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道的羽毛球「高點擊球」是正確的嗎?蔡贇給你答案

作為職業羽毛球運動員,我們從小就天天被教練罵「點低了、點低了」,被罵多了之後,就形成了高點擊球的好習慣,成為所謂的優秀運動員。

這個以優秀運動員為標準的擊球點問題,被廣泛定義為「最高點擊球」,普及到我國羽毛球的各個教學層面,已然成為一個幾乎無法推翻的教條。

大多數人對於「最高點擊球」的理解,是所有關節完全伸直后取得的最高點,但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這是要求人必須在身體各個關節都有活動空間的情況下,才能完成擊球動作。

話說到此,就可以體會到這裡存在一個理解上的誤區。大家認同的所謂「最高點擊球」概念,是由從小接受訓練的人傳播出來的。然而,這些人每天揮拍500次以上,他們已經具備了較為規範固定的動作基礎,他們說的最高點擊球其實應該是「會打球」的人的最高點,絕不是所有關節全部伸直所取得的最高點。

Advertisements

在這裡,我希望通過三個最常見的例子告訴大家,「最高點擊球」是錯誤的。

例子1 后場下壓

后場下壓技術的擊球點應該距離身前約50厘米(注意:這個身前的前是以網為基準的,對方是前,我方是后,不隨身體朝向的改變而改變),高度在「完全伸直」取得的最高點向下移動約60厘米,還應該在肩膀外側約20厘米,由以上三個方向的數據確定的,才是合理、正確的上手下壓技術擊球點。

這個就是那些「會打球」的人所說的最高點,簡單講,這樣才殺得下去,否則就殺不下去。

例子2 撲球

廣東人稱之為「叉燒球」,表示容易吃的意思,但撲球絕對是看上去和實際差距很大的技術,絕對沒有吃叉燒那麼容易。

下面兩張圖是兩種撲球失誤的情況。

圖1:來球已經下降過多,失去了撲球的條件,強行打就下網了,這不屬於我們今天的話題。

Advertisements

圖2:是「最高點」愛好者經常出現的狀況,對最終擊球點估計過高,沖得太多,以至於球還沒有下落到合適位置就要打,多半打不到、打不下去。

合適的擊球點如圖3:這裡也是參考後場上手下壓技術的擊球點,但網前來球比后場球時間短很多,因此必須迅速判斷最終擊球點的位置,確定動作的提前量。

我們看到,有些球員遇到網前半高不高的球也敢於大動作發大力打下去,不怕觸網也不怕下網,我們說這樣的球員球感實在太好了。

例子3 搓球

第三案例是一個比較高級的問題。我們可以回顧一下2015世錦賽男單決賽,由此說明最高擊球點在實戰中對搓球的不良影響。

其中一球,李宗偉的搓球其實質量已經很好,但諶龍早有防備,利用自己身材高大的優勢,跳步撲球得手。

圖4是李宗偉實際過網的路線,雖然球很貼網,但由於擊球點較高,造成球在網線以上,飛行過程很長,給諶龍以可乘之機。

如果調整擊球點到圖5的高度,就可以形成最高點在網口、並且球過網即墜的飛行路線。在諶龍高度壓迫網前的情況下,使用高弧線搓球也必須謹慎。通過這一球也可以看出,以前李宗偉的網前球還不像現在那麼合理。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如果哪天你突然理解了「羽毛球是不要在最高點擊球的」,那麼恭喜你又進步了!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