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小白《漢書》張良傳二

項羽到達鴻門,想攻擊沛公,項伯夜裡奔往沛公軍營,私下找到張良,要張良一同逃走。

張良說:「我替韓王伴送沛公,現今情況緊急,我卻逃走太不仁義。」於是對沛公講明情況,沛公大驚說:「怎麼辦呢?」張良說「:沛公是否真心要背叛項羽?」沛公說:「那些小人勸我把守關口,不讓諸侯進入,就可在秦地為王。

所以我聽信了他們。」張良又問「:您估計有能力抵禦項王嗎?」沛公沉默了一下說:「現在又該怎麼辦?」張良就此邀項伯見了沛公。

沛公給項伯敬酒,祝福他並約為兒女親家,讓項伯向項羽講明沛公不敢背叛,之所以扼守關口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

項羽後來和解了此事。

《項羽傳》中有記載。

漢元年(前206),沛公為漢王,領巴、蜀之地,賜張良黃金百斤,珍珠兩斗,張良全拿去獻給了項伯。

Advertisements

漢王又讓張良送厚禮給項伯,讓項伯代他向項羽請封漢中之地,項王答應了請求。

漢王回封國,張良送行到褒中,漢王遣張良回韓王那裡,張良趁機勸漢王燒絕棧道,向天下明示無東還之意,以此安定項王之心。

漢王於是讓張良迴轉,自己邊走邊燒棧道。

張良到了韓王境界,得知項羽因張良追隨漢王的緣故,不派韓王成就國,而讓他隨同東歸,在彭城又將他殺了。

這時漢王已還定三秦,張良就給項羽寫信說「:漢王失去應得的封職,但想得到關中,實踐先前的約定即可,再不敢東進。」又將齊國反叛楚的文書送給項羽,說:「齊與趙打算一同滅楚。」項羽因此向北攻打齊國。

張良微行回到漢王處,漢王封張良為成信侯,隨同漢王東進攻楚。

到彭城,漢王兵敗而回。

走到下邑,漢王下馬靠倚馬鞍問道「:我想拿出函谷關以東地方用作封賞,誰可以與我共成大業呢?」張良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猛將,與項王有隔閡,彭越正聯合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派急用。

Advertisements

漢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委以大事,獨當一面。

您真想賞地,賞給這三人,就可打敗楚國。」於是漢王就派隨何遊說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聯絡彭越。

到魏王豹叛漢時,韓信獨自領兵向北出擊,趁勢取得燕、代、齊、趙諸國。

而且最終打敗楚國也是靠了這三人之力。

張良多病,未曾獨自領兵征戰,作為出謀劃策的謀臣,時時跟隨漢王。

漢三年(前204),項羽迅速將漢王圍困在滎陽,漢王憂懼不安,和酈食其謀划如何削弱楚國勢力,酈先生說:「從前商湯伐桀,封夏的後人於杞地;武王伐紂,封殷的後人於宋國。

而今秦殘虐無道,伐滅六國,使他們的後人無立錐之地。

陛下若真能復立六國後人,為此人們都會爭相感戴陛下的恩德仁義,願意聽您支配。

恩德仁義施行了,再要南面稱霸,楚國必定敬服前來朝拜。」漢王說:「好吧,趕快刻印,先生就帶給六國之後佩戴吧。」酈先生沒有動身,張良從外地來拜見漢王,漢王正用餐,說「:賓客中有人為我出了削弱楚國之計。」詳細地把酈生之計告訴了張良,問:「子房,你看如何?」張良說「:是誰替陛下策劃此計?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漢王問:「為什麼?」張良說:「請把您面前用的筷子拿來我指劃一下,從前商湯、周武王之所以封立夏桀、商紂王後裔,是估量自己能控制他們的生死大權。

如今陛下能置項籍於死地嗎?這是不可分封之一。

武王入殷,在里門表彰商容的德行,對箕子表示敬意。

修整比乾的墳墓,如今陛下能這樣嗎?這是不可分封之二。

武王發放殷巨橋倉糧食,分撥鹿台府庫錢財,賜給貧窮百姓,如今陛下能做到嗎?這是不可分封之三。

伐殷戰事完畢,改戰車為乘車,倒放兵器表示不再動武,今陛下能這樣嗎?這是不可以之四。

將戰馬放養在華山南面,以表示不再動用,今陛下能做到嗎?是不可以之五。

將牛放牧到桃林之野,表示不再用來運轉糧草輜重,今陛下能嗎?這是不可以之六。

況且天下的謀臣游士,離開親戚,棄卻祖墳,告別故友來跟從陛下,誰不是日夜想望多少有點封地,如今要封立六國之後,便無土地封有功之人,謀臣游士各自回國侍奉國君,和親人在一起,故人重聚,那麼陛下依靠誰去奪取天下?這是不可以之七。

而且當今唯楚強大無匹,若復立的六國因力弱重被它削弱成其附庸,陛下還怎麼使他們臣服於漢呢?這是不可以之八。

真若用了此種謀划,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漢王止住吃飯,吐出口中之食罵道:「書獃子幾乎壞了老子大事!」命令趕快銷毀印璽。

後來,韓信攻破齊國想自立為齊王,漢王大怒,張良勸說漢王,漢王就派張良帶著印信去封韓信為齊王。

《韓信傳》中有記載。

漢五年(前202)冬天,漢王追擊楚軍到陽夏之南,作戰不利,就堅守固陵,約定合擊楚軍的諸侯到期不來,張良勸說漢王,漢王採納了他的建議,諸侯就都來了。

《高帝紀》中有記述。

漢六年(前201),封賞功臣,張良沒有帶兵征戰之功,高帝說:「帷幄之中運籌定策,決勝於千里之外,這是子房的功勞。

你在齊國境內自擇三萬戶的食邑吧。」張良說:「當初臣起自下邳,在留碰到您,這是上天將臣交給陛下。

陛下採用我的計策,有幸常起作用,我的意願封給留就夠了,不敢接受萬戶食邑。」於是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漢帝已經封賞了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功臣日夜爭論,功勞大小難以決定,還沒能封賞。

皇帝住在洛陽南宮,從閣樓間的天橋望見諸位將領,往往三五成群在小聲談論,皇帝問:「這是在講什麼?」張良答「:陛下不知道么?這是在謀反。」皇帝說:「天下剛才平定,為何又要造反?」張良說:「陛下以平民百姓起家,依靠他們取得天下,現今陛下成了天子,然而所封賞的都是像蕭何、曹參這些故舊親信,所誅殺的都是平生仇視怨恨的人。

現在軍吏們計算功勞,有功人都分封則天下地不夠,他們怕您不能全部封賞,又恐因往日過失被誅殺,所以聚集謀反呢!」皇帝憂慮地說「:怎麼辦呢?」張良說「:皇上平生最憎惡、群臣又都知道的人是誰?」皇帝說:「雍齒和我有舊怨,多次侮辱我,我想殺他,卻因他功勞多不忍下手。」張良說:「現在快點封賞雍齒,讓群臣知曉,那些人看到雍齒受封,必定人人都有信心了。」於是皇帝置備酒席,封雍齒為什方侯,並且緊催丞相御史定功行賞。

群臣酒宴完后都歡欣鼓舞說「:雍齒尚且封為侯,我等也無憂了。」劉敬勸漢帝定都關中,皇上猶豫。

左右大臣都是華山崤山以東人,多勸皇帝定都洛陽「:洛陽東有成皋,西有餚殳黽,背黃河,面伊、洛,地勢堅固足以依靠。」張良講「:洛陽雖有穩定的地勢,但它的腹地狹小不過幾百里,田地貧瘠,四面受敵,不是用武之地。

至於關中東有崤山、函谷關,西有隴山蜀地,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的豐饒,北有胡地草場之利,有三面的險要可以固守,有東方一面可控制諸侯。

只要諸侯安定,就可用黃河、渭水漕運天下糧食西供京師需求。

倘若諸侯叛變,順流而下,也足以轉運軍隊和輜重。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呀!劉敬的建議是對的。」於是高帝即日起程向西,定都關中。

張良隨同入關,因天生多病,就靜居養生,不食糧食,一年多閉門不出。

高帝想廢黜太子,另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

因大臣們多有勸阻,才沒最後決定,呂后惶恐,不知該怎麼辦。

有人對呂后說:「留侯善於出謀劃策,皇上十分信用他。」呂后就派建成侯呂澤逼張良說「:您久為皇上謀臣,如今皇帝日日要另立太子,您豈可高枕無憂?」張良說:「當初皇上數次在危急困境之中,僥倖採用了我的計策;現在天下安定,因為喜愛戚夫人另立太子,骨肉之間的家事,即使我等一百多人又能怎樣。」呂澤勉強要求道「:替我出個主意。」張良說「:這件事難以用口舌言語諫爭。

想想皇上曾徵召賢才,召來四個人,四人已年老,都因皇上慢待輕侮士人之故,所以逃匿山中,守節氣不做漢臣。

而皇帝卻看重這四人。

如今你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封書信,言辭謙恭,備好車子,再派善言之人去固執相邀,他們應該會來。

來了奉為上賓,時常跟隨上朝,讓皇帝看見他們。

這對太子穩定名位或許有幫助。」於是呂后讓呂澤帶了太子的書信,卑辭厚禮,去迎請這四人。

四人來后,作為賓客留在建成侯府里。

漢十一年(前196)黥布造反,皇帝病著,想派太子率兵前往平叛。

四位老者互相商議說:「我們之所以來京師,是要保全太子,太子率兵,事情就危險了。」於是勸建成侯說:「太子率兵出征,有功也無益於名位,無功就可因此遭禍。

況且太子所要與之一同出征的諸將,都是曾同皇帝定天下的梟將,如今讓太子統率他們,真無異是讓羊統率狼,都不肯替太子賣力,這樣出征無功就不難肯定了。

我們聽人說:『母親受寵愛,兒子就常被抱。』現今戚夫人日夜侍候皇上,趙王又常在跟前,皇上又講過『終究不會讓那個不肖子地位在愛子之上。』明顯地是要趙王取代太子。

您何不趕快請呂皇后找機會對皇帝哭訴,就說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善於用兵,如今諸位將領都是陛下的故舊和地位相等之人,讓太子統率他們,這些人一定不肯儘力,況且若黥布聞知,會更放肆地西來。

皇上雖有病,可勉強坐上輜車,監領諸將,諸將就不敢不儘力了。

皇上雖是受苦,可也要強自支撐,為妻子兒女打算。」於是呂澤連夜見呂后,呂后找機會對皇帝哭說四人授意的那些話。

皇帝說:「我想過,這孩子本來就不足差遣,老子自己去吧。」於是皇上就率兵東征,留守的大臣都送行到霸上。

張良病了,勉強支撐,送到曲郵,謁見皇上,說「:我應當隨從的,奈何病勢沉重。

楚人剽悍迅猛,望皇上不必與楚人硬拚。」趁機勸說皇上讓太子為將軍,監守關中部眾。

皇上講:「子房雖然病著,卧病中要勉力輔助太子。」這時叔孫通已任太傅,張良承擔少傅的工作。

漢十二年(前195),皇上打敗黥布回來,病情愈加沉重,就愈想另立太子。

張良見勸諫無效,便託病不理事了。

叔孫通引述古今事例勸說,以死力爭維護太子。

皇上表面允許,其實還想更換太子。

一次飲宴置酒,太子侍候,四位老人跟從太子,年紀皆在八十以上,鬚眉皓白,衣冠博帶。

皇上覺得奇怪,問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四人上前回答,各自講出姓名。

皇上這才大驚道:「我徵召各位,你們都逃避不見,如今各位為何跟我兒在一起?」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好罵士人,我們決意不受輕侮,所以逃避,而今聞知太子仁厚孝順恭敬愛士,天下士人無不仰望,願為太子效死,因此我們就來了。」皇上說「:煩勞各位有始有終地輔佐太子吧。」四人向皇帝祝酒致意后,躬身辭去。

皇上目送他們,叫過戚夫人指點著四人說「:我想換他,可是那四人輔佐他,羽翼已經長成,難以動搖了。

呂后真是你的主宰者了。」戚夫人傷感哭泣,皇上說:「給我跳起楚舞吧,我為你和唱楚歌。」歌中唱道「:鴻鵠高飛呵,一舉便千里。

羽翼長成呵,可橫渡四海。

橫渡四海呵,已無可奈何!雖有箭矢呵,已無處可施!」連唱數曲,戚夫人哀嘆流淚。

皇上起身離開,罷了酒宴。

終究不曾改立太子的原因,就得力於張良出計招來這四人。

張良隨從皇帝攻打代國,曾出奇計攻下馬邑,直至勸立了蕭相國,與皇帝從容計議了很多天下大事,對國家存亡關係不大,因此不做記述了。

張良對人表示「:我家世代在韓為相,到韓國滅亡,不吝惜萬金家財,要對付強秦替韓國報機,天下為之震動。

如今以三寸之舌為帝國軍師,受封萬戶,位居列侯,這已達平民的極限,對我張良來說已經足夠了。

最後只願拋開人間俗事,隨赤松子神遊而已。」從此就修習仙道。

高皇帝去世,呂后感激張良,便固執地要他進食,說「: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何必自己虧待自己到這種地步呢!」張良不得已,勉強遵命進食。

六年之後張良去世,謚號文成侯。

張良當年在下邳橋上遇到授他《太公兵法》的老人,十三年後,他隨從高祖路經濟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見到塊黃石,就取來珍重地供奉祭祀。

到張良過世,黃石同時也一起下葬。

每逢掃墓和夏冬祭日,也祭祀黃石。

張良的兒子張不疑嗣為留侯。

孝文三年犯不敬罪,封爵被削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