任務是必須認真掌握人類長期積累又經過不斷提煉的最基本的數學知識。所以對小學生來說,一定要先吃蘋果,才能汲取到維生素C。打好基礎永遠是最重要的,這是現在討論雙基教學問題的出發點。所謂雙基,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加強雙基需要必要的重複,就需要多做題目。小學生必須經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不練或少練就能掌握那是空話。應該把「必要重複」與「機械訓練」區別開來。「多做題目與題海戰術」區分開來。其關鍵在於一個「度」,需要多少練習量才是適宜的、科學的,這正是需要我們調查和研究的課題。

抓住生活問題數學化

將生活問題落實到數學化,就抓住數學教學的本質。數學來源於生活,但不等於生活問題就是數學問題,也不等於數學問題都是生活問題。春節聯歡晚會上姜昆說過一段相聲,諷刺數學書上一道題:「有一個水池,打開進水管注滿水池要3小時,打開出水管放完整池水要2小時。現在同時打開進水管和出水管,要多少時間才能把一池水放完?」在日常生活不可能同時打開出水管和進水管,真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引得哄堂大笑。這樣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不可能有,但可以把這種現象上升到數學問題,建立一種數學模型,就成為一種「動態平衡」的數學問題,而且有著廣泛的應用。牧場牛吃草,牛在一邊吃草,要考慮到另一邊的草正在生長;人的新陳代謝,一邊在消耗能量,一邊又在製造新的能量。應用題教學中有自編應用題、看圖編題、根據情境編題、根據實物演示編題等,都是要求學生把生活問題上升到數學問題的一種訓練。

四則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能力

現在有些人忌諱提「加強計算」,更不敢提「訓練」。但是,運算能力實際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能力。我當小學教師,遇到一個頭痛的問題,學生經常算錯,考試成績很差。我一再告誡學生不要粗心,不能做錯,可是學生還是算錯。許多教師總認為小學生主要用筆算,多練筆算就行了。我自己搞「基本口算與筆算相關問題的研究」。結果表明:基本口算速度快,筆算速度也快,正確率也高;反之,基本口算速度慢,筆算速度也慢,正確率也低。對學生的筆算錯誤加以分析,發現筆算中絕大部分的錯誤是由於基本口算不熟練而造成的。這次研究探索到兩條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口算是筆算的基礎」、「計算要過關,必須抓口算」。在學習四則運算(加減乘除)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掌握四則計算的法則,也培養了數感、數學思維的方法,更重要的又培養了學生的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改關鍵:一抓先練后講,二抓練在當堂教改的關鍵在教師,教改的核心在課堂。搞教學實驗時,我發現一個重大的奧秘;廢止注入式已經提了幾十年,為什麼廢不了?學生為主為什麼始終做不到?毛病就出在「先講后練」的教學模式上。既然毛病出在「先講后練」上,課改就從這裡開刀。

我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走出了一條新路。它的教學策略可概括成兩句話:一抓先練后講,二抓練在當堂。一抓先練后講。一定要堅持讓學生先試一試,讓學生自學課本后先練。一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多,可有教師領讀,學生跟著讀,逐步讓學生學會看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由扶到放。到高年級可以逐步採用課前預習。上一堂下課時,布置下一堂課的嘗試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家去自學課本。二抓練在當堂。由於教師講解的時間減少了,課堂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低、中年級做到不布置家庭作業,可以做點趣味題,高年級可以預習明天的嘗試題。先練后講和練在當堂兩者是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的。「先練后講」才能留出時間做到「練在當堂」;「練在當堂」又能鞏固和提高「先練后講」的效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