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基礎」一文讀懂天然橡膠產業鏈

橡膠是國內商品期貨的一個重要的種類,成交量巨大。

要真正做期貨,還是要多了解交易品種的知識。

以下文章為轉載內容,轉自「撲克投資家」。數據感覺有點舊,但是總體的行業框架寫得挺清楚。

一、天然橡膠概況

通常我們所說的天然橡膠,是指從巴西橡膠樹上採集的天然膠乳,經過凝固、乾燥等加工工序而製成的彈性固狀物。

巴西橡膠樹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岳西部地區,喜高溫、高濕、靜風、沃土,現已布及亞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種植在東南亞。

天然橡膠是一種以聚異戊二烯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橡膠烴(聚異戊二烯)含量在90%以上,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脂肪酸、糖分及灰分等。

天然橡膠成品可分為標準膠、煙片膠、乳膠和縐片膠等。

Advertisements

二、天然橡膠發展史

古代的天然橡膠

人類使用天然橡膠的歷史十分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如中美洲的橡膠球,巴西土著的防水布料和橡膠靴。

地理大發現后橡膠的應用

1736年,法國探險家拉孔達明將亞馬遜雨林出產的天然橡膠帶到了法國並交給法國科學院研究。工業界對橡膠也產生了濃厚興趣,早期的橡膠用於製造各種各樣的雨衣、雨靴和雨布。

技術革新帶來需求暴增 南美橡膠種植業崛起

1844年,美國發明家固特異開發出了橡膠硫化技術,使得橡膠成為真正實用化的工業產品。1888年,英國人鄧祿普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充氣輪胎。進入20世紀后,汽車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天然橡膠的需求量大增。

一戰中,美國對橡膠的旺盛需求進一步加速了橡膠的人工種植。戰後10年間,南美的橡膠種植業達到歷史最高峰。亞馬遜河流域最大的城市,巴西的瑪瑙斯城,一度成為全世界天然橡膠產業的中心。

Advertisements

由西向東 東南亞主導新的橡膠種植業格局

1876年,英國人威克姆將7萬顆橡膠樹種子悄悄地運出了巴西,送往英國並培育成幼苗。之後英國人將幼苗送往了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逐漸繁衍成為成片的橡膠林,並且漸漸擴散到周邊的國家。時任新加坡植物園主任的英國科學家裡德利發明的連續割膠法使亞洲橡膠產業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

1930年代時,南美黃葉病大爆發,南美洲失去生產天然橡膠的主導地位,天膠生產重心向東南亞轉移。

到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再一次推高了對橡膠的需求,同時也隔斷了正常的橡膠貿易。對石油、礦石、橡膠等資源的渴望使得日本決定南下對東南亞實施侵略戰爭。

近當代幾大產膠國格局的演變

印度尼西亞是大規模種植天然橡膠樹的起源地,二戰前夕為世界頭號產膠國,但隨後由於戰爭及近20年國內政局動蕩,產量下降。目前印尼種植面積仍居世界第一。

馬來西亞在二戰以後居於世界橡膠產量首位,但90年代後由於油棕的替代,其種植面積和產量開始下降,龍頭地位被泰國所取代。

為了提高橡膠單位面積產量和競爭力,60年代起泰國堅持不懈地進行了40多年的翻種,產量迅速提高,1991年開始居世界首位並一直保持。

中國最早的三葉橡膠樹是在1904年從當時還屬於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引進的。為滿足國防和經濟建設需求,中國的大規模種植和發展則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三、天然橡膠加工流程

四、天然橡膠產業鏈

五、全球天膠供需

全球天膠2010年之前供應整體偏緊,2011年開始向相對寬鬆過渡

2011、2012、2013年的過剩幅度分別為4.8、31.3、38.4萬噸

2014年過剩幅度預計略有收窄,至24.2萬噸

六、產膠國地域分佈

七、主要產膠國產量統計

2013年亞洲主產區產量為1114.97噸(較12年增49.7萬噸)

泰國、印尼、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等國近年來產量增長較快

八、天膠未來產量趨勢

過去數年天膠種植的高收益刺激產膠國種植面積大幅擴張,未來3-5年新增供應將繼續穩定釋放,年產量增幅預計將穩定在4%左右,但需關注多重因素對供應的干擾作用。

九、天膠各國消費分佈

過去十餘年,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引領了全球天膠消費的快速增長

預計未來十年,全球天膠需求仍將維持每年3-4%的增長

十、中國市場情況

中國消費佔據全球份額不斷提升,2013中國消費量達415萬噸,進口量增長14.4%至401萬噸

中國進口以標膠為主,標膠(含複合膠)年累計進口量約330萬噸,近年來複合膠增長尤為突出

乳膠和煙片增幅緩慢,在30萬噸附近

中國進口來源結構

十一、全球天膠供需要點

全球天膠供需高度集中: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三國佔據了全球總產量的70%;中國佔據了全球消費量三分之一。

中國天膠市場快速擴容,海外市場增長整體放緩。

國內供應增幅有限,目前高度依賴進口,自給率僅在20%左右。

天然橡膠進口量逐年遞增,標膠、複合膠增速突出,煙片、乳膠增速相對偏慢。

天膠作為敏感型產品,未來一段時間之內關稅降幅有限,複合膠成為重要補充。

十二、產業鏈第一環:橡膠種植

全球種植面積統計

主產國種植面積統計

全球種植概況目前全球總種植面積約1280萬公頃,其中東南亞約1200萬公頃;

近10年種植面積東南亞平均自然增長率為3.1%,其中泰國+4.3%;馬來 -2.1%;印尼+0.6%;越南7.6%

泰國東北、北部開始較大面積開發種植,大加工廠開始轉向種植園投資;5-7年後產量會有較大提升。

非洲、緬、柬、老近幾年增長迅速,增幅超10%,幾年前大規模種植陸續開割。

除中國兩農墾50%國有外,其他國家80-90%為小園主私有。

全球橡膠種植從業幾千萬人,其中泰國600萬,馬來西亞40萬,中國約300萬人。

伴隨近年來各國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大幅增長,產區割膠工人開始出現不足,分配逐漸發生轉變,單位割膠成本大幅增加。

各國膠林分佈及季節特徵泰國膠林傳統主要分佈在南部和中部,伴隨著東北部和北部植膠面積的擴大,其面積佔比已超過25%。

印尼天然橡膠種植區域主要分佈在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如果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南的地區佔總面積的60%。

馬來西亞大型種植園主要集中在吉達州Kedah、玻璃市Perils、森美蘭州NegeriSembilan、霹靂州Perak和檳城Penang。

越南種植區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和中部高原地區。

中國天然橡膠產區位於海南、雲南、廣東、廣西以及福建等地。

全球種植分析要點:

過去數年天膠種植的良好收益,推動各產區種植熱。上述種植面積的增加在未來將逐步釋放產量,全球天膠供應從略緊轉向略寬鬆。

近年來產膠國物價和勞動人成本大增,但最近三年橡膠價格持續大幅走低,膠農收入大幅下滑,膠園開始普遍出現勞動力短缺。

膠賤傷農,波及到社會穩定,近年來泰國等地頻頻出現抗議和遊行活動。泰國政府被迫收儲、補貼、減稅等措施,中國政府也頻頻收儲。

橡膠生產呈現季節性特徵,並極易受天氣、政治、行情等各類因素影響,供需時常出現階段性失衡。

大面積單一樹種,導致種植區生態改變,未來負面效應可能較大。

十三、產業鏈第二環:原料二盤商概況

膠園因90%私有化,散布在千家萬戶膠農手中,導致原料過於分散,加之膠農囤積能力的有限,二盤商應運而生。

原料二盤商實為貿易商,等同於橡膠貿易商。是以投機為目的,靠囤積或賣空盈利。

前幾年天膠處於牛市,二盤商積累了較大財富,隊伍日趨壯大,囤積能力增強,最大二盤商月交易量可達萬噸。近幾年因市場持續下滑,二盤商損失嚴重,規模普遍縮小。

原料供應周期被拉長,部分原料甚至因存儲過久而被損耗。

二盤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原料的數量、價格,制約了橡膠加工廠的採購步伐,導致橡膠加工廠十分被動。近年來橡膠加工廠普遍加大了種植園和原料採購站的建設,意圖縮短原料採購流程。

國內情況略不相同,農墾加大原料控制,非常重視對民營原料的收購。

原料二盤商在源頭就拉長了供應鏈,造成原料供應的不穩定,也是引發行情的波動因素之一。

橡膠加工廠應思考如何與二盤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如何將二盤商納入一體。

十四、產業鏈第三環:橡膠加工廠

橡膠加工廠為初級原料加工業,該行業技術含量較低,門檻並不高,產業鏈延伸度低;但資金占用大、風險度高,利潤率極低;故該行業規模參差不齊,工廠總數呈逐漸減少,趨於集中。

全球橡膠加工廠估計近500家,其中:印尼145家,泰國100餘家,馬來40家左右,多在大馬。中國40-50餘家。

我國橡膠加工廠主要有海南農墾、雲南農墾、中化國際、廣東農墾,加之高深、滬巨聯等民營工廠。農墾乳標變成期貨專用膠,與下游需求脫節。

越南橡膠加工近年來受政府大力扶持,主要的加工廠是越南總公司,佔到一半數量。總的發展模式類似中國。

東南亞其他小國以及非洲等產地加工廠相對集中,競爭不很嚴重。

全球橡膠年加工能力已超過原料年供應量。全球總多餘加工能力約25%。為滿足生產所需原料,加工廠不得不競價採購原料。

橡膠加工廠屬於在夾縫中生存,上受制於原料二盤商,下受制於買家,行情大幅波動給買賣造成巨大風險。

橡膠加工廠加工利潤極低,造成橡膠加工廠經營者為獲取利潤,不得不輕生產、重貿易、重期貨,向投機者身份靠攏;增加了市場波動因素。

銷售模式包括長約、船貨、現貨,為了實現裝置達產的同時風險可控,近年來工廠傾向於增大長約銷售比例。

銷售對象—2008年以前超過50%直銷給下游工廠,但08年後直銷比例減少,貿易商銷售數量快速增加,導致市場流通數量快速增加,加大行情波動。直銷數量的減少,也導致橡膠品質逐漸下降,尤其對中國市場。

2011年後貿易商實力和規模受損,下游戰略性採購的意識增強,直銷比例有所回升。

橡膠加工廠競爭激烈,參差不齊,呼喚規範的龍頭企業。

橡膠加工廠對膠價定價能力弱化,定價權弱於貿易環節,弱於其他原材料供應商。

橡膠加工廠將逐步重組、整合。3-5年內會有更多小型工廠消失,同時會有年產超過百萬噸的工廠出現。

橡膠加工廠會繼續增加對下游工廠的直銷,以配合下游工廠的需求。

下游工廠對橡膠加工廠的投資及合作將逐漸展開。

十五、第四環:橡膠貿易

橡膠貿易宏觀的講應分為現貨貿易和期貨投機貿易。

橡膠兼具農產品、工業品、金融工具多重屬性,產地的局限性、供應商的完全競爭、下遊行業的快速增長、易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性、行情的大幅波動性等特性給橡膠貿易提供了巨大的逐利空間。

經濟環境的變化,金融工具的創新,使得天然橡膠的貿易格局不斷演變,規模、層次、操作方式方面也日益革新,並不斷影響著橡膠上下游及產業鏈。

貿易商的操作群體日益多元,大量其他行業和領域的資金投身橡膠貿易;操作方式也從單純的價格投機,擴展到套利、融資,令橡膠產品的金融屬性進一步加強;橡膠價格的決定機制日益複雜。

全球天然橡膠貿易流向

新加坡——傳統的天然橡膠貿易中心

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熟的金融商貿環境以及特殊的歷史條件(新加坡歷史上一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是英國由東南亞向本國輸入各類資源的中轉站),令新加坡發展成為傳統的天然橡膠貿易中心。

二戰前,華人(主要是福建籍商人)逐漸從歐洲人手中奪回了橡膠貿易的控制權。此後,新加坡橡膠貿易由新加坡橡膠總會(RAS,RubberAssociation ofSingapore)控制,該會由新加坡樹膠公會(華商)、新加坡橡膠商會(歐洲商會)和新加坡政府組成。新加坡樹膠公會起主要作用。

傳統橡膠國際貿易商集中在新加坡,國際輪胎企業也多在新加坡設立採購機構;新加坡貿易商規模和實力近幾年相比於中國逐漸下滑;當前較活躍約有10家左右,總貿易商數量逐漸在減少。

歐美橡膠貿易逐漸萎縮,該行業已成亞洲人所掌控;目前美國僅有幾家橡膠貿易公司;而英國、法國傳統老牌公司基本退出。

中國逐步崛起為新的現貨貿易中心

2000年以前中國經濟相對封閉,橡膠需求增長平緩,中國橡膠貿易整體發展緩慢。天然橡膠進口長期以「配額+許可證」的方式操作,進口貿易量大部分集中在少數國有企業手中,民營企業參與有限。該時期全國從事橡膠貿易的僅幾十家,規模相對都比較小。同時期國產膠貿易逐步發展,並形成了海南、雲南、青島、上海、天津等幾個主要區域集散中心,相應的期貨品種應運而生。

2001年加入WTO后,中國橡膠進料加工貿易開始蓬勃發展,橡膠進口貿易開始加速。尤其是山東地區發展速度驚人,青島保稅區逐步成長為最重要的橡膠集散中心。美金膠貿易商數量開始快速增加,第一批民營橡膠貿易商得到較好發展機會。此間全國貿易商超百家。由於配額制一時難以滿足市場對於進口膠的需求,複合膠這一變通形式在03年開始興起。

2004年配合東盟自貿區的進程,中國天然橡膠進口配額制度取消,天膠貿易趨於活躍。橡膠進口量開始激增,美金膠貿易商群體急劇擴大。全國貿易公司超500家。

2008年後,中國逐步崛起為新的橡膠貿易中心。經歷了金融危機洗禮的中國輪胎企業抓住市場發展機遇,逆勢擴張。經濟危機后橡膠的上下游互不信任導致直銷減少,現貨貿易商空間增加。寬鬆的信貸環境、逐步下調的關稅水平、大幅上漲的橡膠價格開始吸引更多貿易商、融資商參與到橡膠貿易中來。全國橡膠貿易商總數量在2012年達到歷史最多,超千家。(從歷次橡膠年會參與人數可見一斑。)

國內期貨市場規模和影響力日益提升

伴隨國內橡膠需求和資金面的擴容,國內期貨市場也日益活躍

滬膠持倉和成交量遠大於日本和新加坡,吸引和容納的資金是東京和新加坡市場的數十倍;

滬膠逐步走出原先的被動狀態,開始主動引領天然橡膠市場價格的變化;

滬膠和日本、新加坡市場出現常態性價差,開始獨立反映國內現貨市場的供求,真正成為國內現貨操作的參考指標和輔助市場。

2011年後傳統貿易商遭遇困境

過去幾年橡膠可觀的投機利潤吸引大量資金從事橡膠貿易,國內貿易商總體近千家,其中從事美金膠的貿易商即超過700家;

大量投機導致青島天然橡膠庫存持續攀升;

2011-2013年的大幅下滑令部分貿易商開始退出市場,2013年以來貿易商數量開始減少。預計隨著較長期低迷的行情,傳統橡膠貿易商群體後續將會繼續縮減。

新時期下橡膠貿易模式的創新

套利:天膠現貨與期貨日益融合,期貨市場套利交易日漸成為主流,傳統的現貨領域也誕生了一批以跨市套利、期現套利為主要操作模式的貿易商。

貿易融資:國內外息差拉大、國內融資困難、人民幣不斷升值,過去一段時間通過大宗商品進行融資的操作增多,包括橡膠。隨著橡膠價格震蕩幅度的加大,出於風險規避的考慮,融資操作有所減少

貿易商長約:國內的貿易商也開始更多地與供應商簽訂長約,以保證其操作量的穩定性,其風險多數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對沖。

線上交易平台:除卻傳統的期貨和現貨市場,各類新的電子交易平台也在研究推出,電子商務進一步滲透至天然橡膠市場。需關注其進一步發展。

天然橡膠貿易小結

全球天然橡膠貿易的增量主要發生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國佔據了其中絕大部分,演變為新的全球貿易中心,此外印度等地的缺口也正在放大。

中國進一步成為全球需求和價格波動的來源,毫無疑問橡膠的定價中心逐步從傳統的日本、新加坡已經轉移到了上海。

在中國,除卻下游及輪胎製品需求增長帶來的實體貿易需求,寬鬆的信貸環境、大幅波動的市場價格、金融工具的大量介入帶來的虛擬貿易需求也規模日盛。

前10年大泡沫時代終結,當前貿易商群體近千家的局面將面臨大浪淘沙。貿易商群體中可長期發展的必是有實力、講信譽、懂風險控制,可以為上下游產業鏈提供價值。

部分有實力貿易商開始向上遊資源投資發展。部分中小規模現貨商會轉為職業期貨投資者。橡膠貿易方式將有較大升級,新的現貨貿易電子平台將會出現。中國橡膠貿易將日趨理性、規範。

十六、第五環:下遊行業

天然橡膠的消費領域

每個人(個別偏遠地區除外)都是橡膠消費者,涵蓋了輪胎、鞋材、膠管、膠帶、乳膠製品、其他橡膠製品等等門類。

消費者對橡膠製品的使用相對剛性、穩定,不會有大幅波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對品牌的認知,則需橡膠製品商加以引導。

橡膠消費的增長是個長期穩步的過程。在人類沒發明新的通用交通工具之前,對汽車依賴度繼續。隨經濟發展,對乳膠製品、其他橡膠製品需求的消耗增長正在加速。

全球輪胎市場概況輪胎市場使用了70%的天然橡膠,尤其需要關注。

輪胎可分為半鋼胎和全鋼胎,半鋼胎主要應用於乘用車和輕卡,全鋼胎主要應用於卡客車和工程車輛。14年全球預計可銷售15億套半鋼胎,1.7億套全鋼胎。

輪胎中75%被應用於輪胎替換市場,25%用於汽車原產配套。其中具體的,半鋼胎約70%用於替換,30%用於配套;全鋼胎83%用於替換,17%用於配套。

全鋼胎單條耗天膠約30公斤,半鋼平均為1-1.5公斤,全鋼胎市場的變化對天膠影響最為巨大。

輪胎行業競爭格局

世界輪胎市場亞太、北美和歐洲三足鼎立,2013年度全球輪胎75強的排行榜中,中國大陸企業有26家,中國台灣企業有5家,印度10家,美國6家,日本4家,俄羅斯2家,韓國3家。

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三家公司2012年的合計銷售額達737億美元,頭三強天然膠用量接近300萬噸,與中國輪胎全行業橡膠用量相當。

成本和市場原因,全球輪胎製造業正逐步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輪胎最大生產國和重要出口國。目前中國年全鋼胎產量約1億條,半鋼胎約4.5億條,全鋼胎約佔世界60%的產量,半鋼胎也已將近30%。其中一般的輪胎用於出口。

國內有大小不等輪胎製造廠近300家,子午胎工廠約130家,其中近一半產能集中在山東,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總體規模與國際巨頭相差甚遠。

我國輪胎生產企業分為國有、合資/獨資、民營三種——

第一種是中策、三角、玲瓏、風神、雙星、雙錢、成山、華南等大型企業。以全鋼胎、工程胎、中低檔半鋼為主。第二種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三大跨國輪胎巨頭,以及佳通、正新、庫珀、建大等合資企業,這些企業產品以乘用胎為主。佔據絕大多數配套及替換市場份額。第三種是永泰、恆豐、永盛、興源、金宇等民營企業,多生產工程胎、農用胎、載重胎等,近年來有長足發展。

輪胎行業增長趨勢

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保證了輪胎需求繼續增長。其中:

發達國家汽車保有基數較大,新增產銷放緩,輪胎替換市場需求較大。

新興市場如印度、巴西等汽車還將保持數年高增長才能達到平均水平。

中國汽車消費者第一次購車仍然在75%以上,產銷兩旺勢頭還將維持至少10年,後續2、3線城市、縣鄉級購車空間巨大,輪胎配套需求較大。3-5年前新增的汽車保有量換胎需求開始釋放,未來數年中國輪胎替換市場也繼續處於快速擴張期。

輪胎行業繼續快速擴張

受過去數年豐厚利潤和需求穩步增加的刺激,全球輪胎企業仍處於快速的擴張周期,內資和外資企業均積極新建產能。

負面:由此帶來的產能過剩、同行業惡性競爭也將白熱化,行業整合迫在眉睫。

下遊行業小結

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改善是促進橡膠消費增長的長期驅動力,中國仍處於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汽車、醫療等領域對天膠的消費增長空間依然巨大。

中國的輪胎行業已先行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的輪胎加工基地,但國內市場仍主要依賴國際品牌,出口市場持續受制於國外經濟波動和政策影響。

中國輪胎仍處成本推動型,集中與中低端市場,利潤率低,長遠看必須向品牌營銷升級,提升品牌和技術附加值,尤其是半鋼胎。

橡膠下游工廠對橡膠價格影響力如同上游橡膠加工廠,定價權不大。

中國輪胎業採購模式有待提高,須向海外巨頭虛心學習,長約、船貨、現貨的組合需合理配比。

中國輪胎銷售模式有待改變,需降低對輪胎貿易商的依賴,縮短供應鏈,減少行業間惡性競爭。

輪胎行業短期產能擴張較快,企業面臨行業整合重組;呼喚領軍企業。非輪胎橡膠製品發展緩慢。

十七、幾個極簡論點概述天膠產業鏈

·天然膠真實供需維持動態平衡,但期間受到季節性因素、投機炒作而常常出現失衡。

·天然膠產業鏈發展不均衡,加工環節話語權不高,整體重投機輕加工。

·供應鏈被過分拉長,原料貿易、橡膠貿易和輪胎貿易三個環節均存在嚴重投機,而加工環節因利潤極低致,使其不得不也參與投機,加劇行情波動。

·天膠的定價實際上關鍵在現貨、期貨貿易環節,該環節通過對上下游產需情況、周邊金融、商品市場、國家政策等相關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決定其投機時間、投機品種,投機方向,引發大量資金推波助瀾。此環節是橡膠波動的核心。投機需求已遠大於真實生產需求。

·供應鏈不斷重複演變去庫存化、增庫存過程,導致行情的波動。

天膠未來需改善供應鏈管理,對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計劃、協調、控制和優化的各種活動和過程,其目標是要將正確的產品,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數量、正確的質量和正確的狀態,送到正確的地點,並使總成本達到最優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