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洗澡應該注意什麼 洗澡的勤容易瘙癢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

生活忙碌,而工作的習慣和生活習慣也影響著很多人的日常行為,比如說洗澡,很多時候習慣了每一天洗澡兩次或者三次,幾乎每天都洗,但是,冬天到來之後,天氣變得乾燥起來,那麼,這個時候洗澡就要格外的注意了。

有些人在冬天的時候出現了皮膚瘙癢,起皮的情況,不少人覺得是自己的皮膚清潔沒有做到位,預示就堅持每天洗澡,但是,洗澡勤就能夠改善這些癥狀嗎?恰恰相反,這些癥狀會因為頻繁的洗澡而加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醫學專家表明,洗澡過於頻繁會傷害到我們身體的的皮膚,甚至會導致皮膚瘙癢潰爛等等問題的出現,那麼,在冬天洗澡最好就是每周2次或者3次就比較合適了,如果您過於頻繁的洗澡,還可能會引起身體出現疾病問題哦!

Advertisements

洗得太勤小心皮膚瘙癢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曾有一種叫「慢跑病」的皮膚病在美國流行,後來又蔓延到歐洲,患者皮膚髮癢甚至發炎,這與他們使用的一種帶抑菌成分的沐浴露有關。特別是慢跑愛好者,鍛煉回來用它從頭洗到腳,時間一長皮膚受不了了,出現瘙癢、斑疹和濕疹癥狀的越來越多,不得不去醫院皮科看病。

這是因為,過分講衛生會使身體表皮受損壞甚至遭到破壞,細菌滋生,導致各種皮膚病發生。用水洗15秒就可以將手上的細菌減少90%,這在普通生活中已經足夠了。消毒洗滌液只適用於像醫院那樣真正需要「無菌」的地方,因為它會對皮膚造成持久的傷害。

洗澡的正確方法

1、洗澡的正確順序

正確的洗澡次序是:洗臉——洗澡——洗頭。

Advertisements

因為,我們洗澡的時候毛孔會迅速擴張,先洗臉可以避免毛孔進入過多的灰塵,如果不先洗臉會造成阻塞,之後自己的臉部就會發生一系列的皮膚問題。之後洗澡,最後洗頭。這樣就可以保證清潔和我們頭皮的健康了。

2、洗澡后,喝一杯茶水

洗完熱水澡后,喝一杯熱茶水,一方面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體液,另一方面還有助於身體排毒、抵抗濕氣入侵。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馬齒莧茶包,每天泡一杯,健脾祛濕。

此方子來源於《本草綱目》,健脾祛濕效果顯著。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淡竹葉始載於《本草綱目》,以滲濕泄熱見長。謂薏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赤小豆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芡實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槐泄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

3、剛運動完不要立即洗澡

因為,運動后的身體未恢復平穩的狀態,在空氣不流通的情況下,大腦容易缺氧,常常會出現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引起血壓下降,休克和暈厥等。

4、注意控制洗澡力度

不要用力猛搓,這種「自殘」行為對皮膚的傷害很大,特別是冬天,使勁搓會損傷皮脂腺,降低皮膚抵抗力,還會引起皮膚瘙癢,凡事適度就好。

5、一定先吃飯後泡澡

如果空腹洗澡,很容易引起頭暈、噁心癥狀,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

也不要吃飯後立刻洗澡,因為,當人剛吃完飯時,血液大量地流入胃部,如果剛吃完飯就去洗澡,熱水會使人的血液大量地流向皮膚,造成胃部缺血引發消化不良。

冬天洗澡要注意什麼

1、冬季洗澡不宜過頻,每周兩到三次比較合適。冬季氣候乾燥,頻繁的洗澡會使皮膚表層油脂受到破壞,容易引起皮膚乾燥、瘙癢。

2、盡量少用香皂、沐浴露等,避免過度搓擦。因洗浴用品多為鹼性,可導致皮脂腺破壞,加重皮膚乾燥;過度的搓擦則造成皮膚破損,增加感染風險。

3、有皮膚破損的糖友洗澡易加重局部感染,建議等皮膚損傷癒合后再洗。伴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浴室應空氣流通,不宜緊閉房門,以避免在溫度過高、空氣不流通的情況下,由於缺氧引起心血管意外。

4、水溫最好在38℃-41℃之間。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

5、洗澡時千萬不要長時間彎腰,以免腦部充血。可在浴室放張凳子,需要低頭時可以坐在凳子上,盡量避免彎腰。

6、洗澡過程中如出現頭暈、心慌、多汗等,多是低血糖;也可能是由於血管擴張而引起腦供血不足。發生上述癥狀時應立即進食,同時檢測血糖、血壓。

總結:洗澡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事情,但是,洗澡不能太勤,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如果您每天洗澡的話,就會導致身體的皮膚出現瘙癢的情況,讓人的身體感到非常的難受,因此,在冬天洗澡,一定要注意頻率。不要每天洗太多次澡,小心給皮膚造成傷害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