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唐方方:從送禮的行為經濟學說開去

傳統的經濟理論告訴我們,顧客是理性的,有判斷能力的,不要去瞎操心。真實的人類行為,與教科書差距遠矣。

為友人的孩子買書,看到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頗覺有趣。其中一則故事寫某學生參加完喜宴,把剩下的食物包回寢室,送給室友當宵夜。雖然一看就知道,都是賓客碰都沒碰的好東西,但他的室友卻當場翻臉,把食物摔在地上。用前些年的行話,可謂是把「小意思」變成了「不好意思」。

嚇得人不敢送禮了嗎?大可不必。人性是共通的,不獨中國人,西洋人也有不少送禮的趣聞。無獨有偶,筆者的同門派學長ChrisHsee先生,在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院決策研究中心執教,有一系列的經濟心理行為研究,對大家如何送禮、如何搞行銷等等可能有啟發。

Advertisements

Hsee教授在一九九八年的《行為決策雜誌》上發表過四項研究成果,第一項便是關於送禮。他用了兩個版本的問卷調査受訪者的看法。一是問:附近商店中賣的羊毛衫,價格五十美元到五百美元不等,貴友買了一件五十五美元的送你,你認為他(她)有多大方?從零分到六分評級。另一問卷問:貴友所買羊毛圍巾價格為四十五美元,附近商店中羊毛圍巾的價格是五美元到五十美元,貴友的大方「分數」又有多少?這兩個問卷是獨立向不同人查詢。結果相當有趣、令人吃驚但又並非無理,統計分析顯示,大部分人給四十五美元的羊毛圍巾打分更高。結論是:「少的更好」(lessis better),何故?

行為經濟學近二十年來的爆炸式發展,已使我們認識到人們日常行為和心理上的眾多理性局限,此其一例。當他單獨評判一件事物時,其看法往往與把兩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較時有重大差別。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不是沒有道理的。當人們在孤立狀態下評估一件事物時,因此缺乏可靠的參照係數,一些較難測定甚至不相關的因素便容易影響你,讀者諸君或許該自問,自己是否也試過被不相干的信息牽著走?是否也演過「三人成虎」的鬧劇?最近有否看見網路股就買?

Advertisements

如果Hsee教授上述的研究結果讓你心寒,那麼,他的第二項結果或許可幫助我們恢復一點自信。在這個實驗中,兩組學生分別被示以同樣且同量的雪糕,只不過一組用的杯子特大,以致同量的雪糕在大杯中只佔一半多,而在小杯中溢滿杯。諸君已可預測到,用小杯的那一組,學生們出價顯著地高於用大杯的一組。但是,當他們最後被展示兩種杯子的真正容量后,大家的出價趨於一致,理性終於又回來了。這個實驗的啟示是一樣的;當我們缺乏可靠的參照係數時,不相干的因素如杯子的大小更容易影響我們的決策能力。我個人覺得,這個雪糕的實驗特別具有說服力,因為這裡面不涉及口味和產品差異之類更複雜的經濟現象。雪糕就是雪糕,當然是付多少錢買多少量,與那個盛雪糕紙杯有多大有何關係?反正吃完雪糕,紙杯都會被扔掉。

傳統的經濟理論告訴我們,顧客是理性的,有判斷能力的,不要去瞎操心。經濟學家中要研究理性的經濟行為就萬事大吉,世界大同。筆者潛心十年研究生涯,發現還不是那麼回事。真實的人類行為,與教科書差距遠矣。大概這也是筆者這種心胸開闊的另類經濟學人更容易與經理、行銷人員溝通的緣故。

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進人我們的商業世界時,個人化的服務將愈來愈重要,經濟理論的革命恐怕也不遠了。有例為證,筆者的合作者朵拉教授(RichardThaler)獲邀擔任芝加哥大學第一位行為經濟學教授,打進「右派」的大本營,實在大快人心——至少是大快我等另類人士之心。基於人類行為規律的經濟及金融理論,下一世紀將大有作為。

最後回到劉墉的送禮故事,切記,「實用」不等於「情意」,「價值」不等於「重量」。要想討好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買一件「昂貴」的小物品,可能比買一件「廉價」的大東西,效果更佳。人心難測,但人性並非全無規律。

作者簡介:唐方方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金融學及營銷學教授,愛思唯爾(Elsevier)人文社會科學99位中國高被引學者。師從博弈論宗師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和海薩尼(John C. Harsanyi)教授,兩位恩師與「美麗心靈」納什教授(John F. Nash)分享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紀念獎。德國波恩大學經濟學博士(1996年)。學習過五種語言,海外生活過二十年,中國公民。1997年獲實驗經濟學會Heinz Sauermann 獎(兩年一度)。獲頒過多個教學獎(從本科到EMBA),教授過數以千計的本科、碩士、博士生以及企業管理人員和政府官員。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工學碩士(系統工程,1988);成都科技大學應用數學系理學學士(運籌學,1985);出生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中普雄區果目公社,先後就讀於果目小學、南城小學、北城小學、城關中學和越西中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