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瓷器我們怎麼識別

民國瓷器的鑒賞要領

民國時期(19Il-l949)瓷器生產,不論從數量和質量都不如從前了。總的看來,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戰爭以後,由於我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陶瓷工藝也同其它經濟、文化事業一樣,隨同國勢之日衰,而逐漸走向下坡。所以在瓷業生產方面,不但沒有什麼發展和創新,反而日益蕭條。在民國初期,袁世凱稱帝,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鎮建立了御窯廠,派郭世五監督窯務,他本人是古代傳統瓷器愛好者,但因為時間短,燒制數量不多。這個時期,由於選料精細,資器胎骨很薄。當時燒制水彩和軟彩瓷器,有的落「洪憲年制」或「洪憲御制」蘭料或紅料款。

  民國時期,除了生產日用陶瓷外,還出現了大量仿古怪器。當時仿古瓷器,風行全國。這個時期仿古瓷器的特點,是數量多,範圍廣,不僅有仿製歷代名窯陶瓷,還有民國後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見的仿製古瓷器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資,仿隋唐五代白資;仿宋元時期官、汝、鈞、哥、定五大名窯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國後期仿前期瓷器。

民國 粉彩嬰戲紋小罐

民國時期瓷器造型有:陳設品和生活用品。陳設品有:瓷像(人像、佛像、飛禽走獸、三星人(福、祿、壽)、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盤、碗、杯、碟、膽瓶、缸、小瓶、皂盒、煙壺、扣盒、節盒、水仙盤、水洗、帽筒、花盆、筆筒、水孟、筆架、茶壺、魚缸、粥罐、藥瓶、花瓶、將軍罐等。

民國時期,瓷器胎骨較粗,民窯產品較多,如與歷代瓷器相比較,差距很大。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釉面上出現氣泡和脫釉現象。青花瓷器顏色暈暗發蘭,俗稱洋蘭。洋蘭是光緒末期出現並延續到民國,這時民窯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蘭。繪畫精細的漸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的一種瓷器彩色,此種彩色不含粉質,具有彩料薄、玻璃質釉的特徵。如民窯生產的日用陶瓷,帽筒、壺、碗、杯、罐等。裝飾圖案也由過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圖案,演變為一面是繪畫,一面是詩詞文字裝飾。多數為江西景德鎮、天津、唐山等瓷廠燒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鎮燒制的全彩(雙面彩繪的)較好。

民國時期,瓷器繪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纏枝花卉、壯丹、喜字、壽字、福字、雲龍、雲鳳、松鶴、松鹿、五倫圖、柳樹黃鷹、喜鵲登梅、石頭記、嬰戲圖、梅、蘭、竹、菊、八寶、八仙、蝴蝶、二十四孝、吉祥如意、鳳凰壯丹、耕織圖、漁樵耕讀、三國故事、竹林七賢等。

這時期出現了貼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貼花的,有的是貼花與水彩相間的瓷器,也就是說,有一部分是貼花,有一部分繪畫水彩,兩者融為一體的。

仿古瓷器的鑒別:

仿三國、兩晉、南北朝青瓷

①仿青資,冷看起來很象真品,但細看其施釉和胎質結合不夠緊密。②仿品不採用支燒法。③仿品器物,拿起來手感輕,不如真品手頭重。④胎質密度差,不夠堅硬。

仿隋唐五代白瓷

①隋瓷特點是胎土細膩、潔白,胎土堅硬,釉潤白色、帶一點乳白色。仿品胎骨過於潔白。②仿品釉光較亮。③仿品多數仿邢窯和趙窯瓷器。

仿宋元時期名窯瓷器

①仿品粗糙,顏色不正,釉泡較多,軸質粗,如仿鈞窯的彩斑不像,施釉較薄。②汝窯釉料多凝於器物上部,其形狀類似蠟淚痕的堆脂。仿品胎質較細,不夠堅硬。③哥資釉面有網狀開片,俗稱「金絲鐵線」。仿品雖能仿製開片,但仿製不出「金絲鐵線」的效果。

仿明代永樂、宣德、成化、弘治瓷器

①仿永樂時期的甜白和青花。②仿宣德時期的青花和祭紅。③仿成化時期的黃釉器。明代瓷器特徵是造型豐滿,渾厚、古樸、莊重,胎體也較民國時期厚重。永樂、宣德隆器的裡子很規矩,俗稱「凈里」仿品則無此種效果。弘治以前注重修胎,介面不大明顯,正德以後到嘉靖、隆慶、萬曆及明未各朝,胎體接痕顯露,民窯器物尤甚。仿品器物一般無接痕。明代瓷器底足露胎處,多有火石紅斑。到清代已逐漸消失,到民國時期瓷器底足大多數掛釉,砂底的很少,仿火石紅斑不像真品那樣明顯。細緻觀察即可看出破綻。

明代瓷器釉質肥厚、滋潤,大件器物底部多為不掛釉砂底。仿品多為掛釉底。仿青花瓷器,因為用料不同,出現不了凝重、古雅、絢麗鮮艷的效果。圓器中的口沿,有鋒利感,而仿品口沿多圓潤,不見稜角。明代繪畫題材,寫意的多,畫人物比較挺拔,小孩頭部較大,不合比例,頭部約佔正體二分之一。畫龍比較窄瘦,龍咀較長,一般都稱為豬咂龍。仿品往往不注意上述特點。

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

由於時代不同,用的青花料也不同,因此,民國時期的仿製品,表現青花層次不像,顯得死板、獃滯,沒有青翠、艷麗之感。

  康熙青花資器,繪畫層次較多。仿品層次少。康熙後期出現了郎窯紅瓷器,口沿有「燈草口」仿品在釉色上不如真品柔和協調。康熙五彩中里彩上面有一層亮釉。仿品黑彩不黑有些發烏不亮。圖案裝飾也不如康熙製品。

仿雍正粉彩、琺琅彩瓷器雍正時期,瓷器造型,雋秀爾雅,小巧玲瓏,器型比例適度協調,有「曲線美」的特點。仿品則達不到上述效果。

雍正粉彩柔和而不艷,粉彩紋飾細膩,色調淡雅,立體感強。雍正以後各朝代都有仿製,但民國時期的仿品,施鉛粉較多,彩料濃厚,就象塗上一層油漆一樣,表現非常死板,分不出層次,立體感不強。雍正時法琅彩(俗稱古月軒),胎質細膩、潔白,彩色艷麗華美,層次清晰,類似西方油畫的立體效果,表現極為生動形象。清末民初,竟相仿製,有的仿品,甚至比真品還要精細。署「古月軒」款的器物和鼻煙壺等,多系仿口雍正時開始出現窯變紅釉,是由紅和蘭交織在一起,多數是蘭多於紅。仿品則紅與黑交織在一起。

仿乾隆青花、古銅彩瓷器

乾隆時期,瓷器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不及雍正時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以後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尚能恪守乾隆舊制外,余者各朝皆為依次遞減,到民國時期就是每況愈下了。

乾隆時青花瓷器,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純蘭居多,色調沉著,紋飾清晰。仿品由於用料不同,青花的顏色不夠純正。古銅彩是用粉彩及全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來模仿古代青銅上紅、綠、蘭各色銹斑。這是乾隆時創新的,也是它成就之一。

以後也有所仿製,民國時期所仿製的古銅彩瓷器,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色澤等方面,都有相像之處,但也有不足之處。

乾隆時,制器工藝水平極高,一般仿品都達不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乾隆時瓷器裝飾圖案,時代感較強,繪畫工細,層次清晰,畫風嚴謹、細膩。仿品一般都表現不出它的風格。

民國時期,對乾隆以後各朝瓷器也有仿製,但數量不算太多,當時以仿製清前三代為主。

綜上所述,各個朝代生產的瓷器,從其造型、顏色、花紋裝飾及工藝,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凡是一朝所燒制的瓷器的樣式皆如一人所創,顏色皆同一窯所燒,款識皆如一人所書正圖案裝飾皆如同一風格。如拿出兩個朝代的實物樣品進行比較,即可看出各朝的風格和特點。

鑒定技巧—民國瓷器多贗品 鑒別從「六比兩區別」入手

喜歡收藏民國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國瓷器存在著不少贗品,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些民國時期的老藝人仿造了不少民國瓷。由於民國瓷器不斷升值,新仿贗品也層出不窮,給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設下重重障礙。

鑒別民國瓷需要從造型、胎釉、紋飾、款識等方面綜合鑒別,稍有不慎就會誤斷。

鑒別民國瓷建議要從「六比兩區別」入手。

一比器型。民國真品的器型傳承有序,都是民國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製。而贗品器型有些非驢非馬,常常是隨心臆造。

  二比胎質。民國真品胎質較粗松,因此手感適中。贗品胎質細膩,所以手感都較重。

  三比釉質。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鎮督燒的民國御用瓷與珠山八友燒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質都精細,其他瓷器的釉質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與喬麥地。

  四比紋飾。民國真品的紋飾都帶有自然舒展的神韻,贗品紋飾生澀之中顯出貌合神離。

  五比描金工藝。描金工藝是民國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壺嘴、瓶的雙耳、瓷塑羅漢像、底款等實施描金。民國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純正,贗品描金不純正還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黃的敗葉色,與真品描金相差甚遠。

六比款識。民國的堂名款與人名款都很規整而清晰,款識是從右向左排起,款識自然流暢。贗品仿款十分拘謹不自然,方章仿款鬆散無力不清晰,且題句常常出現簡化字。

兩區別。一是民國真品釉面瑩潤與贗品釉面賊光的區別。二是民國真品底足自然磨痕與贗品底足打磨作舊的區別。

以上觀點轉自網路,僅供參考。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