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味道

春卷

關於吃的熱鬧追求

春卷:有迎春喜慶之吉兆,也是我們在美食街道最常見的一種美食。

梁實秋說,北平人,饞。北京人歷來貪食各種美味之食,大抵與這座城市的熱鬧相關。那些流入民間的宮廷御食、以魯菜打底的各地方菜在京城的融合,以及穆斯林湧入北京后的回族清真菜,基本奠定了老北京菜的基礎。無論是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還是講求排場的官宦之家,抑或煙火氣十足的文人與藝人,連同市井生活中的無數飲食男女在內,始終令這座城市的飲食系統層次豐富,趣味十足。

這裡有沿襲下來的老東安市場里最高雅和奢侈的吃法,有遛彎兒喊嗓子之後早點攤上的熱氣與舒坦,有當年走街串巷的零食小販創造的北京小吃食單,也有遺老遺少留存的家宴規矩與日常精緻。在今天的北京城裡,這種對吃的迫切仍在旺盛地生長,雖有國際化大都市的無國界飲食,但渴望追隨傳統口味的心意始終不曾改變。

Advertisements

北京的春節也一如既往地認真而熱鬧。北方人習慣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盛大而有條不紊的準備食物自不必談,北京人的年夜飯里還少不了兩道別緻的小菜,芥末墩兒和豆兒醬。芥末墩是各家腌制的青口大白菜,豆兒醬是加了配料的肉皮凍兒,雖是小菜,但做法並不簡單,這是北京人的生活情趣。北方人過年必不可少的是餃子,老北京自然有特色的餃子餡,老傳統的干菠菜餡,要在秋末把菠菜封存,臘月再拿出泡發;羊肉黃瓜餡,羊腰窩加筋頭巴腦,黃瓜擦細絲,黃瓜出湯,羊肉吃水,相得益彰;還有大年初一的五更素餡餃子,蘿蔔絲、大白菜、香菇、木耳、黃花、粉絲,甚至冬筍、麵筋、芝麻,做法絕不簡單。

餃子

葫蘆是羊肚中最漂亮的部分,表皮綴滿網狀的花紋,吃起來卻極堅硬,是老饕們最愛囫圇吞下的一種

Advertisements

羊肚中間部分帶著毛刺的多層褶皺人們最熟悉,牛肚的這部分叫百葉,羊肚上這部分叫散丹,切完之後一小簇一小簇,確實有種零散之美。散丹的品質在於色澤,上品是黃色和像這隻似的黃褐色,有些是墨綠色的也不差,那是因為牛羊夏天吃青草的緣故,真正差的是很多人青睞的黑百葉。馮夢濤說,那是吃酒糟的牛,胃壁被腐蝕了,又黑又異常地堅硬。白色的更危險,「火鹼泡出來的,摸一摸手感是滑的」。

通過顏色和質感的分隔,散丹的兩側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距離食管最遠的一端是柔軟光滑的白中帶紅,頂端奶白的部分是蘑菇頭,下面發紅的叫蘑菇,蘑菇頭有嚼頭,蘑菇是老先生們最愛的咬不爛。緊挨散丹另一側的部分花紋最漂亮,叫作葫蘆,表皮綴滿網狀的花紋,后廚小夥子流暢地分割下來,往起一提就變成個很有容量的實心網兜,照在燈下微微透亮。葫蘆旁邊的是肚板,緊鄰著食道,表皮最粗糙,往砧板上一攤,像件無精打採的臟羊皮襖,密密地鑲著毛巾狀的顆粒。葫蘆和肚板中間伸出一條細長粉白的食信,像條香腸。

小吃也是「金生隆」的一大特色,遺憾的是,原來有三種特別地道的北京小吃沒了:奶油炸糕、醬拐筋兒和羊肉水餃,在2008年前後停售。奶油炸糕最有名

香菇麵筋

炒麻豆腐就像豆汁,一說起來就是老北京的特色。「鴻雲樓」做麻豆腐用的是綠豆豆渣,做之前先用溫水瀉開。另起一灶,拿油和黃醬來煸炒蔥姜蒜末,必不可少的是要撒羊肉末進去同炒。醬炒熟,放豆渣進去,拿小火咕嘟著。炒麻豆腐覺得是道類似小吃的菜,做起來卻並不簡單,咕嘟的過程中,手勺絕不能離開鍋,要不停地在鍋里攪拌,只有這樣,麻豆腐出來才香。先是去掉了豆渣里的酸味,整個過程非得半個小時下來才好吃。和其他老菜一樣,一口麻豆腐,一口米飯,拌著吃特別家常實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