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 「魚叉」 反艦導彈 介紹

一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正在進行MK-141魚叉反艦導彈發射器的安裝作業

空射版的AGM-84A魚叉反艦導彈

一艘「諾克斯」級護衛艦正在使用MK-16 ASROC發射箱發射RGM-84A魚叉反艦導彈

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正在使用MK-141魚叉反艦導彈發射器發射RGM-84A魚叉反艦導彈

數據來源:《全球防衛雜誌》馮光明《魚叉反艦飛彈》,Robin《魚叉反艦飛彈》。

魚叉導彈以生產超過7800枚,其中4000枚以上的出口銷售的記錄來看,堪稱西方世界當代最成功的反艦導彈。

魚叉的起源Ⅰ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海軍的武力投射(對地、對海打擊)方式開始逐漸倚賴航空母艦的空中打擊能力,而不太重視船艦本身的水面戰鬥力。所以美國海軍在1950、60年代初並未追隨蘇聯的腳步發展反艦導彈。但是在196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發現航空母艦戰鬥群所面臨的嚴重威脅就是蘇聯的J級與E級潛艇,而這兩種潛艇均配有威力強大的SS-N-3型反艦導彈,但卻必須浮出海面才能發射。用現代的軍事科技眼光來看,此舉也許頗為笨拙,但在當時卻使美帝幾乎無計可施,這是由於美國海軍在那時所配備的Mk 46型魚雷不能攻擊淺水區的目標(註釋1),而蘇聯潛艇的壓力艙又頗為堅硬難以破壞,若是想靠長程的反潛巡邏機從空中用火箭或深水炸彈獵殺,則又嫌動作太慢,蘇聯潛艇可能早已完成發射任務而逃之夭夭。基於此理,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IR)啟動一項空射戰術反艦導彈的研究案,主要目的是攻擊當時配備SS-N-3反艦導彈的蘇聯潛艇;由於SS-N-3型反艦導彈導彈只能在水上發射,因此美國海軍計劃的反艦導彈系統構想是空對海型模式,以期能快速、及時地打擊敵人潛艇,由於這種攻擊型態類似於捕鯨船以魚叉一般快、准、穩、狠地朝出沒浪濤間的鯨魚發動攻擊。因此,這種反艦導彈便被命名為魚叉(Harpoon)。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