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的《高唐賦》講的是什麼?

原文: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襄陽耆舊傳》曰: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游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后至襄王時,復游高唐。〕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王曰:朝雲始出,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出也, 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晣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雲無處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於天,下見於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楚辭《高唐賦》寫的是楚襄王和宋玉一起遊覽雲夢台的故事。他們在遊覽雲夢台時,宋玉說:「以前先王、也就是楚懷王曾經遊覽此地,玩累了便睡著了。先王夢見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說是巫山之女,願意獻出自己的枕頭席子給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興,立即寵幸那位巫山美女。巫山女臨別之時告訴楚懷王說,如再想臣妾的話,就來巫山找我,早晨是『朝雲』,晚上是『行雨』。」

這個神話特徵的一個重要表現是神女的神奇變化:「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巫山神女沒有通過任何中間環節,即直接變為朝雲和行雨,是非常神奇的。這種情況根本無法通過經驗和理智去解釋,而只能通過神話的邏輯——變形法則——去說明。在原始人看來,「在不同的生命領域之間絕沒有特別的差異。沒有什麼東西具有一種限定不變的靜止狀態:由於一種突如其來的變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轉化為一切事物。如果神話世界有什麼典型特點和突出特徵的話,如果它有什麼支配它的法則的話,那就是這種變形的則。」原始初民的想像正是由於輕而易舉地越過決定事物性質的界限而顯得豐富和大膽。

以上兩個方面即追求愛情的方式和神奇變化,充分說明《高唐賦》中的神女是一個具有明顯原始神話特徵的神話式人物,一個地地道道的女神。


關於《高唐賦》的主題思想,有學者認為高唐神女化為雲雨是一種藝術想像,由於這種想像表現了男女交歡時那種像雲一樣飄忽,像雨一樣空靈的感受,符合人們接受的心理基礎,因而成為一種文學意象並對後代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種藝術想像正是宋玉突發奇想的神來之筆,是宋玉對中國文學的重要貢獻。這些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實際上並不符合實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傳之千古的絕唱。巫山「三台八景」籠罩著神秘的色彩。所謂「八景」就是朝雲暮雨、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清溪漁釣、澄潭秋月、秀峰禪剎、女貞觀石。「八景」之中,「朝雲暮雨」佔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人們將「巫山雲雨」作為標誌性景觀,錯過了「雲雨」便會有白來「巫山」的終生之憾。

事實上,把男女交歡與雲雨聯繫起來並非宋玉的發明。有學者以中外古代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這種聯繫實乃出於一種古老的宗教觀念,是交媾致雨宗教觀念的反映。原始宗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交相感應的,人的主觀意念和行為可以影響客觀事物的發展,巫術「相似律」原理認為,「僅僅通過模仿就實現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誘發降雨正是這種神秘的交感觀念的反映。他們認為,行雲降雨是天地陰陽交會的結果,所謂「天地相會,以降甘露」。而雲雨則是使萬物化生的最重要條件。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有多種多樣,而交媾致雨的方式由於其自身的特點便成為他們比較常用和普遍的一種方式,有的民族還因此形成了有關的宗教儀式。

有人說,騰雲駕霧如神仙!房事高潮就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 覺,所以古人房事也稱「雲雨」!其實不對,「雲雨」原指 古 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播雨之事。

唐代詩人李商隱一詩寫道:「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雲雨盡堪疑。」杜甫也寫詩道:「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然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久而久之,「雲雨」漸漸地被人們所接受。人們認為用「雲雨」一詞形容男歡女愛既生動形象,又文雅貼切,於是「雲雨」便成為了古代小說中描寫男女房事的常用詞語。

有了雨露滋潤,草木得以茂盛,五穀得以豐收,因而由交媾致雨又進一步發展為可以促進豐收、富足乃至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聞一多先生在研究《詩經》婚俗詩時曾指出:「初民根據其感應魔術原理,以為行夫婦之事,可以助五穀之蕃育,故嫁娶必於二月農事作始之時行之。」初民相信「如果沒有人的兩性的真正結合,樹木花草的婚姻是不可能生長繁殖的」。弗雷澤在考察了中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亞洲的原始民族后得出結論:「他們仍然有意識地採用兩性交媾的手段來確保大地豐產」,並相信與傳說中的神靈交媾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類似的觀點在其他宗教文化學和人類文化學著作中也時有所見。

交媾致雨並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是特定宗教民俗背景下的產物,是多次發生過的「現實」,高唐神女與懷王交歡之後化為雲雨的故事不過是它的神話反映而已,是宋玉對傳統宗教和神話所做的比較忠實的記錄。宋玉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大膽地吸收民間神話,巧妙地運用它為自己的立意構思服務:藉助神話所固有的觀念內涵和文化意蘊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這就是說,《高唐賦》正是在這則神話所固有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基礎上的再創作。明確了《高唐賦》與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文化觀念意蘊之間的關係,實際也就找到了認識作品的思想指向。

總結《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可以概括如下:根據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宋玉在賦文中鼓勵襄王往會神女,與神女交歡,希望藉此達到政治清明、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以及個人身心強健、延年益壽的目的。同時,由衷讚美山河大地的宏偉壯麗和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讚美由神女所化的雲雨給世界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可以看出,《高唐賦》的立意完全建立在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基礎上,是按照古老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展開鋪寫的,因此,全文都以交媾致雨並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為統攝。也正是因為如此,從文中對於山河大地和雲雨的由衷讚美,依稀可以看到原始的自然崇拜觀念的蹤影。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