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的上古文化——玄氏

一、上古文化的緣起

一個群體有著什麼樣的共同記憶,便有著什麼樣的群體性格,由這種群體性格所延伸出來的行為和思想,我們稱為這一群體文化的起源。

(一)有關水的記憶(12000-9800年前,古崑崙)  1、盤古開天闢地的真相

距今12000—9800年間,昆崙山,為人神共居之地,共有神明近百,族人近萬,與外界鮮有往來,被後世稱為天都,崑崙之名,也稱混沌,是距今6300年左右才給他起的名字,為渾然一體,未曾分貌之意,是為強調以前人與神都居天都之中,不曾有天地之分。

盤古氏,原名盤,原龍馬氏水器幻化而成的靈物,後人又稱渾沌氏。

古時極地之冰消融,昆崙山中,連續降雨九十餘日,大地震動,水有中出。天地昏暗,難分晝夜,靈獸鴟鴞口中噴火,四周皆明,眾族人得以外逃。而開路的,為崑崙智者的貼身護衛,為紀念他,稱為混沌氏,也就是所說的盤古氏。

Advertisements

眾神離開昆崙山后,遷到了青海湖邊、倒淌河旁、日月山下,再未能舉族回遷,那座當初被毀的故地天都,被稱為崑崙之墟,墟者,被毀之故都也。

2.八卦中的坎  水曾給他們帶來了極度的災難和困境,因此,伏羲在創研八方八風之法時,用坎來代表水,代表失去故土支撐的困境。

后眾人依水而居,取水圍獵而生。人們在青海湖邊取水后,用土陶來裝水,因此,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水土都有著包容承載萬物的本性。而這些本性,在秦漢以前,一直在存於人們的日常行為中。

同時,中華先民第一次在平靜的大海(青海湖)邊,看到了山峰倒立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孕育著清靜為天下之本的思想,更孕育了人定勝天的思想。

3.被誤解的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不是人肯定能戰勝大自然,而是說,人在保持內心如水般安寧的情況下,才能夠更到地認識到自然規律。

Advertisements

「定」是保持內心安寧的意思,「勝」是能夠的意思,「天」是指一切規律。人定勝天四個字中,很多人理解錯了三個。

從這裡,我們彷彿可以看到秦漢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曲解與肢解。

4.擇低而就,不與萬物相害

那整整1000年中,人們還和水學到了「擇窪而居,萬物莫有比其位者,以成大河,順勢而行,萬山莫有阻其途者,以達江海。是故心清者不棄形濁,道遠者不計迂迴,識濁而持清,行躁而心靜。」的思想。

這些思想,成了後世幾千年中,中華人對自己和世界,最樸素的價值觀。

(二)有關火的記憶(12000——9000年)

如果你問一個人,為什麼火能生土,那人會咽一下口水,說,火把東西燒完了,便變成了灰土 ,所以,火能生土。

我們都知道,現在說的火不一定代指真的火,土也不代指真的土,但在以前是。

  1. 燧人氏鑽木取火  在盤古開天地的故事中,我們遺忘另一位犧牲者。昆崙山中燧明國曾有一鳥,名叫鴟鴞此鳥來自萬明國。 

此萬明國,有日無月,四時為晝,那鴟鴞數千年來吸收太陽光華,無有始終。后因有人用神力擋住太陽光華,天地昏暗,數月不開,天陰地冷,極地生冰。鴟鴞逃離萬明國,欲來昆崙山中問一究竟。

鴟鴞來到昆崙山,落於燧明國,是時燧明國皆為昏暗,鴟鴞啄燧木枝而生明火,該族人皆以火為尊,以鴟鴞為聖靈。

後來眾神離開崑崙時,鴟鴞耗盡了太陽光華,隱於崑崙之澗,后不知所終。這隻鳥後世的名字,叫畢方,這個故事中還隱著一個故事——燧人氏鑽火取火。

2、制陶取水,火能生土

人們在日用山下取水后,水儲存多有不便。  後有一日,有泥土被燒動物的火烤烤多日,其質地堅硬非常,從此後他們學會了燒制陶土,用來盛水。而這之後,人們的意識里才產生了火能生土的意識概念。這裡說的土,代指陶土。

而這時候人們對陶土製品的要求是,寬厚、沉穩、承載接納。

而這些相應的思想,也成了最早的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一部分。而陶土,那時候成了整個部落最珍貴的東西。

(三)有關風、土、金的記憶

  1. 依水而徙,風所致止,皆為沃土(9000年左右)  

伏羲時期,人們在獵狩的同時,學會了飼養家禽和採集儲存食物。  採集食物時,人們無法直接看到更遠處的食物,但他們有一條特別簡單的規律,即——風所致止,皆為沃土。

意為順著水流,去發現那些凡是風能到達,但又能停留下來的地方,肯定是適合人停歇駐紮的地方,並且那些地方肯定能採集和獵狩到食物。

如果將上面的字簡化處理,只餘下兩個字的話,便是風水。如果把以上原則展開的話,便是國人一直重視的風水堪輿術之要義。

明日繼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