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嬰幼兒排便困難

嬰幼兒便秘的主要表現為大便量少、干硬,呈卵石樣(即使每天仍有排便現象),伴有排便困難,排便時疼痛,哭鬧不休;嚴重便秘嬰幼兒甚至發生肛裂,糞便表面帶血,肛門溢糞;排便長時間過度用力;性情偏執和倦怠。肛裂會使嬰幼兒對解大便產生恐懼心理,造成惡性循環,可引起腹賬、食慾減退和睡眠不寧等癥狀。

嬰幼兒便秘在沒有巨結腸、無肛等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下,多為功能性便秘。嬰幼兒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若用藥物通便,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因此,對嬰幼兒便秘進行調養顯得十分重要。

呵護:待新生兒掌握排便要領

嬰兒在正常排便過程中,結腸內的糞便被推入直腸,直腸擴張引起陣陣收縮,同時放鬆肛門外括約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增加腹壓,大便就排出來了。而有些出生二個月內的嬰兒,在增加腹壓的同時卻沒能放鬆肛門外括約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這樣,直腸收縮會引起陣陣腹痛,大便卻被暫時「卡住」而沒法排出,嬰兒又難受又著急,不免哭叫。這種現象被國際學術會議定名為嬰兒排便困難,不屬於嬰兒便秘;發作時除了適當呵護,別無良法。經過一兩個月,嬰兒掌握了排便要領后,這種排便困難就會自動消失。

Advertisements

調理:從母嬰飲食結構入手

母乳餵養的嬰兒極少出現便秘,除非乳母飲食結構很不合理。嬰兒開始吃配方奶粉后,出現便秘的機會就多起來了。嬰兒如果發生便秘,家長就要適當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可用三分之一或一半新煮的粥湯代替水來調奶粉,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量。同時,隨著寶寶的成長,可適當減少配方奶的攝入量,增加米粉等輔食量,但要嚴格按照輔食添加原則來做。

嬰幼兒如果有排便困難或便秘,不要讓他們食用性溫的水果或果汁,如柑橘、棗、山楂、櫻桃、石榴、荔枝、榴槤、木瓜等,可增添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汁,如芹菜、西瓜、番薯、土豆等榨的汁;每天都要給嬰兒補給足量的水。

培養:讓嬰兒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有些嬰兒未及早訓練定時排便的習慣,容易出現排便困難或便秘。因此,嬰兒出生后應儘可能早地訓練和培養他們的排便習慣,不要過分依賴尿不濕或尿布。

Advertisements

小兒無論夜晚還是白天、睡覺或者玩耍,需要大小便時都會向大人發出相應的信號,如手腳撲騰、亂動、哼哇、哭鬧,白天時有的還會目不轉睛地睜大眼盯著身邊的熟人。如果沒人理采,嬰兒就會很安靜地「自由大小便」了。家長只要細心觀察,就能捕捉住嬰兒大小便的時機,抱起孩子,照料其排便。次數多了,時間久了,孩子便會與家長的相互配合中,形成大小便排泄的生物鐘,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護理:促使便秘嬰幼兒順暢排便

當嬰幼兒排便困難時,家長可以每天堅持如下護理方法,促使其排便。

⒈用手掌輕輕揉摸嬰兒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揉摸,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覆進行3回。

⒉讓嬰兒仰卧床上,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即雙腿同時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後單腿輪換屈伸10次。

⒊用油質外用藥(如金黴素軟膏)塗在嬰兒肛門口,墊上軟紙,輕輕推按肛門,慢慢做10次。

一般來說,經過飲食結構調養和定時排便等訓練,嬰幼兒的排便困難或便秘可明顯改善並治癒。如果嬰幼兒便秘好轉較慢或出現其他異常病情,應隨時到醫院看專家門診。

溫馨提醒:新生兒如果發生便秘,或者出生一周后都無排便,就有可能會存在生理缺陷,如無肛或巨結腸等。家長們應隨時隨地仔細觀察小寶寶吃奶、排泄和身體與精神狀態等各方面的變化。發現異常要及時看醫生。

(文/羅照春 副研究員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