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置那些讓我們寢食難安的乳腺結節?

來源:美中嘉和

每年體檢季結束后,都會湧現出一幫憂心忡忡的「患者」或「准患者」,為體檢單上各種「囊腫、結節、增生」而不安。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乳腺結節是體檢報告單上經常會出現的字眼。「乳腺結節」,顧名思義,就是乳腺上的一個腫塊,這讓人不由得會聯想到乳腺癌,怎能不心生恐懼?

那麼,乳腺結節和乳腺癌是一回事嗎,體檢查出乳腺結節應該如何處置呢?

結節是個筐,啥病都往裡裝

乳腺結節是乳腺組織在影像學儀器中表現出的一種形態學改變,也是一種影像學普遍存在的徵象。簡單地說,乳腺結節只是一種現象,而並不是疾病本身。

乳腺結節類型不同,其背後的疾病也不同。具體而言,乳腺結節可以見於各種乳腺疾病,比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漿細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這些疾病都可表現為結節,值得慶幸的是,這其中約80%為良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有些結節「率性」到可自行消失

乳腺增生所致的乳腺結節是所有乳腺結節中最率性的一種,來得無聲,去得無痕。

育齡婦女在月經周期的變化過程中,會出現乳腺小葉的囊性或實性擴增,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表現在彩超上,就是一些被稱為「結節」的低回聲結構,這些低回聲結構往往會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臨床醫生告訴你在月經過後10天或半月再複查彩超的原因。

更有趣的是,在複查的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那個讓你惴惴不安的結節竟然自行消!失!了!

你可能會問,那我接下來該怎麼辦?還沒有開戰,「敵人」就自己跑了,你還糾結什麼,偷著樂的同時做好常規體檢就好了。

有些結節暗藏殺機

儘管乳腺結節的良性比例很高,但畢竟有一小部分用心險惡、暗藏殺機。這類結節長什麼樣呢?

Advertisements

一般來講,超聲顯示腫塊回聲不均勻,邊界不清,有明顯血流信號,邊緣毛刺樣或蟹足樣改變,簇狀細小鈣化等都是乳腺癌典型聲像特徵。

當超聲檢查發現懷疑惡性的病灶時,可以再結合鉬靶或磁共振檢查,必要時在超聲引導下行腫塊穿刺活檢,明確病理診斷。

除此,在日常生活中還應做好自查。女性朋友如果發現結節突然增大,沒有疼痛感,質地比較硬,摸起來像人的鼻尖一樣,形狀不規則,活動度較差,就需要高度警惕,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女性,這可能與乳腺癌有關。

如何揪出乳腺結節

B超是揪出結節最有力的手段,便宜又沒有輻射,能發現很小的腫塊,「擅長」早期發現病灶,而且能清楚辨別腫塊的大小、形狀、囊性還是實性、邊界是否清楚,從而大致判斷腫塊的良惡性。

鉬靶也是乳腺篩查的重要手段,且其對鈣化更為敏感。

乳腺磁共振可以作為B超和鉬靶的補充。磁共振沒有輻射,相比於B超,更客觀,不易遺漏,可將乳房的所有腫塊一覽無遺,根據腫塊對造影劑的強化曲線還可以進一步判斷良惡性。

具體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還要請醫生結合年齡、病史、家族史等進行分析和建議。

哪些結節需要穿刺或手術切除?

初診時考慮有惡性病變的結節,分兩類加以對待:一類是如為惡性需要在做根治手術之前進行新輔助治療的(就是先化療再手術),這類患者需要先穿刺活檢;二類是如為惡性也不需要在做根治手術之前進行任何其他治療的,這類患者可直接進行腫瘤切除,根據病理結果選擇是否還需要手術方式及其他治療。

當然,影像學檢查都提示為「良性」,但手術后活檢卻發現是乳腺癌的案例也時有發生。因此B超、鉬靶檢查為「良性」結節的人群中,有些可能也需要手術,比如:

1、40~60歲女性為乳腺癌的高發人群。所以4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如果發現1年內又長出了新的結節,無論大小、無論長了一個還是多個,都建議手術切除,並送病理檢查;

2、35~39歲的患者正處於「模糊地帶」,如果發現單個(單發實性結節或腫塊>1厘米)或多個乳腺結節,可根據患者的意願來選擇是手術還是隨訪觀察。如患者思想顧慮比較重,或者沒有時間定期回醫院複查,導致不能及時發現疾病的進展,可以考慮做微創手術治療;

3、單髮結節:結節≥2厘米,且生長較快時,建議手術治療;

4、多髮結節:當影像學檢查不能確定所有結節都是良性時,也建議手術。醫生單憑影像學檢查很難判斷所有結節的性質,可能幾個結節中,有1個就是癌,所以手術后的病理確診十分必要;

5、如果患者計劃懷孕,建議在孕前手術治療。因為妊娠與哺乳可能導致腫瘤生長甚至惡變,為避免妊娠期乳房腫塊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建議手術治療。

綜上,乳腺結節很常見,大部分為良性,有的甚至可以自行消失,患者不必太過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有的結節可能跟乳腺癌有著密切關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