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食辛者庫人」之謎

"辛者庫"是滿語的音譯。"辛"是金斗之意。"者庫"為糧谷之意。"食辛者庫人"直譯就是吃斗糧的人。

清朝的食辛者庫人就是特指那些內務府管領下靠吃口糧維生的官奴隸。別看這些人地位低下,可他們原來卻不是尋常百姓。他們多數都是來自豪門富戶,官宜家庭,地位很高,也曾使奴喚婢,享受過人間富貴。只是因其家主人觸犯了刑律獲罪,或被殺,或充邊,家產被沒收,全家妻子兒老少才淪為官奴隸,終生服苦役,成了"食辛者庫人"。如江蘇按察使董永斐因犯有殺人罪,被判死刑,其一妻五妾六子五女於雍正七年都入了辛者庫。

辛者庫人的口糧有"大口"和"小口"之分。10歲以上為"大口",每月給糧一斗;5歲至10歲為"小口",每月給糧半斗;5歲以下不給糧。內務府每年還發給這些人一定數量的食鹽、棉花、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他們的生活僅保持在不致凍餓而死的最低線上。

Advertisements

盛京三陵的食辛者庫人主要的差使是:製做祭品、充當雜役。他們長年累月從事著極為艱苦繁重的體力勞動,苦不堪言。由於政治上的壓迫,生活上極度困苦,食辛者庫人經常鋌而走險,外出逃亡。一且被抓回,就要受到更為嚴厲的處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