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致癌家常菜你還敢吃嗎?

NO1 蕨菜

近年來,國內外的科學家發現蕨菜有一定的致癌作用,而它之所以會致癌,是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叫做「原蕨苷」的物質。據了解,目前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已經將蕨菜歸類為「對人類是可能致癌的植物」。 1970年代,有研究者在日本中部山區調查過吃蕨菜和患食道癌的關係。他們發現,在那裡的居民中,吃蕨菜使得男性的食道癌發生率增加了 2.1倍,而女性則增加了 3.7 倍。1990年,英國科學家進行過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結果也顯示幼年時代吃蕨菜較多會增加後來胃癌發生的風險。類似的研究在世界其他地方還做過一些,結果也基本一致。

NO2西葫蘆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布的研究報告稱,該中心於2010年至2011年間,共收集了133種食物樣本,包括肉類、蔬菜、豆類及麥製品等。結果發現樣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醯胺,其中,零食類所含最高,平均達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製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Advertisements

該中心又將22種蔬菜樣本送到實驗室,將它們分別用1200瓦和1600瓦電力的電磁爐不加食油干炒,時間為3分鐘和6分鐘。結果發現炒菜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蔬菜釋放出的丙烯醯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檢測結果無異。

其中,西葫蘆高溫加熱后釋放出的丙烯醯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達360微克,僅低於零食類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條(390微克)。大蒜、洋蔥在高溫烹調后,平均每公斤分別釋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醯胺,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燈籠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蘭(61微克)、絲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進入前十名。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莧菜在炒制后,釋放出的丙烯醯胺較少,平均每公斤低於10微克。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