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縣|興縣南山烽火台的這些故事,你都聽過嗎?

烽火台,顧名思義就是燃火、放煙、傳遞戰事信息的檯子。規格、精緻的烽火台就是在一座高高的、可瞭望四周的高山之巔,選一凸台,在凸台頂部在搭制一個可供上牽下引的長長活動引擎,在引擎端部再吊一可盛放柴草或獸類糞便等易燃物的器具;守台人一旦發現遠方有情況即迅速點火併拉起引擎,進而以高山之高台之高端及高煙、高火把警情迅速傳達到四面八方,起到快速、及時、全方位報告外敵人入侵的作用。

興縣自古外地處邊防要塞,明清之前幾乎年年都有戰事發生,所謂「歲有邊患而戰火不熄」(《重修烽火台記》)。據史載,早在距今有近兩千年之久的漢建武時期,出於軍事需要,朝廷已派兵在我興縣修築「烽燧」,「烽燧」就是後人所說的「烽火台」;到唐武后時期,本縣戰略地位更加凸顯,在增設蔚汾關、合河關,常年重兵戍守的同時,當局還在這裡的一些主要關山隘谷,按五里一台、十里一哨修築了好多這樣的烽火台,「以一兜狼煙告百里戰爭」(《重修烽火台記》),全面地發揮警情傳遞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即使到了二十世紀抗日戰爭時期,烽火台扔被我晉綏軍民廣泛應用。在馬烽、西戎創作於興縣高家村的《呂梁英雄轉》里,漢奸、特務康錫雪和長工、民兵康有富就有一段關於烽火台的款款對白:

康錫雪:……我是怕耽誤了你們練兵,萬一鬼子來了,那可就遭殃了;

康有富:不礙事,我們練得不行啊,還有別的村的民兵呢,這一村有難啊,所有村子都來幫忙;

康錫雪:可那鬼子有汽車,跑的比兔子都快,你們的腿能跑過汽車?現叫也來不及呀!

康有富:還叫啥呀,只要跑到山頂烽火台,放一把火,見著煙啊,所有的民兵都來了,這小鬼子他車軲轆跑的再快也沒有我們的煙快啊;

康錫雪:這倒是個好辦法,好啊,好啊……

領悟玄機,康錫雪於是後來通過設計康有富兩次到烽火台點火放煙假傳敵情、演繹「狼來了」,成功破壞了康家寨與鄰村民兵的聯防關係,使康家寨民兵對敵鬥爭蒙受重大損失;足見烽火台的重要與特別。

Advertisements

—歲月悠悠,狼煙淡盡;但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自強不息、勇於面對精神的物存、寫照,烽火台意義並未消失。

到2003年,當時的興縣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林牧富民、煤鋁強縣」和「生態建設、文化旅遊」這樣一些發展思路,並著力興建南山生態園,而修復烽火台就是其中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一日,主抓這項工作的縣城建局劉平則局長囑我寫這方面的個東西,要刻碑上、立山頂;我想這是件多麼嚴肅的事情!遵命順腳手架 爬上當時正在施工的那個土圪台頂,眺望四面八方,啊,深秋的晉西北已是萬紫千紅盡褪去、滿目蒼涼,盆地式的興縣城上空雲煙氤氳、日頭謙謙;圈圈光暈在眼前不間斷地晃啊、動啊,引我沉思,導我聯想,眼前竟奇幻般出現了一個十分、十分久遠的世界。

半枕山巒的土城堡,依依環繞的轉城水,樓閣宙宇井然分佈,城門郭門坦蕩如砥,小橋動影綽綽,街巷物人相依,西山搗鍾梁鐘聲悠悠迴響,北端嵋山書院讀聲朗朗傳出;似臨近黃昏、又像晨曦初露,城中官宅民居屋頂屢屢青煙已在裊裊飄升……啊,好一座青磚黛瓦、古樸、靜謐、安然的歷史小城,好一幅天高雲淡、山林森森,兵丁目不轉睛嚴陣以待、住民彬彬守道挑水掃街各行其是的歷史大畫!

走下土台,回到現實,趁著神未散、夢未醒,我立即寫下《重修烽火台記》記文中收尾那段話:

「佇立其頂,縣城風光盡收眼底,四面蒼山碧野綿延無際。冥冥中,卻似晨鐘暮鼓還迴響,烽火燧煙依裊裊……好一幅千古長卷,勵我後人!」

—這,應該就是今人還要修復一個歷史古台的意義所在吧;考證史實,憑弔古人,閱我千年滄桑,以不斷的傳承和奮鬥,一步步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一步步建設我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事實上,興縣南山烽火台的精心修復確為今日興縣城頗添幾分莊嚴與凝重,在歷史與現實間有了個巧的牽連;而且經過近十多年的不斷努力,興縣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巨大的進步,縣委、政府用心打造的南山生態園已大見成效、頗具規模,擁有千百年神韻的南山烽火台,必將一如既往庇佑蔚汾兩岸人民幸福安康,走向更加絢麗多姿的美好明天!

倘若是,作為烽火台重修為文者,不也甚幸、幸甚?!當然,就是這小小的一文由紙面到碑上,也經歷許多「輾轉」、「折磨」。終審首長認為「冥冥」屬佛教用語,相左、相妥,最後留一去變成個「冥想」,活性銳減;雕刻師傅認為「縣委、縣政府」就夠了,哪用「中共興縣縣委、興縣人民政府」這麼長,自作主張、果斷減刪,管什麼於今工整不工整、於史周嚴不周嚴!也罷,卻又在「····昔日烽火台早已退出歷史舞台吧」的「早已」處突兀加一變體的「經」字,雖一字之多,卻是懶婆娘裹腳長臭頓生,留讀者贅累與不快,是為後話······

作者:張明提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