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明,早產兒成年後可能患抑鬱症!

倫敦國王學院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早產兒出生時腦部有損傷,成年後大腦中多巴胺水平會偏低。這種化學變化在日常生活中會表現為缺乏動力和生活樂趣,後期變化為缺乏注意力,而這可能會導致出現抑鬱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也顯示,大多數腦部未受傷的早產兒成年後具有完全正常的多巴胺水平。出生併發症與心理健康問題之間的生物聯繫尚不清楚,但有一種理論認為,難產產生的壓力可能會導致嬰兒多巴胺水平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壓力時的多巴胺水平也會升高,因而兩者之間似乎有著關聯。

研究人員把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磁共振成像掃描結合在一起進行一系列測試,確定了早期腦損傷後腦內化學和結構的精確變化。他們比較了三組對象:早產並有早期腦損傷的成年人組、早產但沒有腦損傷的成年人組和足月出生的成年人組。該研究的作者肖恩· 福迪斯華氏博士說:「過去100年內,人們假設過某些精神疾病可能與早期大腦發育的問題有關。使用動物模型進行過研究,發現了早期的腦損傷和精神疾病之間的聯繫,但是這些理論還沒有在人類身上進行過測試。」

Advertisements

倫敦國王學院參與該研究的聯合作者基婭· 諾夏蒂博士說:「研究出一種將早期生活風險因素與成人精神疾病聯繫起來的潛在機制,有朝一日可能會幫助到有出生併發症的人群,給予他們更有針對性和有效的精神問題治療手段。」

編譯/楊圯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號外!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與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健康醫療大數據家庭健康專委會主辦,中國家庭報社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家庭健康大會」,將於12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主管部門權威發布,行業專家深度剖析,業界大咖雲集,帶你解讀「大數據,大智能,大健康」背景下的健康中國路線圖,欲知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Advertisements

運營人員: 楊亞茹 MX00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