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長白山的神秘禮物~人蔘(放山)

人蔘素來就有天地之靈的美譽!自古將相王侯無不垂青於它!然而關於人蔘背後的故事又有幾人了解呢?

今天咱們就聊一聊這長白山之靈是怎麼走出大山的吧!

人蔘屬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被國人譽為百草之王。據《神農本草經》記載,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將人蔘入葯。隨著人蔘入葯的同時,對人蔘的採挖也隨之開始。進而形成了一整套關於人蔘採挖的傳統和文化。

首先挖人蔘的一般都是民間自由組合,在清政府之前,人蔘是女真族的重要經濟來源。其間經常與朝鮮和明政府發生衝突。清朝期間朝廷將人蔘的採辦管理制度化,通過打牲烏拉制、旗辦采參制以及收攏為國家直接管理的官采刨夫制,管理開採人蔘事物。雖然制度化,但仍逃脫不了各種腐敗、偷盜、冒充等弊病。隨著東北的解禁,一大批闖關東的人們,開始把採挖人蔘作為主要生活來源。這就衍生出了參把頭等一批相對有組織、比較專業的采參人統稱為「參幫」。

Advertisements

參幫一般由幾人到十幾人不等,多為單數,也有一人單獨采參的被稱作「撮單棍」。在參幫里大家通常推選一個經驗豐富,度地形地貌了解又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做「參把頭」,在放山過程中由參把頭帶領大夥,並做出決斷。以前由於交通不便,進山采參短則三五天、多則半月有餘。所以對於進山的人來說第一要務就是壓,也就是蓋個窩棚,為參幫提供歇腳過夜的地方。進山前必備的采參工具一般有骨釺子、索拔棍、快當斧子、快當刀、紅線繩、銅錢等。因為人蔘忌鐵器,所以在採挖過程中一定要用特製的骨釺子。(因此大家在人蔘的烹飪過程中,也一定注意這一點,一般都呂製品或陶製品為宜,有條件的用銀製品更佳)入山時,采參人都帶著乾糧,煎餅、米、鹹菜和簡單的炊具。進山前要在倉子附近再搭個把頭廟,供奉老把頭。采參時一般都是參幫成員排成一排,間距大約一米左右,向前推進,俗稱『壓趟子』。

Advertisements

采參人針對不同年齡的人蔘,根據其特點有著特殊的稱呼,一般只有三片小葉的被稱為三花子;有五片小葉形如人手的俗稱馬掌子;參秧子分兩個杈,每杈五片葉,俗稱二甲子;分三個杈的稱燈檯子;分四個杈稱四品葉,一般對於野山參來說四品葉已經很難找了,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分五個杈的稱五品葉,五品葉可以說是已經十分稀有了;也有生六個掌狀複葉的稱做六品葉,但很少見,因為人蔘長到六品葉就不再長葉了,所以六品葉最珍貴。在參幫里有一個規矩就是採到大貨要有一個簡單的儀式,一般採到四品葉要圈樑,就是在採到參的地方用柳條圈起來。採到五品葉要掛旗,就是在圈樑的基礎上,用紅繩掛上銅錢。如果有幸挖到六品葉,那就要建廟,所謂的建廟也不是說非要建一個廟,有的就用三塊石頭簡單搭一個廟的形狀,點上香,還有的會用原石,請工匠雕一個小廟,以示此地出過大貨。

人蔘挖完后,要在附近樹上砍照頭,所謂照頭就是在樹上砍出一個寬約二十厘米,高三十厘米左右的長方形,去掉樹皮,參幫有幾個人就在長方形的左上方用快當斧砍出幾道,挖出的人蔘是幾品葉,就在長方形的右下砍出幾道。這種形式主要是告訴後來的放山人這裡曾出過人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