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的高潮

著名音樂人小呆老師一直鼓動我寫一點詞,歌詞的詞,我說我寫不來詞。通常寫個歌詞得傳達意思、營造氣氛、引起共鳴、逼格滿滿,是吧。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舉例說,比如這個「我」字,只適合唱哆或嗦什麼的調調,所以我一直覺得光靠會押韻和常失戀是不夠的,我總覺得寫歌詞比格律詩還難。那天聽鄧柯老師的演講,算是對歌詞有一點膚淺的了解,副歌也就是我們說的「高潮」。

一首普通的歌分為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主歌主要是負責鋪墊背景及醞釀情緒,接著是副歌,副歌表達情感及其爆發。這是一種簡單粗暴高效的情緒表達模式。這也讓流行歌曲可以在短短的三四分鐘內,非常準確地抓到聽眾的感受,從而製造共鳴、感染人群。

以張惠妹《聽海》為例說明。音樂自行腦補一下。

阿妹有一個海邊的男朋友,她的心情和海的心情都不是很好,那個男的的心沒有安定下來,算是在鋪墊背景。然後她就開始撩這個男的,但是也沒得到想要的答案,喂你到底耍不耍朋友啊,說一聲要死啊是吧。到這裡主歌就完了,下面是副歌,海哭了啊,我也哭了啊,你怎麼還沒一點反應,我好痛苦啊好糾結好煎熬啊。哭一遍之後,再哭一遍,因為副歌唱了兩遍。

短短十幾句,結構完整,清清楚楚凄凄慘慘地交代了背景、人物關係、情感狀態。副歌盡情宣洩情緒,都快要毛起了,但是又忍不住哭,很哀怨。

前面鋪墊的時候,心情相對平靜,剋制一下情緒,所以旋律相對平緩。到副歌的時候,旋律起伏就上來了,波動就會比較大,音調也高了。主歌跟副歌,在歌曲里分別承擔兩種功能:一個是鋪墊敘述,一個是抒發情感。

再舉一個例子,汪峰的《春天裡》。前面主歌,用了很多字來描述背景,後面副歌,副歌的字不能比主歌多,多了記不住,也不好唱。《春天裡》這首歌,哪怕是你唱不來前面,「如果有一天」你總忘不了,它是情緒最飽滿的、最徹底的,最精華的,可以稱之為金句,文眼,也叫鉤子,把後面的東西勾出來。「如果有一天」相當於「聽,海哭的聲音」,點題,破題的句子,相當於點豆腐的膽水,不曉得這個比喻恰當不。同理還有「愛真的需要勇氣」、「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里」等等,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里稍微有點不同,因為這個副歌有點平,所以加上了「世界之大為何我們相遇,難道是緣分,難道是天意」作為一個遞進的橋段,然後再來一遍你存在我嬸嬸的腦海里,後面的調子比前面更高。分析起來挺好玩的。

分析歌曲的結構,一方面是好玩,據說這是專業門檻最基本的,另一方面,你只要分析出主歌副歌這種結構之後,你去卡拉OK唱歌,就可以跟其他的要素,交叉分析出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信息,讓你的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大大增強,加上你稍微掌握一點技巧的話,有感情地演唱好一首歌就變得容易一些。而並不是說非得掌握調式、律動、和聲,這些專業知識。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