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英雄皇帝:曾經雄才大略,為何失去整個世界?

嘉慶元年(1796年),已經當了60年皇帝,終於退位給兒子嘉慶的乾隆,在紫禁城內端坐、閉著眼睛,嘴裡念念有詞。

剛剛從父親手中接過皇位、卻仍要不時看著太上皇眼色的嘉慶,在一邊莫明其妙,他勤奮想聽清晰父親乾隆在說些什麼,但卻什麼也聽不懂。

過了一會,乾隆忽然睜開眼睛問了一句,「這些人叫什麼名字?」嘉慶覺得莫明其妙,不知道怎麼答覆,這時一旁的和珅卻應聲說了一句:「高天德、苟文明」(兩人是當時白蓮教起義的聞名首領)。乾隆這時才中意地點了點頭。

幾天後,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的嘉慶,機密叫來和珅詢問此事,一直擅長揣度乾隆心意的和珅,對此答覆說:

「上皇(乾隆)所誦為西域機密咒。誦之則所惡之人雖在數千裡外,亦當無疾而死,或有奇禍。奴才聞上皇持此咒,知所欲咒者必為(白蓮教)教匪悍酋,故以此二人名對也。」

嘉慶這時才恍然大悟。

這一年,乾隆皇帝86歲。

▲晚年乾隆非常迷信咒語。

雖然剛剛禪讓,然而,這一年,在四川、陝西、河南、湖北等地的白蓮教徒起義烽煙四起;

而在此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就發作了山東臨清王倫起義,打破了中原地區近百年無戰爭的「盛世昇平」場面;

乾隆四十六年、四十八年(1781、1783年),甘肅產生了蘇四十三和田五領導的回民起義;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灣發作了林爽文起義;

乾隆六十年(1795年),貴州、湖南又相繼發作了苗民起義。

眼下,白蓮教徒們又在大清帝國的地盤上四處起義,86歲的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但其實不讓權,對於這個他一手創作發明了繁華「盛世」的帝國,他憂愁,卻又不知如何下手。

所以,他期望通過這些奇妙的西域咒語,來詛咒大清帝國那些造反的、萬惡的「匪徒」們早點死去。

2

這位86歲、曾經叱吒風雲的大清太上皇,眼下不知所措,只好寄盼望於詭秘的咒語。

時間再往前推,年輕的時候,他可完全不是這樣。

想當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時,44歲的他不顧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決然力排眾議、出兵征討當時稱霸中亞的蒙古人:準噶爾汗國。

滿朝文武大臣都反對他出兵,是因為此前23年的雍正九年(1731年),清朝在和通泊之戰(今新疆阿勒泰北與蒙古邊界地區)中,慘敗給了屬於漠西蒙古部落的準噶爾大軍,幾萬清軍幾乎全軍覆沒,這一慘敗給大清王朝的震撼如此深入,因而當乾隆皇帝提出,將趁著準噶爾汗國內訌的有利時機,閃電出擊準噶爾汗國時,文武大臣們紛紛阻止反對。

然而他卻乾綱獨斷,決然決定出兵,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決然出兵,最終耗時四年,於1759年先後平定了準噶爾汗國和南疆的大小和卓之亂,處理了他的祖父康熙和父親雍正,都沒能處理的平定準噶爾汗國的難題,將新疆正式納入到了中華帝國的邦畿之中。

在最愛君看來,歷史無法假設,但可以必定的是,假設沒有乾隆大帝,中華民族或將就此失去新疆。

▲征討準噶爾汗國和平定新疆,是乾隆的偉大功績。

年輕時候的乾隆皇帝,完全配得上「英雄」的稱號。

後來,當廓爾喀(尼泊爾)出兵入侵西藏,滿朝文武又認為西藏「路途遙遠、軍行困難、糧餉不繼、不能出兵征討」時,他又決然出兵穩住了西藏。

對於文武群臣們的畏縮,乾隆皇帝以自己的乾綱獨斷,決然出兵保住了新疆和西藏,對此他回憶說,臣子們看到此前和蒙古人的戰爭失利就「莫不畏難沮議。朕···斯時力排眾議,竭盡心力」。

他目光毒辣,具有一位雄才粗略的皇帝所具有的品質:

新疆平定后,朝臣們認為新疆這個地點不值得守,又是乾隆力排眾議,堅持要在新疆屯田,並從內地移民新疆——可以說,沒有他,從新疆到西藏,今天近半個中國的領土,很有可能將不再為中華民族所有。

3

然而,86歲才退休禪位的他,真的老了。

為了守護好祖先遺留給他的這個帝國,他從25歲(1735年)登基時開始,就不斷廢寢忘食、勤於政務:每天早上大慨5點多鐘,天還沒亮,他就開始在紫禁城中處理政務,幾十年如一日。

對此,作為乾隆近臣的清朝聞名史學家趙翼回憶說:他們十幾個大臣每人每隔五六天,就輪一次早班,「已覺勞累,孰知上(乾隆)日日如此。」

他非常勤奮,大清帝國在他手上,迎來了康雍乾盛世的最巔峰,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巔峰:僅僅以人口計算,大清帝國的人口,就從乾隆六年(1741年)的1.4億人,增長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2.97億人,而只有一個繁華昌盛的帝國,才足以在兩百多年前,養活如此龐大的人口。

▲乾隆的勤政,塑造了一個「盛世」帝國。

然而這種巔峰「盛世」,是在與他之前的中國歷代王朝,進行縱向對照而言;假如要與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做橫向對照,大清帝國,卻也在他手上,開始表露出了各種問題:

這位日後被稱為「乾隆大帝」的君王,從1735年25歲時繼位,到1796年86歲時退位,在在位的60年間,乾隆王朝外表上興隆興旺,然而與此同時: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國正式成立;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國人瓦特改良並創造蒸汽機,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掀起了工業革命的超等浪潮;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同年,法國大革命發作;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美國成立、法國發作大革命的時代浪潮面前,這位英明神武的乾隆大帝,卻也陷入了時代的窘境而不自知。

4

說實話,他也很難知曉。

他自幼出生於皇室,6歲就開始接受傳統的儒家啟蒙教育;9歲開始入學讀書;長大后所學的,一個是漢文滿文、一個是騎馬射箭、一個是操練火器;而他最感興趣的,就是作文賦詩。

在他看來,洋人那些玩意、火器傢伙什的,都只是奇技淫巧,真剛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要騎射跟文化,所以,他6歲的時候,就能在爺爺康熙皇帝面前,背誦整篇的<<愛蓮說>>,對於漢族子弟來說,這或許不算什麼,然而對於一個滿族皇家子弟而言,這卻是非常難得的。

他還非常喜愛騎馬射箭,和秋獮圍獵等活動,長久跟隨乾隆左右的名臣趙翼回憶說,乾隆箭術不錯:

「射以三番為率,番必三矢,每發輒中圓的,九矢率中六、七,此余所常見者。」

由於經常習武,他一生精神過人,很少生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朝鮮使者洪仁點覲見80歲的乾隆皇帝后,說他「尚如六十餘歲人,筋力則耳目聰慧,步履便利矣。」

▲乾隆熱愛騎馬射箭,認為不能忘卻滿人的傳統。

與比他大了39歲,卻特別喜愛探究西方文化的俄羅斯彼得大帝(1672-1725)比,在漢民族的地盤上生活、成長起來的乾隆大帝,雖然年紀比彼得大帝更年輕,然而背負著這個成熟民族沉重文化思想枷鎖的他,顯然不具備接觸和理解更多西方世界的窗口與動力。

與彼得大帝以至敢於化名為俄國下級軍官、出國學習航海與造船技術,並邀請大量科技人員到俄國工作不同的時,乾隆對於當時整個西方世界正如火如荼展開的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顯然全不理解,也不想理解。

而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這位滿族皇帝,顯然很滿足於,探究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所以,他終生最愛的就是:

寫詩。

5

據統計,乾隆從十幾歲開始寫詩,不斷到他89歲逝世時,僅僅可查的詩歌作品,就到達了42613首之多;而<<全唐詩>>所搜集的整個唐代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一共也不過48000多首詩。

他對於彼得大帝所熱衷的科技和現代化軍事強國策略不屑一顧(他很有可能根本就沒聽說過彼得大帝),但對寫詩,卻投入了終身的熱情。

作為乾隆近臣的清代史學家趙翼,曾經在<<檐曝雜記>>回憶說,萬歲爺(乾隆)有一次上廁所,拉一泡屎的時間,就寫出了四首詩。

最頂峰的時候,他一天要寫十幾首詩: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74歲的他前往北京香山一帶玩耍,在五天時間,就寫了67首詩,平均每天寫詩13首還多。

而與俄國彼得大帝喜愛高官厚祿、重利培養科技人員不同的是,乾隆一輩子最喜愛的,就是:

養詩人。

雖然寫詩超快,並且數量超多,但很遺憾,乾隆的詩卻幾乎沒一首能到處頌揚,可能是意識到了自己的詩歌質量太過平凡,所以乾隆身邊,專門養了一幫才子,例如沈德潛、汪由敦、劉統勛、劉綸等人一起幫他寫詩、改詩。

對此,乾隆也不諱言,說許多他名義上的詩,其實都是「或出詞臣之手,真贗參半。」

▲乾隆書法作品。

有一年冬天,乾隆跟大臣們在湖邊玩耍,剛好大雪飛舞,「天才縱橫」的乾隆馬上開口吟詩:

「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

然後,乾隆忽然卡殼了,不知道怎麼接下去,幸虧,旁邊的大才子沈德潛抓緊給乾隆下了個台階說:「皇上這詩寫得太好了,老臣斗膽、狗尾續貂一句——飛入梅花都不見」,一下子將詩的意境提升了一個檔次,惹得乾隆連說「好好好!」

然而,沈德潛退休后,老來昏花,竟然將自己給乾隆代筆寫的詩歌,也編入了自己的文集之中,立馬錶露了乾隆許多「寫詩」的本相,名義上對此表示其實不忌諱的乾隆,事後卻暴跳如雷,頒布發表將已經老死的沈德潛「封銜、仆碑、罷祠、磨平碑文」,對此,乾隆曾經恨恨地說:

「朕與德潛,以詩始,以詩終。」

他養詩人,卻又恨詩人,可謂耐人尋味。

6

他是一位偉大的君王,在開疆拓土方面表示得雄才粗略,然而,他始終卻是一位,被傳統中國文化所包抄浸泡成長的君王。

所以,他是中國式的傳統偉大君主,而不是世界範圍的偉大人物。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57歲的華盛頓(1732-1799)正式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從乾隆來說,他比俄國的彼得大帝要年輕,比美國的華盛頓又要年長,這三個同時代的偉大君主和總統,將各自決定俄羅斯、大清帝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在此後的歷史走向。

1791年,美國正式通過<<人權法案>>;與此同時,81歲的乾隆,卻仍然為自己製造的文字獄傲嬌不已。

他一生自詡成立了「十全武功」,他還自詡大雅,然而,他卻如此複雜而又多面。

一生熱愛漢文化的乾隆皇帝,非常痴迷書法,為此,他以至專門為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在紫禁城中開拓專門的儲藏間「三希堂」;他又主持編輯<<四庫全書>>,為中華文化傳續經典;

與此構成強烈比照的,卻是他借編輯<<四庫全書>>,下令毀掉他認為不利於清朝統治的「禁書」達3000多種、近7萬部,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還有在乾隆朝,他還一手製造了130多起文字獄,所製造的冤案,比他此前中國歷史上所有「文字獄」的總和,還要多一倍多。

這位寫詩至少達42613首之多,號稱儒雅風流的乾隆皇帝,也是中國史上製造文字獄最多的皇帝,而且許多都是無厘頭、令人髮指的冤案:

乾隆愛寫詩,也愛看詩,有一次,他無意間看到杭州詩人出的一本詩集<<憶鳴詩集>>,後來,乾隆怒髮衝冠。

因為在乾隆看來,<<憶鳴詩集>>題目中的「鳴」與「明」諧音,對此乾隆認為,卓長齡分明是在藉機思念明朝、圖謀不軌,於是乾隆親自指稱卓氏一家「喪盡天良,滅絕天理」,並下令將已經逝世的詩人卓長齡「凌遲剁屍、梟首示眾」,還有卓長齡在世的孫子等三人被斬首,妻兒子女全部被罰沒為奴——僅僅因為一個諧音字,乾隆就將詩人卓氏一家幾乎斬盡殺絕。

他名義上自詡大雅,卻將臣子一律當做狗奴才對待,即便是對他的近臣、大清才子紀曉嵐,乾隆也是破口大罵,說:「我只不過是把你當妓女豢養,你哪來的狗膽,竟敢妄談國事?!」

對於歷經康雍乾三朝、且是雍正臨終前指定的顧命大臣張廷玉,雍正逝世前,曾經以遺詔形式許諾,將張廷玉「配享太廟」;張廷玉退休前,就跟乾隆彙報能否把雍正的遺詔落實一下,沒想到乾隆對於這位赤膽忠心、輔佐三朝皇帝的老臣也是震怒、破口大罵,說「我只不過是把你當做毫無用途的老古董進行陳列罷了,你竟然還敢提先皇(雍正)的指示?」

雖然他處處標榜大雅,然而這位皇帝,卻也從骨子裡,處處透露出專制、蠻橫和虛偽、傲慢、無禮。

7

而到了乾隆晚年,大清帝國的農民起義已經烽煙四起。

面對帝國日趨風雨飄搖的形勢,乾隆企圖力挽狂瀾,對此他將鄂善、富德、高恆、高朴等貪贓枉法的先朝老臣或是皇親國戚,或處決、或關押、或遺戍,然而,對於和珅等公開賄賂貪污的大臣,他卻始終偏護放縱。

當看到承常日久的滿族人不停退化,以至連騎馬、射箭等基礎都荒廢罷練時,乾隆也表示得非常憂愁,他說:「馬步箭乃滿洲舊業,向以此為要務,無不留神學習。今國家升常日久,率多求安,將緊要技藝,全行廢棄不習,因循褚懦弱,競與漢人無異,朕痛恨之。」

在他看來,漢人們「循褚懦弱」,又不學習騎馬射箭等武藝,所以難怪天下會被滿人奪了去;但眼下,看到滿族子弟們也越來越「漢化」,乾隆心中也是非常憂愁。

但他不知道的是,西方人對於富國強兵,是有還有一種理解的。

就在他禪位前兩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公使馬戛爾尼以向清廷「進貢」和補祝乾隆皇帝80大壽的名義,帶著當時全世界最先進、武裝有64門大炮的軍艦「獅子號」,以及當時世界範圍內最頂尖的軍事、化學、醫學、天文、歷算、製圖、航海專家、士兵等共800多人,以及600多箱禮物,專程來到北京覲見乾隆,盼望與清朝展開通商會談。

,對於馬戛爾尼帶來的當時全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的科技成就,和展現當時英國工業實力的儀器、機械和工業製品,乾隆卻不屑一顧,而且非常藐視,他還特地叮嚀接待馬戛爾尼一行的官員說,要裝作:

「無意之中向彼閑談:爾國所責之物,天朝原亦有之,庶該使臣等不敢居奇自炫。」

在乾隆看來,馬戛爾尼一行帶來的,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內,最為優良的專家,和各項工業成就和科技東西,不過是蟲篆之技、奇技淫巧,而英國人竟然敢來「誇耀」,這幫夷人實在是讓人笑掉大牙。

但他所猜想不到的是,吃了閉門羹的英國人,則將在此次中國之行47年後的1840年,通過一場鴉片戰爭,狠狠地教訓大清王朝和他的子孫們。

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但面對大清帝國日益緊張的階級關係、硝煙四起的農民起義,曾經雄才粗略、已經80多歲的老皇帝乾隆,卻不知如何應對。

所以在禪位退休后,他只能靠著默念來自西域的神奇咒語,詛咒那些該死的白蓮教徒們,早點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生。

曾經英明神武的乾隆,老了。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89歲的乾隆大帝最終在紫禁城「龍馭上賓」,隨手也帶走了,一個號稱巔峰的「盛世」。

只是這個「盛世」的尾聲,卻馬上掀開,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慘痛的一頁。

而他的西域密咒,也馬上成為,安葬大清帝國的:

繞樑餘音。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