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你們離村了,我都永遠記得你們」

江西省委政法委定點幫扶的豐壠村。

法制日報記者 黃輝 文/圖

「在我家吃個飯再走吧!」

「謝謝了,下次吧。」

「每次都說下次。能遇上你們,真是貧困戶的幸運,就是脫貧以後你們離開村裡了,我都永遠記得你們!」

這是2月6日下午,《法制日報》記者跟隨江西省委政法委駐村工作組組長王燕和駐村第一書記陳國輝,走訪慰問泰和縣禾市鎮豐壠村貧困戶李華英家后,離開時聽到的一段對話。

豐壠村位於井岡山腳下,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該村轄13個村民小組,共618戶2123人。像李華英這樣的貧困戶,村裡共有43戶104人,2015年該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僅2380元。

「豐壠村人多地少,境內無山、無坡、無湖、無水庫,以前產業單一,基礎落後,貧困人口多。」豐壠村黨支部書記梁昌發告訴記者,長期以來,這裡的村民只知耕種水稻,靠天吃飯。

Advertisements

2015年9月,江西省委政法委派駐工作組進村定點幫扶,幫扶工作組挨家逐戶深入走訪調研,根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有關精神,結合豐壠村實際,制定了3年幫扶規劃。

「我們確定了以基層黨建引領豐壠村經濟發展、社會治理雙翼齊飛的工作思路。」王燕介紹說,一方面以「黨建+雙色股份」助力經濟脫貧,一方面以「黨建+綜合治理」助力社會治理,幫扶村裡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雙豐收。

在梁昌髮帶領下,記者參觀了豐壠村的產業:分四期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已全部併網發電,30餘畝井岡蜜柚長勢喜人,大棚蔬菜、庭院養殖項目正發展壯大,另外還在縣城培植了商鋪等固定資產。村裡經濟發展了,受益的首先是貧困戶。

豐壠村夏湖二組的胡烈風是低保戶,年逾六旬的他身體多病,加上老年喪子,還要照顧兩個孫女,經濟非常拮据。駐村工作組將其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竭盡全力,多措並舉,幫助胡烈風脫貧「摘帽」。

Advertisements

在胡烈風家,記者看到了一本「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脫貧登記證」,上面用水筆記載:2017年度井岡蜜柚分紅4938元,光伏分紅1200元,商鋪租金分紅2000元,低保及「五保」補助12440元,其他救助和補助4048元,全年家庭人均收入14366元。

「現在日子好過了,吃穿都不愁了。」面對記者,胡烈風的老伴笑得合不攏嘴。春節快到了,已經脫貧的胡烈風特地請人寫了副對聯貼在院子門口,上聯是「脫貧致富奔趕小康路」,下聯是「奮發圖強助力中國夢」,橫批為「永記黨恩」。

今年1月30日,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尹建業來到豐壠村,與貧困戶親切交談,並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向他們致以新春祝福,把黨的關懷與溫暖送到貧困戶家中。

據了解,兩年多來,江西省委政法委先後派出兩任工作組和駐村第一書記,向省、市、縣40餘個部門爭取幫扶資金近1700萬元,先後實施基建項目21個、產業項目6個、便民項目兩個。通過幫扶措施,全村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餘元,村集體收益112萬元。

兩年多時間,豐壠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2015年,豐壠村脫貧兩戶8人,2016年脫貧10戶28人,2017年脫貧17戶3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55%。

走進豐壠村,處處能看見寬敞平整的鄉村道路、整齊潔凈的花園院落、配套齊全的環衛設施以及搖曳生姿的花草樹木,儼然一幅秀美的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

「豐壠村已由一個村集體無資產資源、無集體收入,村民世代以種植水稻為生的『空殼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平安、富裕、秀美的幸福村。」泰和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曾盈昌說,「貧困戶打心眼裡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幫扶幹部。」

曾盈昌的話在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周松文家得到了印證。記者跟隨駐村工作組來到周松文家走訪時已近傍晚,就在幫扶幹部詢問周松文的病情時,周松文的老伴悄悄走了出去,用鎖將院子的大門鎖上。等我們反應過來,才知兩位老人硬要留大家吃晚飯。

經再三解釋,臨別時周松文才同意開鎖,讓我們出去。「下次等你病好了,脫貧了,我們一定來你家幹上一杯。」駐村幫扶幹部、豐壠村第一書記陳國輝笑著說。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