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秦紀一 1+1≯2

黃歇(前314年-前238年),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人,生於江夏,楚國大臣,曾任楚相。

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衛結成南北合縱聯盟,共同討伐秦國,楚國楚考烈王擔任縱約長,春申君黃歇執掌軍務,奪取壽陵,揮師直逼函谷關。秦軍出關迎戰,五國的軍隊都大敗而逃。楚王將聯軍的失利歸罪於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漸漸被楚王疏遠了。觀津人朱英對春申君說:人們都認為楚國本是一個強國,只是因為由您執掌事務才衰弱下去了,但我不這麼看。先王在世時,秦國與楚國相友善,二十年間從不攻擊楚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秦國要越過黽要塞來進攻楚國,十分不便,而要借道西周與東周之間,背對著韓國和魏國來征伐楚國,又為有後顧之憂不可行。但是現在不同了,魏國朝不保夕,隨時都會被滅亡,根本無力顧及它的屬地許、鄢陵,一旦魏國將這兩地割讓給秦,秦國軍隊距離楚國的都城陳就不過一百六十里了。我所看到的是,秦楚兩國天天陷於相互鬥爭之中了。楚國於是將都城由陳遷至壽春,命名為郢。春申君即去到他的封國吳地,仍行使相國的職要權。

Advertisements


五國名義上是聯合,但在聯合之前,相互間還有摩擦,直到最後,才發現共同的敵人是秦國。建立在臨時起意上的聯合作戰,戰鬥力是不是一定比單一的國家作戰強呢?恐怕作戰時每個國家都會想著自己的利益,想著自己出兵少,損失少,讓別國多出兵多出力,他們恐怕很大的一部分注意力會放在這個上面,所以在對會秦國的一致性上會有的折扣。如果五國之中有一國實力強,而且歷來在別的國家中的威望高,能形成讓其它四國臣服的態度,願意服從這一領導國的決策,就能緩解以上不足,不致面對秦軍馬上失利。


附原文:楚、趙、魏、韓、衛合從以伐秦,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取壽陵。至函谷,秦師出,五國之師皆敗走。楚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觀津人朱英謂春申君曰:「人皆以楚為強,君用之而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時,秦善楚,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黽厄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兩周,背韓、魏而攻楚,不可。今則不然。魏旦暮亡,不能愛許、鄢陵,魏割以與秦,秦兵去陳百六十里。臣之所觀者,見秦、楚之日斗也。」楚於是去陳,徙壽春,命曰郢。春申君就封於吳,行相事。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