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醫生應該是這樣給熟人看病的

作者 |較瘦君

來源 | 孔較瘦

(一)

曾幾何時,在大學里上外科學,有位胃腸外科教授對我們說:胃大部切除術完成以後,最忌諱的是『臨行密密縫』。很多醫生一遇到熟人就擔心出血,每每細針細腳、縫得密密麻麻。出血遏制了,結果造成血供不好,甚至產生吻合口瘺,手術併發症發生率竟然高於其它人。

當時讀書時,並不能完全理解這個故事,還總是把『醫不自醫』之說當成笑話。偶爾還羨慕那些能對自己下得了『狠手』的同行:在南極給自己切闌尾的賓夕法尼亞的外科醫師Evan O'Neil Kan、為緩解偏頭痛自己在家做顱骨環鋸術的Amanda Fielding……

為自己切除闌尾的Evan O'Neil Kan

自己在家做顱骨環鋸術的Amanda Fielding

Advertisements

自己工作多年以後,逐漸明白,看病不是請客吃飯,搞手術『自助餐』的不是勇士,而是瘋子。不僅如此,就連找熟人看病和給熟人看病,都成了醫患雙方都不討好的怪事兒。

(二)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而言,中國曆來是一個『人情社會』,注重『只要有熟人,就能走後門』的鐵律。加之,優質的醫療資源如同過年的火車票,成了搶手的稀缺資源。找個熟人或為圖心理安慰,或為看病方便有個好醫生照應,似乎都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兒。

據搜狐網健康頻道調查顯示:53.3%的人看病有時會找熟人,18.2%的人每次都找,14.84%的人想找但找不到,從來不找熟人者僅佔13.65%。到底這近九成患者中,希冀從熟人醫生那裡得到哪些方便之門呢?

其一,能夠從「內行」處得知醫院內部實力派與偶像派的區別。說到底,醫學還是一個實踐學科,但職稱和名氣高高在上,治病救人水平卻一般般的大有人在。

Advertisements

其二,從熟人處尋求心理安慰;不少患者由於自身缺乏醫學知識,所以一定要找個懂行的熟人才覺得靠譜。這也就導致了即便一個小手術,有人也會千方百計托關係,給手術醫生打招呼給予特殊關照。

其三,試圖避免所謂的『大處方』和『亂檢查』,這正是當下醫患信任缺失的折射。有一次在門診,我接診了一個房顫合併中風和高脂血症的病人。進門以後就讓我給他開一斤三七粉、五斤山楂,說是要做成飲品,每日服用,療效是可以降低血脂、預防中風。我再三解釋了房顫導致的中風需要規範抗凝,高脂血症可以選擇飲食控制和他汀類藥物治療。苦口婆心勸說無果,最後才知道,她的這個治療方法是「某熟人主任」親自製定的,不僅為他免去了檢查,就連處方的藥物也都是綠色純天然。我的內心一片凌亂:@#%*~☀♬∷±≌@#%*~☀♬∷±≌……,誰能料想,按照標準方案勸說病人規範治療,自己反而成了大惡人。

(三)

從醫生的角度而言,並非所有的醫生都是願意接診所謂的熟人。

醫生遇到的熟人分為很多種,其一,各路領導指派過來的所謂VIP病人;其二,醫生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之屬;其三,同事的朋友的爸爸的老師的姑媽的七舅老爺的外甥女,類似這種轉了各種彎彎繞的熟人。

雖不乏部分熟人在診治過程中,交流比較順暢,大家也願意接待和優待。但相信每一個醫生都曾為熟人看病煩惱不已。

最怕聽到的要求是:幫我掛個號、幫我找個床。他們可能並不知道,你在醫院並非交際花,在大醫院,很多醫生自己或家人想要看病,都要老老實實的排隊。從我個人角度而言,假如是諮詢心臟問題,作為熟人我可以耐心地與之交談半小時,但命我帶他各種加塞、減免費用的熟人,我都敬而遠之。

當然更奇葩的是這種:一見面就各種寒暄,說,孔較瘦,聽說您的技術很好,是心血管病方面的專家,我看過您寫過的所有文章,文采斐然。我在網上也聽您講過課,很多病人都對您讚不絕口啊。你還沒來得及客氣,他就來了一句,我最近心臟不太好,能不能幫我在XXX醫院介紹一個醫生或找個床,我想去他們醫院體檢一下心臟。臨走還不忘補充一句,不是不相信你哈,我只是覺得他們醫院設備可能更先進……

最怕聽到的請求是:兄弟,這些檢查可不可以不做,這些藥物能不能不吃。找熟人看病在大開方便之門的同時,的確會帶來不少隱患。這是因為在診療過程中針對熟人,醫生可能礙於情面放棄疾病所需要的常規檢查,而主要憑藉自己的經驗做判斷。

在用藥方面,也會想辦法找便宜但質量相對欠佳的藥品替代。不少正常的就醫程序被簡化,導致不規範醫療,這樣反而容易出問題。

當然更難為情的是這種:同齡且異性的同事、朋友,聽說你會做心臟超聲,抽個空就來了,說自己心臟不太舒服,能不能親自為其做個超聲。真正躺在檢查床上,命其寬衣解帶、坦胸露乳時,她們又遮遮掩掩,臉頰緋紅;該摸的不好意思摸了,該看的不好意思看了,鬧得最後尷尬不已……

最怕聽到的訴求是:我是XXX,認識你們XXX,能否把我的XXX檢查提到最前面。這也是通病而非個案。很多人認為找到熟人之後,便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某某人的「關係戶」,便覺得自己應當受到特殊對待,做個什麼檢查都恨不得馬上拿到結果,什麼都要求你以最快的速度給他,完全無視醫院的規章制度、就醫程序。對這種違背「遊戲規則」的行為,醫生會感到非常反感。

當然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這種:在門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擠進來一位趾高氣昂者,張口就說,孔醫生,我是你們王院長的舅舅,能不能給我看看檢查結果。當告知他醫院沒有姓王的院長時,他馬上改口說,其實我是你們錢院長的舅舅。再次告知他,醫院也沒有姓錢的院長,請他出門掛個號,同時好好想想到底是哪個院長的舅舅半小時后,他興沖沖地再次跑進來,說,終於想到了,他是學校第二附屬醫院錢院長的舅舅。我只能嘆口氣,語重心長地告訴他,還是老老實實去挂號吧,截至目前,學校的附屬醫院僅此一家,別無分店,錢院長想要走馬上任,得等學校把第二附屬醫院建好才行。

最怕聽到的祈求是:醫生,能不能給我打個折!很多人把醫院當成市場,這不僅滋生了自己是上帝的念頭,還會把市場中所有的路數都往裡面套。他們並不了解,所有的收費項目都國家統一定價,醫生既非收費者,也不是決策者。住院期間所有費用是各個科室、各種診療項目的總和,並非全部由自己的熟人自己決定。

當然更讓人覺得無奈的是這種:曾經有一個暈厥的熟人要植入永久起搏器,架不住各種關係的前呼後擁,終於決定為其減免手術費。這位所謂的熟人只需要支付起搏器的耗材費用即可。出院當天,醫保審核后,起搏器的費用不予支付。多方打探才得知,原來醫保規定,起搏器的耗材費用必須和手術費在一起才能報銷。無奈之下,只好補記手術費用。雖然這部分手術費是全部報銷的,但這位熟人硬是覺得自己多支付了金錢,從此,與我老死不相往來。

(四)

從我個人角度而言,我並不反對幫熟人看病。被人看病時能想到你,起碼說明是信任。但不得不提醒的是,熟人之間出現醫患糾紛,往往是兩種極端的結局:一是礙於情面,草草收場;二是徹底決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所以作為醫患雙方,能夠把握好『熟人』診療的要點,才能有助於減少糾紛,成就和諧醫患關係。

下文,我們簡單列舉了對醫患雙方的十大忠告,歡迎補充、完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