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偏愛O型血?等關於血型的謠言連獨攬諾獎的血型發現者都詫異

幾乎是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人的血型有A、B、O之分。

長大了之後也時常會用血型測測性格或者戀愛匹配度什麼的。

雖然這些小測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也不失為一種像星座那樣茶餘飯後閑聊的話題。

可ABO血型體系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生理常識,但它的發現以及應用不過短短百年。

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發現,也讓發現者在1930年獨攬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事實上,血型也真沒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____________

早在文藝復興之前,就一直許多醫生渴望能用血液來救治失血過多的病人。

但在醫學不發達的時候,更多是歸為一個瘋狂的幻想,誰也不敢明目張胆地嘗試。

直到16世紀,一位法國醫生丹尼斯為了救人,大膽地將羊身上的血液注射進一個瘋子體內。但不一會兒,他立馬出現發燒、嘔吐,尿血等癥狀。

Advertisements

慌亂而又救人心切的丹尼斯做了個愚蠢的決定:給他打多一針血之後,結果這位可憐的瘋子當場斃命。

而這位醫生也被死者的家屬纏得身敗名裂。醫學界自此之後也不敢再進行輸血治療。

布倫德爾

可有一位叫詹姆斯·布倫德爾的英國醫生總要眼睜睜地看著孕婦分娩時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一天夜裡,他夢見滿身是血的死者一直逼問他:「為什麼不想辦法救我和我的孩子一命?」

他半夜驚醒之後,懷著愧疚之心重拾了丹尼斯對輸血治療的嘗試。

他發現之前那些醫生輸的都是獸血,治人當然要用人血才合理。

此後,布倫德爾大膽地往那些病入膏肓的患者體內傾注健康人的血液。

在他前後進行的10次輸血手術中,竟有4例病患神奇般地存活了下來。

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失血病患,一些醫生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嘗試輸血手術,積累治療經驗。

Advertisements

但無論操作規範與否,輸血治療的效果總是兩極分化,成功的案例非常順利,但失敗的會出現嚴重不適反應,甚至立馬斃命。

一開始,有人認為這也許是輸血過程中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醫生們就嚴格採用無菌術,可杜絕了細菌感染以後, 絲毫也不能改變現狀。

緊接著,醫生們覺得這可能是血液凝結造成的,可當他們千方百計地找到防止血液凝結的物質后,死亡的案例依舊在那裡,不增不減,不來不去。

無菌操作

那麼,究竟生與死的奧秘到底在哪裡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一般正常的醫療手段,總有介於大成功和大失敗之間的情況發生;但輸血治療就是出現了這麼極端:不是起死回生,就是嚴重不適,甚至一針斃

因此,醫生們只好將辛苦發現的血液凝結當做是某種病理癥狀,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蘭茨坦納

然而,有一位叫蘭茨坦納的病理學家在解剖屍體時對血液凝結現象發起了深思。

他揣摩道,當兩個健康人的血液混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如果同樣也有的話,這裡面會不會存在著某種特殊的規律?

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蘭茨坦納從自己和5名同事身上採取血液。

他想看看,這6個人中,彼此的血液混合以後, 究竟會有什麼變化。

於是他耐心地將6人的血液分離成淡黃色的血清和鮮紅色的紅細胞兩部分。

他在一個容器里取6份來自同一人的血清,再把每個人血液里的紅細胞分別滴入血清。

很快,一個奇特的現象出現了:有幾份血清滴入紅細胞后, 呈現均勻一致的淡紅色;

而另幾滴血清里滴入的紅細胞卻凝結成絮團狀, 紅色的凝塊散布在淡黃色的血清里,形成鮮明的對比。

儘管不明所以,但他把凡是滴入紅細胞后出現絮狀凝集的,用「+」號表示,不出現凝集的,就用「 - 」號表示,並一一記錄在一張表上。

當他用剩下五個人的血清重複上面的步驟時,結果同樣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一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表格就這樣誕生了!

模擬當時情況所自製的圖表

蘭茨坦納為此激動不已,他從6個人的反應中發現總結了以下規律:

如表所示,第1組和第6組的紅細胞無論與任意組的血清混合,都不會發生凝結反應。但它的血清一旦跟其他任意組的紅細胞就會發生反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O型血。

而第2組和第5組與第3和第4組這兩類的特性類似,當它們的血清和紅細胞交叉組合的時候就會發生凝結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型和B型血。

兩年之後,蘭茨坦納的兩名學生將實驗範圍擴大到155人,發現除了A、B、O三種血型外還存在著一種較為稀少的第四種類型,後來稱為AB型。

而A、B、O、AB四種血型也就構成了我們現在最常見的ABO血型系統。

即便蘭茨坦納發現了血型,也總結出了不同血型蘊含的規律,但他卻也始終沒能找到血型規律背後的原因。

但由於他的貢獻,關於血型的研究突飛猛進,從而真正揭開了血型背後的秘密。

血液中的血清和紅細胞,就好比城堡和士兵之間的關係。

駐守在A城堡里的是穿黃外套的士兵,B城堡里的是穿黑外套的士兵,AB城堡里是黃黑相間外套的士兵,O城堡里的則是沒穿外套的士兵。

當穿不同顏色外套的士兵入侵,那麼城堡主就會指揮人的免疫大軍發起攻擊,雙方周旋在一起也就成了血液凝結的現象。

O城堡是個例外,士兵們並沒有穿明顯的外套,所以O城堡里的士兵很容易混入別的城堡而不引起警覺。

還有一類AB城堡,它更像是A城堡和B城堡融合的產物,城裡夾雜著黑色和黃色,穿黃衣和穿黑衣的士兵混進來也不會引起守衛的警覺。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O型血的人是萬能輸血者,而AB型血的人是萬能受血者的原因,當然臨床上的輸血還是會選用相同的血型保證安全。

隨著血型之謎被揭開了,輸血安全廣泛地被運用起來,它救治了無數失血過多患者的生命。

蘭茨坦納也因此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近幾十年來, 許多醫學工作者發現還有不符合ABO血型系統規律的存在,陸續發現了如Rh血型(Rh陰性血即所謂的熊貓血)、P血型系統等其他血型系統。

目前被接受和認可的血型系統已多達33種,血型抗原更是超過了600種。

如今,血型已經是常識了,一般很少人會去談論它如何治病救人,大多都是趣味性的知識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當中。

這些知識中也有比蘭茨坦納之前辛酸的輸血史還要荒誕的。

就比如說用血型分析人的性格這一做法就非常經典。

古川竹子

它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日本人古川竹子就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假說。

他認為O型血的人更具攻擊性。

同時還荒謬地提出促進台灣人之間的近親婚姻以減少台灣人中O型血的比例,以此讓剛烈的台灣人順從大日本帝國的統治。

又比如說,蚊子有偏愛的血型,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A、O型血的朋友抱怨自己最招蚊子!

但真相是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標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因素,並沒有證據證明不同血型對蚊子的吸引力有差異。

還有血型飲食、血型減肥之類的更是從來不被科學認可的。

不過,血型可從來沒有我們想象地那麼簡單,科學家在研究血型與疾病關係時就發現了人類演化初期像瘧疾這樣嚴重威脅生存的傳染性疾病影響了人類血型分佈。

至今為止,仍有不少科學家在做關於血型的深入研究,未來還有更多為人類造福的可能。

蘭茨坦納「這不起眼的」發現不僅僅是直接讓輸血成為常見的治療方法,也開闢了免疫血液學、免疫遺傳學等新興學科的大門。

伴隨著科學的發展,相信未來它還有更多為人類造福的可能。

「區區」一個人類血型系統的發現,不但值得起獲得一個諾獎,也同樣值得起獨攬一個諾獎。

*參考資料

余海若. 血型的發現[N]. 大眾科技報,2000-07-27(006).

mosaicscience.com, Why do we have blood types?

____________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