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肛門周圍的「囊腫」不一定就是粉瘤,還可能是肛瘺啊

今天奇了怪了,下午看了兩個患者因為囊腫看病,最後被我打發到肛腸外科就診,是肛腸外科的疾病。

之所以他們選擇我們皮膚科就診,是因為都是在皮膚上,肉眼可以看到的,因此覺得是皮膚科疾病的範疇,所以首選的就是皮膚科。當然有時候導診的護士也會引導他們掛皮膚科,因為護士畢竟不是醫生,只能大概做個導診工作。

第一個患者

這是我的朋友的朋友,近幾個月發現在肛門和陰囊之間的會陰部位有個「囊腫」,有些腫脹和疼痛,去了就近的醫院一直在換藥處理,持續半個月,的確是好一些,但肉眼看總有個「窟窿眼」,所以這次來北京,一個是找朋友玩,順便看看病。

我用手摸了一下,感覺皮下有一條索條樣的東西,所以不考慮是皮膚問題,應該歸到肛腸外科,於是帶著他找到同事。一通檢查之後明確這是肛瘺,在會陰部位的是肛瘺的外口,瘺管在會陰和肛門直腸的周圍組織,內口開在肛門齒狀線肛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來自於網路

第二個患者

這是一位近50歲的男性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是肛門近半年來反覆化膿感染,擠壓有黃色膿液出來。犯了就吃點葯,好多了就不怎麼管了。有時候比較疼,疼也是吃藥,因為工作特別忙的原因,所以拖到現在才來就診。

他進門后也說自己肛門那裡有個囊腫,還專門脫下褲子,用手示範性的擠了一下疙瘩,瞬間有一股黃膿色液體流了出來,粘在他的手上。我趕緊讓他去水池那裡洗一下,但沒讓他用我們的肥皂。這是因為每一個醫生診室裡面的洗手池是為了醫生和護士準備的,是為了督促醫生和護士看完病人後及時的去洗手,是為了手衛生,而不是提供給患者的。

我告訴他這不是皮膚科的疾病,是肛腸外科的疾病,很可能是慢性的肛周膿腫。他問我,這個需要做手術嗎?我告訴他,這得聽肛腸外科醫生的建議。後來,肛腸外科的同事反饋是肛周膿腫,可能有肛瘺的形成。拖的時間有點長,手術難度稍為大一些。

這兩位患者考慮到馬上就春節了,想等春節過後再做手術。這也是可以的,畢竟也是擇期手術,不著急馬上就做手術,而且術后需要恢復很長一段時間,對手術的醫生和患者本人都是挑戰。

來自於網路

這裡也是提醒大家的是,肛周的紅腫疼痛一定要提前看醫生,不一定是皮膚的問題,有可能是肛腸外科的疾病,早診斷早治療早恢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