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紹——漢馬王堆的素紗禪衣

馬王堆漢墓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挖掘出土三座漢墓。

三座漢墓中,二號墓的是漢初長沙丞相軑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三號墓是利蒼之子。馬王堆三座漢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號墓墓主軑侯利蒼約下葬於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號墓墓主利蒼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號墓墓主利蒼妻下葬年代可能還要略晚一些。墓葬的結構宏偉複雜,槨室構築在墓坑底部,由三槨、三棺及墊木所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內的隨葬品十分豐富,共出土絲織品、帛書、帛畫、漆器、陶器、竹簡、印章、封泥、竹木器、農畜產品、中草藥等遺物3000餘件。此外,墓葬中還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屍具以及中國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方劑書籍帛書《五十二病方》。

Advertisements

素紗襌衣(襌,也寫作褝,音dān,《說文解字》:衣而無里,謂之襌。是單衣的意思。經常被誤寫為"禪",1972年在中國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 一號墓出土,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辛追原貌復原蠟像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襌(單)衣,衣長128厘米,通袖長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交領、右衽(rèn)、直裾。面料為素紗,緣為幾何紋絨圈錦。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且色彩鮮艷,紋飾絢麗。它代表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這件素紗襌衣中,襌衣用紗料製成,因無顏色,沒有襯裡,出土譴冊稱其為素紗襌衣。

Advertisements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繚綾》中寫道:"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霜。"詠誦這詩句,以為詩中那飄渺如霧般輕盈,晶瑩如水般剔透繚綾的描寫不過是詩人的藝術誇張。直至聞名於世的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墓中大量絲織品,特別是兩件素紗襌衣的出土,證實了詩人的描寫並非憑想象誇張而作,而是據實形象化的描寫。

紗,是我國古代絲綢中出現得最早的一種,它是由單經單緯絲交織而成的一種方孔平紋織物,其經密度一般每厘米為58根至64根,緯密度每厘米為40根至50根紗。密度稀疏,孔眼充滿織物的表面,因而質地輕薄,古人形容"輕紗薄如空"、"舉之若無",一點都不誇張。上乘的紗料,以蠶絲纖度勻細見長。素紗襌衣每平方米紗料僅重15.4克,並非因其織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紗料的旦數小,絲纖度細。絲織學上對織物的蠶絲纖度有一個專用計量單位,叫旦(全稱:旦尼兒),每九千米長的單絲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數越小,則絲纖度越細。經測定,素紗襌衣的蠶絲纖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現在生產的高級絲織物還有14旦,足見漢代繅紡蠶絲技術的高度發展。

此件襌衣的組織結構為平紋交織,其透空率一般為75%左右。制織素紗所用原料的纖度較細,表明當時的蠶桑絲品種和生絲品質都很好,繅絲織造技術也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素紗,一般為未經染色的紗織物。這件"襌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領口較重的邊緣,重量只有25克左右,摺疊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它也是西漢紗織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漢文化的驕傲。

湖南省博物館曾委託南京雲錦研究所複製這件總重49克的素紗襌衣。但該研究所複製出來的第一件素紗襌衣的重量超過80克。後來,專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來現在的蠶寶寶比幾千年前的要肥胖許多,吐出來的絲明顯要粗、重,所以織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緊接著專家們著手研究一種特殊的食料餵養蠶,控制蠶寶寶的個頭,再採用這些小巧苗條的蠶寶寶吐出的絲複製素紗襌衣,終於織成了一件49.5克的模擬素紗襌衣,這一研究竟耗費專家們13年的心血!馬王堆素紗襌(單)衣,曾經被盜,目前博物館所展示的是高模擬樣品。

1983年的一天,前一晚上下了整夜的雨。清早,講解員打開展館大門時,被驚呆了——排展櫃的玻璃全部被砸碎,裡面的文物不翼而飛。最後統計,一共有6個展櫃被砸,30多件珍貴文物被盜,除了素紗襌衣,還有一批漆器等。「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我們對於文物走私、盜竊等事情幾乎聞所未聞,因此也缺少一種防範意識。」工作人員回憶說。「馬王堆漢墓的名氣很大,國家公安部高度重視這起文物被盜案,派出專人督查此案。」調查發現,盜竊者是從離地幾米高的一個窗戶口爬進展館的。「公安幹警對盜竊者下的結論是——膽大妄為,因為撞擊實驗表明,砸碎厚厚的展櫃玻璃會發出很大的響聲。」

為防止這批珍貴文物被走私出境,公安部門向全國海關發放了這批文物的照片,專案組也進駐省博物館。「由於偵查中發現盜竊者對省博物館比較熟悉,一度懷疑內部有問題,當時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全都接受了調查。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國寶被盜,公安部限期破案,所以專案組的每個人壓力都很大。」一名當時在專案組工作的專家告訴記者。40多天後,烈士公園報告,在與省博物館交界的牆角里,發現了一包東西,裡面正是部分被盜竊的文物。過了幾天,五一路郵政局寄送包裹的櫃檯上,又發現一個無人認領的包裹,上面寫著「湖南省博物館收」,打開一看,素紗襌衣和其他一些文物赫然在裡面。至此,大部分被盜的文物自己「飛」了回來。

可罪犯藏在哪裡呢?一天,一名偵查員在韭菜園派出所無意之中得知,派出所前不久抓獲了一名小偷,身上還帶著一把刀尖斷了的三角刮刀。這名偵查員立刻想到,在文物被盜的現場,發現了一片刀尖。經過比對,刀尖和小偷身上的三角刮刀完全吻合,隨後,公安幹警在小偷的家中又搜出了一批失竊文物。「幾乎滿城的警察都在找這個人,沒想到他居然正蹲在派出所里。」而文物是小偷的母親迫於壓力悄悄地送回去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