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4.0!恆大全國降價,你的入市時機到了?

股災4.0,恆大打響了2018房企大規模促銷第一槍...

回答兩個痛點問題:A股後續如何?今年還能買房嗎?

01

黑色一星期了,你該抄底嗎?

黑色一星期滬指大跌9.6%,上證50暴跌11%,股市一夜回到三年前。

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受美股的大噴嚏輻射影響和1月初大漲的正常回調,另外妞認為和最近的人民幣暴跌,資金外逃也有關係。

周五例會證監會沒有對市場大跌作出任何回應並快步離開現場,關鍵時刻還得靠央媽穩定軍心。

如果你問我現在要不要抄底一把梭,我的回答還是別,時機不太好。

誰知道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還是地獄模式才剛剛開始呢。妞在周二文章就警醒過大夥:不要試圖接住落下的尖刀。

這周我眼睜睜看著70%散戶每天殺進去抄底,結果連割5天,幾十億就這麼被人割走了,人性啊。

Advertisements

股市不是越跌越買,在證券市場上,唯一能夠讓人漲跌寵辱不驚的,只有定投指數基金。

有言道,股無貶基。堅持每月定投,可以分攤風險,畢竟收益還是要看長效機制的。像上證50,滬深300和中證500這些好雞還可以繼續持有。

當然,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畢竟基金是有浮動盈虧的,你還可以把錢投向貨幣基金,固定收益類P2P等。

02

聽說股市崩了,房價就會漲?

有一個江湖傳說:樓市和股市有蹺蹺板效應。股災4.0,看來房價很快就能漲了,如果你真這麼想,只能說你很傻很天真。

總結過往情況發現,除了15年股災之後那段時間有明顯的「蹺蹺板效應」,其他時間基本談不上有。

所以從經驗來看,兩者並沒有直接關聯。而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非市場化的,房價受政策的因素影響才是最大的。

Advertisements

所謂史上最嚴調控,就是要控制房價的不理智(消滅泡沫),穩定房價。但同時買房成本不斷上升(房貸利率不斷上調),大家越來越買不起房怎麼辦?

因此國家大力發展租賃市場讓買不起房的你有房住,同時保證房地產的開工率,維持GDP繼續跑。

上個月,銀監會13條急令延續強監管,嚴控資金加槓桿進入樓市和股市。

之所以嚴控資金加槓桿進入樓市,是因為這種非標資產一旦遇到流動性緊張就難以變現,資金鏈容易斷。

若房價大跌,銀行壞賬就會變多,風險就會逐步蔓延,極大概率會演變為一頭「灰犀牛」,所以現在銀行和房企只能勞燕分飛了。

妞此前提過,現在金融去槓桿,樓市不會鬆綁,中小房企更是在「銷售、融資、調控「的夾縫中艱難求生,資金鏈面臨很大的風險。沒想到話音剛落,一家大房企就率先行動了。

兩天前,恆大打響2018房企大規模促銷第一槍,全國樓盤八八折,付現再打折,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連大房企都要加快銷售速度,提高回款效率,中小房企們就更不用說了。

房地產要去槓桿,現金量將成為2018年房企的核心命脈,先落袋為安的房企,才能活得更久。

妞在《樓市三大利空!你撿便宜的機會來了?》提過,有購房計劃的你,不妨可以留意下一個打折機會,比如那些在2016年頻拿地王,資金周轉壓力大的房企。

03

八位大佬對痛點問題的解答

兩個痛點問題:A股後續如何?今年還能買房嗎?

集思廣益,妞提煉了八大首席經濟學家對2018年樓市、股市的預判給你作為參考:

一、恆大首席經濟學家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

18年炒有基本面的股票。19、20年買人口流入地方的房子。具體點的可以回看:《央媽發出警告!日本也降稅了,中國呢?》。

二、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目前可能已經完成了存貨去化過程,短期內房地產投資和房地產銷售增速面臨下行壓力,長期來看,或許會出現反彈和恢復。

三、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粵港澳灣區和杭州灣灣區房價仍有可觀上漲空間;

股票可以配置低估價且有增長潛力的板塊及公司。

四、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

A股風格不會轉換,小股票會跌得稀里嘩啦,可以關注三大指數:白馬股指數,港股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

五、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經濟學家姜超:

一二線城市需求回暖,三四線城市銷量下滑(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股市投資首選港股。

六、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彭文生:

國家加強金融監管對限制槓桿的作用,房價回調只是時間問題;

從槓桿和信貸的近期發展看,其對未來的資本利差有抑制作用,不利股市。

七、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家陸挺:

樓市繼續看好特大城市和都市圈,需警惕三四線風險;

股市的機遇:消費升級、環保、人工智慧和先進位造業的龍頭股。

八: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

2018年中國經濟回暖利好股市;

未來3-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剛需仍保持穩定增長,限購對剛需的影響有限,房地產銷售和投資仍有望保持一定增長。

最後溫馨提示:加槓桿的時代過去了,無論是股市還是樓市,參與都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範圍內,要重視現金流,這樣在危機到來時才有足夠的能力抵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