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願意分享,不一定是小氣

一提到分享,我們的解釋通常就是:「寶寶,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給小朋友一起吃。」

聽到媽媽這麼說,寶寶就在心裡說:「哼,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我就不給他,我還要打他咬他呢。」這哪裡是分享,分明是剝奪嘛!

如果寶寶不願意把玩具給小朋友玩,媽媽往往會覺得寶寶小氣。其實,兩三歲的寶寶不願意分享,並不一定是小氣。

寶寶不願意分享,通常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真相1:

寶寶是獨生子女,缺少分享的生活經驗

現如今,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寶寶,想要什麼家長都會盡量滿足。所以,寶寶缺乏分享的生活經驗,自然不會分享。

提議:給寶寶找同伴,彌補家庭結構的不足

父母可以經常帶寶寶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門,也可以邀請小朋友來自己家玩。媽媽每次多準備一些零食,讓寶寶去遞給其他小朋友。一家人吃飯時,媽媽也要讓寶寶分一些給東西家人吃。

Advertisements

真相2:

大人故意逗弄寶寶,寶寶的分享意識被破壞

很多人看到寶寶可愛的模樣,都忍不住要逗弄一番。比如,當寶寶手裡拿著一個蘋果時,一些人就會說:「給我吃吧!」並假裝拿走寶寶手裡的蘋果。當寶寶哭了時,他們就說:「小氣鬼,我是逗你玩的,不是真的要你的,還給你吧!」

提議:拒絕逗弄,保護好寶寶的心理

面對成人的好意逗弄,媽媽要保護好寶寶,要向他們說明這樣做給寶寶帶來的傷害,不能這樣逗寶寶,或者帶寶寶走開。

真相3:

寶寶自我意識發展,覺得自己的東西別人不能碰

兩三歲的寶寶都不允許別人碰自己的東西。如果誰不小心拿了他的玩具,他就會大聲說:「那個是我的!」很多媽媽都認為寶寶自私,其實是寶寶自我意識的萌芽,寶寶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不是自己的了。

Advertisements

提議: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接受其不願分享的行為。

試想,如果讓你把自己喜歡的包包、衣服借給別人,你也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吧。

了解寶寶的情緒和性格發展,激發自我意

媽媽切不可給寶寶冠上「自私」、「小氣」的帽子,更不要因此懲罰寶寶,而要在了解寶寶情緒和性格發展的基礎上,激發他的自我意識。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到了2歲左右,寶寶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並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他容不得別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點威脅,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可以選擇合適的物品,並以自身行為做好榜樣。如果孩子願意嘗試,那麼要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如果孩子有不樂意的情緒,也不要強迫孩子,更不要用激進的語言評價孩子的行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