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故事:豆腐腦的來歷

豆腐腦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小吃,也有人稱它為豆腐花,豆花。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不同的味道,其中南方喜歡吃甜的,北方喜歡吃鹹的。而也有地方會有自己的口味,那就是四川麻辣味的。

雖然看起來豆腐腦和豆腐類似,也是同出一家,可是還是有區別的。豆腐是凝固起來的,而豆腐腦是半凝固帶點汁水的。而且在製作的方法也是有不同的。豆腐腦是將黃豆磨成豆瓣,然後去皮后浸泡4個小時左右,再撈出來打成豆漿,然後慢慢的煮沸,過濾,過濾后的豆漿水燒開,加入熟石膏靜置5分鐘,就成為豆腐腦了。

漢武帝時,漢高祖劉邦的孫兒劉安承襲父親封為淮南王。他喜歡招賢納士,門下食客常有數千人。為了解決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他們利用淮河流域產鹽有滷水做凝固劑的條件發明了豆腐。三國時期,豆腐製作技術傳到益州(含今四川和重慶)后,在江陽縣(今瀘州市)的金川驛地區(今富順縣)很受歡迎。

Advertisements

因為這裡也是一個重要的鹽產區,有一口「出鹽最多」的富世鹽井。同時地處亞熱帶,土質肥沃,雨量光照條件好,適於大豆生長。富順由於產鹽,與鄰近地區的商貿往來十分頻繁,人氣也就非常旺盛,餐飲業極為發達,豆腐這種新鮮食品自然擺上了人們的餐桌。

到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富順因鹽設縣時,這裡的鹽產量已列於劍南道(相當於今川東和重慶市部分地區)之冠。鹽業手工工人和居民、客商增多,水陸交通便利,豆腐食品需求量大增。在一種偶然情況下,一些等著吃飯的客人實在沒有耐心等豆腐成型后再加工成菜肴端上桌來,就跑到廚房,看見那鍋內還慢悠悠煮著的嫩豆腐,便要店主賣給他們。

豆腐腦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的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優質蛋白質,更被人們稱為「植物肉」的稱號。豆腐腦的極容易被人體吸收,只要兩小塊就可以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吸收。

Advertisements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現代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豆腐不含膽固醇,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症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葯膳佳肴。也是兒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補充營養的食療佳品。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良好的作用。還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豆腐腦,是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營養食品。與老豆腐相似(老豆腐較豆腐腦稍硬,形狀則相同。豆腐腦如妙齡少女,老豆腐則似半老佳人。豆腐腦多在晨間出售,老豆腐則在午後。豆腐腦澆鹵,老豆腐則佐醬油等素食之。)豆腐腦,是豆腐製作過程中的半成品。熟的且熱的豆漿經凝固劑接觸發生反應,大豆蛋白溶膠(即豆漿)發生蛋白質聚沉,如果反應物比例合適,反應條件(溫度、濃度、攪拌程度等)恰當,大豆蛋白就會完全凝固形成豆腐腦

但是在食用豆腐腦的時候要注意,凡平素胃寒,飲食之後不適或作悶,反胃之人忌食;患有慢性腸炎,易腹瀉,腹脹,夜尿頻多,遺精夢泄者忌用。

豆腐腦不能與含草酸高的食物一起吃,其原因是豆腐含鈣高,鈣與草酸可生成難溶或不容的草酸鈣,影響鈣的吸收。如菠菜、竹筍、莧菜等含草酸高,但是如果將烹飪方法改變一下,還是可以的。如將菠菜、竹筍等含草酸高的食物先用開水過一下,就可除去大部分的草酸,就可以減少其影響。

豆腐腦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癥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