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因素中,85%決定於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心理學》讀後感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係。人際交往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反映著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

從動態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一切直接或間接的相互作用,但都超不出信息溝通與物質交換的範圍。

從靜態講,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聯繫。

有的人對成功人士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為85%的成功人士與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關。因此,人際交往對我們起著重要作用。

本書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運用心理學原理,結合實際生活事例,對為人處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現象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並提供了操作簡便的解決思路與方法。本書將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與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注意階段、接觸階段、融合階段。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時,重要的是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它深層次的講述了許多理論,如歸因理論、人際吸引理論、認知失調理論等。所謂的歸因是指一個觀察者根據外在的行為做出有關行動者或他本人的內部狀態的推論過程。就針對這些理論講一下我的感悟。

1

歸因理論包括海德的通俗心理學,該理論關鍵是,確定其他人的穩定的、基本的心理傾向的動力、瓊斯和戴維斯的相應推論理論、凱利的因果歸因模型、韋納的成功和失敗歸因理論、羅特的控制源理論。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韋納、弗里茲等人1971年等人敘述了對成功和失敗歸因類型,一類是歸因是內在還是外在的,另一類是進行了內外在歸因之後,觀察者還必須決定成功或失敗是穩定發生的還是不穩定發生的。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成功或失敗進行歸因,毫無疑問有四種,一是努力,二是任務難度,三是運氣,四是能力。

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來說,能力是內在的穩定性因素,任務難度是外在的穩定因素,努力是內在的不穩定因素,運氣是外在的不穩定因素。

當一個人做出怎麼樣的歸因時也會影響對未來的預測,假如一個人在考試或工作失敗后,將其歸因為內部原因的話,如果他認為自己失敗的原因是自己能力不夠,那麼當他做出這樣的歸因之後,在以後的工作中,他也就再以不會努力了,相反如果把失敗的原因歸為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夠的話,他就可以奮發圖強來彌補過去的損失。

他把原因歸為外因的話,如果認為是題目難,那麼他對此更加是無能為力,但如果歸因為運氣的話,他也許還會抱試試看的態度。

但不管如何去歸因,其歸因的方式對歸隱者的影響是特別大的。

這就告訴了我們,當我們自己失敗或成功之後,要以一種客觀的心態去評價自己,做出正確的歸因方式,從而使得自己更深層次得以提高和進步,否則就會使我們失去前進的方向。

2

本書中人際吸引又稱為人際魅力,是指個人間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歡和親和的現象,即一個人對其他人所抱的積極態度。

人際吸引理論包括強化理論、相互作用論、得失理論、相等理論。其中強化理論是我影響最深的。

人際關係的強化理論是以強化為核心,揭示情感強化和人際吸引之間的關係。

拜恩和洛克認為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交往對象的接觸背後緊跟著懲罰,如批評、諷刺等等,那麼就會產生對對方的厭惡和反感,從而就會減弱或失去與對方交往的熱情,從而就會喪失對下一次交往的慾望和積極性。

總之,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喜歡那些給予我們獎勵的人,而不喜歡導致我們情感不愉快的人。

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很多很多。

因此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這樣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才會走得更遠更好。

儘管有那麼多的人際交往理論,我們都不能只看到一個理論的方式,因為在現在社會中,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很多。因此,我們必須注意自身和環境的因素,做到多種的結合,人際關係才會更好。

3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可見良好人際關係對我們的作用是多麼的大。

良好的人際關係,只有自己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用誠實,寬容和諒解的原則,樹立自我良好形象,形成集體中融洽的關係,並積極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際面,不斷贏利他人和社會讚譽,獲得更好的人際交往圈,才能最終輔助人生走向成功的大道。

文|鍾曉姣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