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教堂故事:索菲亞教堂與十字軍東征

上篇我們說到蠻族南下,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分裂,逐漸形成哥特式建築風格。分裂后的東羅馬帝國所形成的拜占庭式建築。東羅馬帝國也叫拜占庭帝國,看下地圖,它仍是一個面積龐大的帝國,並且從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到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滅國,一共存在了1058年。

東、西羅馬帝國版圖

拜占庭式建築風格受宗教和地理影響極大,它繼承了羅馬式建築的精神,在內飾上受基督教影響。大家看它的地理位置,東羅馬帝國主體在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東邊就是中東地區,所以風格上受波斯文化、兩河文化影響也很大。比如建築頂部的標誌性風格洋蔥頭圓穹頂。

東羅馬帝國認為西羅馬帝國已經被外族滅掉了,那我就是羅馬帝國的正宗,所以首都君士坦丁堡完全按照古羅馬城的風格建造。這時期的代表建築是聖索菲亞大教堂,這個名字大家很熟悉,在哈爾濱有個重名的教堂,而且風格相似。

Advertisements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國的輝煌代表,最早君士坦丁大帝修建它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的,後來變為東正教堂。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佔領這裡,將它改為伊斯蘭清真寺。東羅馬帝國的前兩百年是非常強大的,頻頻西征想要恢復往日的羅馬帝國,但都沒能實現。連年的征戰使國庫空虛,很快,真正的威脅來了。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

到了公元7世紀,北邊的斯拉夫人,東邊的波斯人不斷入侵。東羅馬帝國的面積不斷縮小,這時的建築風格也有了新的變化。建築佔地面積變小,向更高發展,由一個大穹頂變為多個小穹頂,比如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

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公元9、10、11世紀的時候東羅馬帝國再次興盛並達到頂峰,但1054年天主教和東正教發生了重大矛盾,最後教皇互相開除教籍,從此東正教與天主教分道揚鑣。這也為後來的十字軍東征埋下伏筆。

Advertisements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

從1096年到1291年一共有九次十字軍東征,就是一群歐洲屌絲去東邊搶錢。這場持續200年的戰爭是羅馬天主教皇發起,目標是奪回失地,他們的聖城耶路撒冷當時在伊斯蘭國家的控制之下。教皇為每位出征的騎士一枚十字架,又因為出征者的衣服上印有紅色十字,所以叫十字軍。

九次東征除第一次給敵人打了個措手不及,其餘皆敗。在整個歷史上這場征戰使負面的,由於無組織無紀律,十字軍一路燒殺掠奪,不僅對敵人更多的是對歐洲本身的百姓。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進攻的不是伊斯蘭國家,而是東羅馬帝國,上面講到他們與天主教分裂改信東正教。十字軍攻入君士坦丁堡后燒殺劫掠,並屠城三天。這對東羅馬帝國是次重創,此後他們的建築再無創新,后被奧斯曼土耳其滅國。

十字軍東征

第九次東征后,歐洲再無能力組織新的進攻,其在東方佔領的土地也逐步落入伊斯蘭囊中。十字軍東征宣告結束,歐洲騎士時代也落下帷幕。但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卻間接引發了一場文藝復興運動。

歡迎補充轉發,了解更多旅行信息,請關注我。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