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解傷寒,你會嗎?

一、初識「陰陽傷寒」及「陰陽」在古代的含義

大家好,特別感謝恆偉老師給我這個機會,給大家說說我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對《傷寒論》的一些認識和理解。我學習《傷寒論》就是以《傷寒論》自己解釋《傷寒論》,再以一些其他的學術資料作為參悟的對象,具體我就說說對《傷寒論》學習研究的方法,希望給大家提供一點思路。

1800年來解釋《傷寒論》這部書的人非常多,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這本書。據現代文獻考證,好像有3000多個注本,我讀的注本大概有20多個。日本文獻整理家、大學者森林之,他對《傷寒論》的整理是非常完善的,因為中國古代文獻在日本保存得相對比較完善,但是他的《傷寒論考注》這本書純粹是文獻研究,沒有其他的。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柯韻伯的注本,讓我有個新的角度認識《傷寒論》。然後再讀《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等一些古經方家對《傷寒論》、傷寒病的認識,又有新的觀念和方法。其中柯韻伯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他說黃連阿膠湯是少陰之瀉心湯,太陽之瀉心湯就是三黃瀉心湯。後來又讀到了許仁則這個經方大家的著作,許則仁把傷寒分成了陰陽傷寒。這就讓我認識了「陰陽傷寒」的觀念。

《外台秘要》及《黃帝內經》上有句話,「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這個陰陽怎麼認識,怎麼理解?「臨證之工,宜須兩審。」兩審什麼呢?我認為是兩審陰陽。陰陽在古代是怎麼理解的呢?陰陽是指位置還是時間?具體在人體又怎麼理解?經過我對《外台秘要》和《千金方》的閱讀和理解發現,陰陽在古代,陽指表,陰指里,古人的陰陽指「表裡」。《外台秘要》是這樣論述的:「夫病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可攻其表,發於陰者可溫其內,發表者宜桂枝湯,溫里者宜四逆湯。」這句話就說明在古代,陽指表,陰指里。在宋代以後,陰陽的概念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它的概念已經泛化了。但在唐代以前,所有的陰陽,在《千金方》和《諸病源候論》都是指表裡,特別是在《外台秘要》里,剛才這句話把陰陽已經分得非常清楚了,發表宜桂枝湯,溫里宜四逆湯,表是陽,里是陰。

二、「陰陽傷寒」的分類

《傷寒論》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這句話說的是太陽病,有的發熱,有的不發熱,但是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這裡有兩種情況,一種發熱的傷寒,一種不發熱的傷寒。《傷寒論》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把這兩條聯繫起來就是發於陽的傷寒是發熱,發於陰的傷寒是不發熱。但是很多學者就會反對,他說麻黃細辛附子湯證會發熱,真武湯證會發熱,通脈四逆湯證也會發熱。這在後面我會詳細地給大家說為什麼這三個方證也會發熱。在陰證里也會發熱,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傷寒論·太陽病篇》分上、中、下三篇,這三篇說明了太陽病可以傳變。在太陽病里,有一二日、二三日、四五日、六七日、八九日這樣的規律,說了非常多的案例,有的說「太陽病,……」,有的說「傷寒,……」,有的說「中風,……」,這三個概念經常出現在這三篇的條文的開頭。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少陰病篇》里同樣有一二日、二三日、四五日、六七日等這樣的描述,這說明傷寒分陰陽的開始,有陰證的開始,有陽證的開始。這種說法已經在胡希恕老先生的書中有所記載,他說少陰病是陰證中的表證,這個觀念是非常正確的。但少陰病不完全是陰證的表證,下面我給大家詳細地說說我對少陰病的認識。

三、運用陰陽對舉的方法認識少陰病

1、從陰陽對舉看少陰病的傳變

陽證分三個階段,太陽、陽明、少陽。太陽可傳陽明,可傳少陽,同樣可以傳入太陰,這是在陽證的傳變,或者誤治出現的傳變或者內陷。大家看少陰病里,它有表證,同樣有里證,如黃連阿膠湯證、豬苓湯證、真武湯證、通脈四逆湯證,還有承氣湯證、四逆湯證等。《少陰病篇》所有的條文的開頭都用「少陰病」這個名詞,但在《太陽病篇》里有「太陽病」、有「中風」、有「傷寒」這樣的名詞冠以條文之始。二者對比,說明少陰病是醫生可以確定下來的,是客觀存在的。而傷寒、中風、太陽病有時候是不太確定的,所以才用這三個名詞。

《傷寒論》里說了合病、並病,《太陽病篇》中有很多合病、並病的,大青龍湯證、麻杏甘石湯證等都是談合病,唯獨少陰病沒有說合病。胡希恕老先生說少陰病是表證,我認為少陰病有表證,有里證,有半表半里證。有表證,它就會內傳,你看一二日、三四日、四五日,它有時間規律,死得快說明它內傳,就是這種陰證的傳變。

太陽病內傳有蓄水證的五苓散,有蓄血證的抵當湯、桃核承氣湯、抵當丸。少陰病內傳有水停證,有動血證,水停證是真武湯,動血證沒有處方。「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293條),「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294條),這裡沒有處方。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里,不可發汗」(285條),說明少陰病可在里;「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302條),說明少陰病可在表;少陰病有承氣湯證,「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20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321條);「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22條),說明少陰病有陽明證;「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323條),說明少陰病有太陰病;「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條),說明少陰病有少陽病證;「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319條),這條在陽明病中對應也有豬苓湯證,說明少陰病有豬苓湯證;「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316條),在太陽病誤治中也有真武湯證。這一系列條文可以說明少陰病有陰表,有陰里,有陰太陽,有陰陽明,有陰太陰,有陰少陽。太陽病、陽明病、太陰病、少陽病,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因為《傷寒論》講得非常詳細。

2、陰陽對舉法

《傷寒論》是一部以陰陽思辨為指導思想的醫學著作,中國古代的哲學體系也是建立在陰陽學說之上的,包括《易經》,包括《黃帝內經》,五行學說,都是以陰陽為根本的哲學方法論。譬如一日之中,白天是陽,晚上是陰。白天分早上、中午、傍晚三個階段,晚上有夜幕、午夜、凌晨三個階段,都是陰陽對應的,在八卦里對應得更為明顯,以陽爻陰爻來顯示陰陽變化。

我是用對比的學習方法,用《傷寒論》自己解釋《傷寒論》,這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傷寒論》是以陰陽對舉的方法來編著的。在《金匱·痰飲篇》里有這樣的說法,「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這是陰陽對舉;「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這同樣是陰陽對舉。一個證有陰陽對舉,一個病同樣有陰陽對舉。所以臨病之工,宜須兩審,審什麼?審陰陽——審病的陰陽,審證的陰陽,審方的陰陽。

3、中醫診病以主觀感覺和客觀感知相結合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11條)這條怎麼理解?這裡其實說的是一個真熱假熱的問題,中醫是一個以自我感覺為中心的疾病診療模式。「病人身大熱」,是自己感覺大熱嗎?肯定不是他自己感覺大熱,因為他「反欲得衣」,他想穿衣服,還怕冷。這是醫生感知他發熱,但是病人感知他冷,所以是「寒在骨髓,熱在皮膚」。「身大寒」,醫生摸著病人身上冰冷,但是病人不想穿衣服,這是真熱。這說明中醫是以病人的自我感覺為中心的,不是以體溫表等檢查儀器作為診斷標準的。現代檢查儀器不能代表病人的自我感覺和自主神經系統,人體有一套自我抵抗疾病的本能,這套本能可以發出信息。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條),其中「脈浮」是醫生感知到的,「頭項強痛而惡寒」是病人的自我感覺,醫生是沒辦法感知到的。「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2條),這些說明中醫不僅要有醫生的客觀感知,還要加上病人的主觀感覺,很重要。

陽明病也是這樣的,它怎麼診斷、怎麼鑒別?「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182條)陽明病外證有什麼癥狀?怕熱汗出,身上還感覺熱。但是有一個186條:「傷寒三日,陽明脈大。」這個也有客觀和主觀的感覺,貫穿整個陽明病。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264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265條)少陽為什麼不可發汗,不可吐下?這就要回到少陽病的本質,即一半在表,一半在里,很多人說半表半里或半陰半陽。在表不可下,在里不可汗。在《外台秘要》的黃疸篇有這樣一句話:「發於陰部,其人必嘔;發於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少陽病的柴胡湯證有寒熱往來,嘔吐,嘿嘿不欲飲食,心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癥狀?發於表則會惡寒發熱,發於里則會嘔吐。這種嘔吐,大家可以讀一讀太陰病的提綱,「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273條),這條明顯是一個嘔吐的癥狀,「腹滿而吐」。因此少陽病既發於里,又發於表,屬於半表半里,而半表半里按照《傷寒論》的解釋不能吐、不能下。《傷寒論》131條:「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這條就是說既發於里,又發於表,不可下之過早。

四、對少陰病陰證發熱的認識

其實我上面已經用陰陽把《傷寒論》說得非常清楚了,就是對少陰病發熱這塊內容沒有詳細地說。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條),如果有發熱,像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證等的描述中都有非常明顯的發熱,當然有時候發熱不是很明顯。「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35條),這是麻黃湯八證。這裡說的是陽證。

其對應的陰證:少陰病的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少陰病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大家看它的對舉法是非常明顯的,一個在陰證,一個在陽證。

少陰病為什麼會發熱呢?大家可以看看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這個病有表裡同病存在,表是桂枝湯證,里是四逆湯證。大家可能會用表裡雙解之法,但是《傷寒論》對里有虛寒證的情況會用先里后表的方式處理,即先溫其里,再攻其表。這裡有沒有發熱呢?372條沒有說不發熱,但有桂枝湯證就有可能存在發熱的表證。所以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二者同時存在就可能發熱。發於陽,它有表,發於陰,它有里,就是陰的表裡同病,所以表陰證是會發熱的。麻黃細辛附子湯證也是表裡同病,里是虛寒,表就是表虛寒證。「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少陰病本來是不發熱的,本來是一個里虛寒證,由於兼有了表證,所以它發熱。通脈四逆湯證是里寒外熱,虛陽外浮的一種發熱,與麻黃細辛附子湯證發熱不一樣。真武湯證的發熱不是很明顯。

有一年我感冒了,癥狀輕微,我就沒有處理,持續了四天,一量體溫,38.4℃,我就泡了一包九味羌活湯喝,結果體溫升到40℃。但是我本身並沒有感覺自己發熱,有一點微微的惡寒,頭昏昏沉沉,想睡覺,又沒有汗出,當時就開了麻黃細辛附子湯。喝完葯大概3~5分鐘后,大汗淋漓,汗出熱退,第二天就沒有發燒了,後來吃了幾副真武湯鞏固療效。

少陰病這種發熱,病人不會像太陽病發熱那麼難受,如果不量體溫,他自己根本不會感覺到發熱,僅有微微的惡寒,自我感覺不明顯。我在臨床上也時常使用真武湯和麻黃細辛附子湯退熱,用於虛寒引起的情況,病人表現為非常睏乏,昏昏欲睡。

真武湯證的發熱,有表證,可能有人不理解。四肢沉重疼痛就是邪在表,少陰病的真武湯中有生薑可以解表,它是有表裡同病的陰證。對於生薑解表,很多人認為不太好理解,大家不妨看看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這條因為它的其他癥狀都像桂枝湯證,就是「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它一樣是和真武湯對應的,它有一個表證,「頭項強痛」,就是說太陽病同樣可以傳入太陰病。這種太陰病有兩種狀態,一種可能很危急,那就要用附子了;另一種不危急的,就用乾薑、生薑、花椒之類的溫胃陽。所以我認為虛證是分等級的,不可能一到太陰病就是真武湯證,你看《太陰病篇》里還有「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等,這同樣用桂枝劑。太陰病的「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主之」(66條)一樣是的,苓桂術甘湯證同樣也是太陰病,包括小青龍湯證,太陽傳入太陰了,它一樣是太陽和太陰合病,但是這種太陰病沒有達到全身虛衰的狀態,所以沒有進入少陰病的狀態。少陰病的太陰,它的等級是很急了,所以要「急溫之」,不能等待,等待就有危險了。所以我把少陰病傳入太陰的叫陰太陰,把太陽傳入太陰的叫陽太陰,這種太陰病等級沒有那麼深,當然這種比較虛衰的一樣可以用附子劑,按陰陽對舉的方法就是這個狀態。

五、陰陽對舉認識少陰病的傳變

1、內傳瀉心湯證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一個大青龍湯證,如果用下法,這股陽熱內陷就是結胸,大陷胸湯證;如果是小柴胡湯或小青龍湯之證的發熱,你過早地用下法,就會作痞證。所以這種陰陽還是有等級的,任何疾病它都不是一來就是純粹的少陰,它有一個等級,當然也有些病一下就發展到那個狀態。

太陽病內傳有瀉心湯證,有三黃瀉心湯證,有半夏瀉心湯證,有甘草瀉心湯證,有生薑瀉心湯證,還有旋覆代赭湯證。為什麼會出現幾個瀉心湯證?很多人不太理解。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157條),傷寒病解了表以後,才出現了這種狀態。「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158條)。傷寒中風,是在表,發於陽,醫反下之,可以作痞。最嚴重的是結胸,但這是個痞證,這為什麼是痞證而沒有結胸?這可能還是發於陰,又有表證,又有里證的狀態才容易成痞證。就是說小柴胡湯證如果用了下法,這個陽熱有可能內陷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小柴胡湯證又有表,又有里,表裡兼證。或者小青龍加石膏湯證如果用下法了,可能出現這種狀態。

少陰病的話,它有黃連阿膠湯證,同樣也有附子瀉心湯證。

2、少陰內傳少陽

太陽內傳少陽,如果用對舉的話,少陰同樣可以傳入半表半里,我把它作為陰少陽。「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37條),這條我是體會最深的。在臨床上發現很多這樣的病人,很睏倦,想睡覺,大多是女性,很多醫生都用補氣血之法,效果不好,來我這裡看。去年就看了十多例這樣的病人,病人說:「我氣血很虛,又不能進補,又不能吃涼的,又不能吃瀉的,又沒精神,醫生,我咋回事啊?」很多人沒有把37條讀好,它和陽證不一樣,他每天都想睡覺,很困。3「太陽病,十日以去」,就是沒有表證了。「脈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設胸脅滿者,與小柴胡湯」,這是什麼?「與小柴胡湯」就是小柴胡湯證,而且又沒精神。陽證就不一樣,「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他不想說話,沒有食慾,「嘿嘿」就是指待在那裡,有獃滯的感覺,沒有形成鬱悶的表現。但這裡是想睡覺而精神不好,「脈浮細而嗜卧」,就是想睡覺,這個時候就用小柴胡湯治療。我發現有很多人也把它作為少陰病來治療,但效果也不好。所以少陰病同樣可以傳入柴胡湯證,這種柴胡湯證和陽證中的柴胡湯證不一樣,那個就很煩躁,這種是想睡覺。我把這種少陽病作為陰少陽,比那種更虛一點的。

3、少陰內傳陽明

豬苓湯證在陽明病中突然出現,在少陰病同樣出現,這是一個比較陰的陽明,就是津液不足,陽明最怕傷津,一傷津就表現為不足了。它有熱,津液又不足,後世稱為陰虛火旺。它由陰陽傷寒這個角度去解說比較好理解一些。

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太陽可以傳入陽明的承氣湯證;少陰同樣可以傳入陰陽明的承氣湯證,就是少陰三急下證。

4、少陰內傳太陰

太陽可以傳入太陰病,桂枝人蔘湯證,苓桂術甘湯證,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證,包括理中丸證,四逆湯證;少陰病同樣可以傳入,四逆湯證,通脈四逆湯證,白通湯證等。

少陰病傳入的這種太陰,相對來說是比較危急的,它表現為全身的癥狀,「脈微細,但欲寐」;而太陽病傳入的太陰病,它表現為局部的癥狀,腹脹、腹瀉,沒有「脈微細、但欲寐」這種整體的、影響神的狀態。「脈微細」,微、細是氣血不能濡養心神了,而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氣血不能濡養心脈,陽氣不能濡養心神了,所以精神不好。所以少陰病的四逆湯證和太陽病傳入的四逆湯證有本質的區別。

有些慢性的四逆湯證,拉肚子的很多。有一年我治療一個四逆湯證,一個小孩,現在十多歲了,當時就是秋冬季腹瀉,面色蒼白,輸了十七天的液,在醫院沒緩解,拉的全部是蛋花一樣的東西。精神萎靡,眼睛翻白,四肢比較冷,大便清稀,嘔吐,按現在來說就是脫水比較明顯,陽氣比較虛衰。我就開了四逆湯加人蔘,吃了半個小時以後,他就可以下地弄東西吃了。效果非常明顯,他就是傷陽的這種狀態。

豬苓湯一樣可以治療拉肚子。一個小孩在秋冬季腹瀉,小孩子瘦瘦的,輸了七天的液,同樣止不住。小孩嘴唇非常紅,唇紅唇乾,煩躁不安,眼睛睡覺半睜半閉,能吃東西,就是拉。後來我就開了個豬苓湯給他吃,也是第二天就好了,後來就沒輸液了。所以豬苓湯治腹瀉的在少陰,治小便不利的在太陽傳入陽明。

5、少陰內傳小結

所以太陽病可以傳入少陽變成小柴胡湯證,變成大柴胡湯證,少陰病內傳可以傳入小柴胡湯證,同樣可以傳入四逆散證。四逆散和大柴胡湯是對應之方,大柴胡湯偏實,四逆散偏虛,芍藥甘草本來是止虛的嘛。很多醫家不知道四逆散放在少陰篇是什麼意思,認為四逆散證不符合少陰病里虛寒的病機,沒辦法解釋,包括大承氣湯也是如此。大承氣湯這類方劑,在少陰病它對應急溫,「急下之」、「急溫之」,陽明病沒有這個「急」。太陽傳入陽明沒有用「急」、沒有用「溫」,太陽傳入太陰也沒有用「急下」、「急溫」這類詞。少陰病傳入太陰和陽明,是非常緊急的,危及生命的。臨床上在急診科、ICU那樣的病號,幾個小時內就會死人的,那就是少陰病,急的傳變,很危急。

六、對厥陰病的認識

給大家再說一說千古疑案厥陰病。對厥陰病的理解,我認為首先它是一個少陰病的表證內傳了,就是表裡同病烏梅丸證比較典型,比如有大青龍湯證又有少陰證,39條無少陰病用大青龍湯,如果有少陰病就是麻黃升麻湯這種狀態出現的一種厥陰,我把它說成兩陰夾一陽。少陽病是兩陽夾一陰,厥陰病是兩陰夾一陽。用傳統理論也可以解釋,就是厥陰風。為什麼厥陰會有風?厥陰風木,風在自然界是有寒熱時才出現的,厥陰病同樣是寒熱,有寒熱就可以出現風,少陽風木一樣有風。這是自然形成的,對應到人體也有這樣的現象。大家應該見過發高燒引起動風的,就是高熱痙厥的,一般四肢很涼,這種痙厥我認為是少陽風木內傳而來的,還有一種整體虛像而動風,脾虛木搖就是厥陰。

很多醫家說厥陰病是寒熱錯雜,寒熱錯雜就是厥陰病,這也太不好理解了。小柴胡湯也是寒熱錯雜啊,大青龍湯也是寒熱錯雜啊,這是厥陰病嗎?肯定不是。厥陰病是寒熱錯雜,但不是簡單的寒熱錯雜。「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326條),「消渴」是有熱,「氣上撞心」可能是心跳心慌,可能是氣上沖,「心中疼熱」他肯定會「飢而不欲食」,但是他手足厥逆,全身表現為陰象,陰象中有熱。很多人把厥病說成厥陰病。在唐本《傷寒論》里,厥陰病只有4條,後面是厥病,厥病和厥陰病是不一樣的。「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條)。白虎湯證有四肢厥冷,承氣湯證有四肢厥冷,它肯定不是厥陰病。有的醫家把它分為氣厥、水厥、痰厥、熱厥、血厥等,這些厥不是厥陰病。厥陰病是整體有陰象,陰多熱少。

厥陰病中,烏梅丸證可能大家最容易理解。烏梅丸證是少陰病內傳太陰、陽明,它是兩陰夾一陽。恆偉老師發掘千金方中的大溫脾丸更不說了,它是烏梅丸的對舉法。烏梅丸證表現為虛證,而大溫脾丸證表現為實證,這是虛實對舉法,《傷寒論》、《金匱要略》里多用對舉法。

厥陰病的熱可在上,烏梅丸證的熱是在腸胃之間,「心中疼熱」,拉肚子。大家可以看看《千金方》、《外台秘要》很多方子表現為厥陰狀態的話,它這種熱可在少陽、可在太陽、可在陽明,可表可里,但是用的方有特定的清熱作用,有些效果特別好,當然用同類之法也會有效。我對厥陰病的認識就是這樣的。

七、結束語

再說一說陰太陰和太陰的區別。臨床上很多病人拉肚子拉了幾十年,他也不是很急,雖然他「脈微細,但欲寐」,但他不表現為《傷寒論》少陰病的「急溫之」、「急下之」,大家都可能開附子理中湯。他確實沒有急,沒有危及生命,也表現為陰證,這個時候陰太陰和太陰沒有明顯的區別。

急性病和慢性病不一樣,急性病危及生命,慢性病可能幾十年都不危及生命,爛泥牆不會倒。我覺得《傷寒論》還是以外感疾病傳變規律為主的一部書,以急證為主,當然很多人可能也會反對,說《傷寒論》很多方子同樣可以治療內傷雜病,這是他沒有真正明白古經方家,沒有明白《千金方》和《外台秘要》這兩部書。每一個疾病都有它內在的發展規律,當它與《傷寒論》這種規律有重合點了,方證對應了,效果肯定好。為什麼有效果不好的?就是因為沒有方證對應,沒有重合。沒有重合,用《傷寒論》的方法就不好,重合了用《傷寒論》的方法就好,大家看看《千金方》與《外台秘要》就會明白。《傷寒論》明顯是一部治外感之書,但是人體發病又不可能完全是外感,內傷和外感往往是夾在一起的。外感是以六氣、以陰陽的進退變化為標準,內傷以臟腑的五行學說為標準。

我學《傷寒論》就是用《傷寒論》自己的語言解讀《傷寒論》,其實這樣解讀很容易,就是陰陽對舉法,可能大家不太習慣,或者不太理解。我也是給大家拋磚引玉,也不能說我說的是絕對正確的,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認識的角度。

翻譯:溫昊天

校對:溫昊天 蘇雪貞

編輯:朱麗莉

聲明:

· 本文章來源於楊昌龍老師在《千金方》匯講群的講課,由「中醫家」協助整理編校。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1.1。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