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大智慧(24)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說:「看他的所做所為,考查他的經歷,觀察他的興趣。這個人還能夠隱瞞什麼呢? 這個人還能夠隱瞞什麼呢?

這是孔子教我們如何「知人」,知己者明知人者智。從三個方面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本質。

第一,看他為人處世的所作所為,誠於中形於外,一個人的外在做事的行為是內心素質的體現,善於偽裝的人,可以欺騙別人但欺騙不了自己,所以他的言行舉止會將他內心的真實顯露出來,只要認真的去觀察就不難發現端倪。

第二,考察他的經歷,有道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一個人的生活過程所經歷的事以及處理事情的結果,會體現出他的修養程度。也會展現他的變化過程和處事的理念。

Advertisements

第三,觀察他的興趣愛好,一個人的嗜好代表著他的內心世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最大弱點就是嗜好,俘獲人心的方法最簡單易行的就是投其所好。

孔子師徒周遊列國遭遇陳蔡絕糧時,幾天幾夜都沒有糧食,一天子貢通過自己的關係弄到了一些米,交由顏回去煮米。米快煮好了,子貢不經意看見顏回將鍋中一勺米填入口中。子貢很是驚訝就去問孔子,一個德行很高的人會背地裡做不如理的事嗎?孔子說當然不會。子貢就把剛才看見的一幕告訴了孔子。

孔子聽后就把顏回叫來對他說,我今天做了一個夢,夢到祖先教誨我要謹言慎行。今天新煮的米我們先來祭祀祖先吧!顏回聽后立刻說,老師今天的米不能祭祀祖先了,剛才我在煮米時天棚一團灰掉進了鍋里,我弄出來后看扔了實在可惜就把它吃掉了。我先吃了米這米就不可以用來祭祖了。孔子聽后欣慰的對子貢說,我相信顏回的仁義不是從今天開始的!

Advertisements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同樣適應我們當今社會,一個人的內在心裡時刻都體現在他的言行舉止當中,我們切不可自欺欺人做那些掩耳盜鈴之事,就如同曾子所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其嚴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